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沿资讯     
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出土38年后首次回乡7月2日早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届天马文化旅游节举行了"迎天马回故里"的仪式。在数名武警战士和文物专家的护送下,中国旅游标志原件"马踏飞燕"铜奔马抵达出土地——甘肃武威。这是铜奔马在出土  相似文献   

2.
技艺双绝铜奔马陈炳应在甘肃众多精美的文物中,举世无双的铜奔马是一件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都非常高的精品。铜奔马还有“马踏飞燕”、“马踏飞鸟”、“天马”、“马超龙雀”等多种名称,喜欢它、珍视它的人很多,无怪乎在全国千百万件文物中,它一举夺魁,成为中国的旅游...  相似文献   

3.
马踏飞燕,中国旅游的标志,一件人们熟悉但不很了解的文物。《武威铜奔马出土的前前后后》一文介绍了马踏飞燕的铜奔马队出土、流失、被保护的曲折经过,读罢不能不令读者掩卷长思。  相似文献   

4.
1969年10月,武威雷台古墓出土了震惊学术界的铜奔马。30多年来,铜奔马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赢得世人极高赞誉,并被国家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关于铜奔马名称、雷台墓断代以及墓主究竟是谁,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定论。这里,谈一谈我的看法。名称问题此件文物出土之初,既然被定名为“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并已为大家所熟知,我以为就没有必要再去标新立异,另提出诸如“马超龙雀”、“飞马奔雀”、“天马行空”、“飞燕骝”、“紫燕骝”等名称而争论不休。因为这里边并不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别。它本来就是件无名陪葬品。或者…  相似文献   

5.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1,(10):81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  相似文献   

6.
<正>铜奔马1969年9月武威雷台汉墓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收获,汉墓中出土的铜奔马引起中国乃至世界的瞩目。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常书鸿等亲笔撰文研究,社会各界名流争先恐后发表文章,评论它,讴歌它。在我国众多精美的文物中,铜奔马是一件举世无双、技艺水平极高的精品,1984年被确定为我国旅游标志,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级文物。铜奔马拥有"马踏飞燕""马踏飞鸟""天马""马超龙雀"等多种美称。马长45厘米,宽10.1厘米,通高34.5厘米。作者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力学与铸造原理融为一体,塑造了风驰电掣的千  相似文献   

7.
武威铜奔马赞龚羽飞,袁洪庚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下的东汉墓葬。现已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珍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并成为中国旅游业的国际标志。据考证,铜奔马是东汉(公元25年一220年)无名艺术匠师的一件杰作。奔马身高...  相似文献   

8.
铜奔马正名     
铜奔马正名张崇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被定作中国旅游标志图案的“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发现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有的学者不同意此名,曾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或“飞马奔雀”等,各执一词,各有所据。也可能是由于这种原因,无奈之下取名...  相似文献   

9.
刘春华 《东南文化》2003,(12):92-92
于1969年10月在甘肃武威雷台下的东汉墓中出土的青铜雕塑“马踏飞燕”(又称“铜奔马”或“踏燕飞马”)被尊为中国的旅游标志,“四海盛赞铜奔马,五洲争说金玉衣”。可见“马踏飞燕”这件稀世珍宝已经矫如神龙,驰骋存世界的艺术殿堂,它是华夏子孙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件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的青铜马是中国青铜艺术的最高典范。它缘何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惊叹它所享有的殊荣吧。  相似文献   

10.
外地出差归来,在积满书桌的报刊杂志中一下子就读到三篇介绍武威铜奔马或称“马踏飞燕”的文章。它们分别是魏怀珩《铜奔马出土及参展回顾》(载《丝绸之路》1997年第4期);陈作义《武威铜奔马出土记》(载《纵横》1997年第11期。该文摘登于1997年12月...  相似文献   

11.
国家档案     
《文史月刊》2011,(10):F0003-F0003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宫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相似文献   

12.
王元甲 《丝绸之路》2011,(20):62-64
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汉墓的国宝级文物铜奔马作为中国旅游标志,在国内外具有的影响力已不言而喻,遗憾的是,其准确命名至今还是一个遗留问题。以往有关铜奔马的命名,大都是依据其外部形态,围绕铜奔马蹄下所踏飞鸟在鱼目混杂的鸟类科目中到底形似何类而展开的争论,但此类争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困窘和僵持状态。本文力图打破循规,将铜奔马及雷台汉墓墓主人与当时历史环境紧密联系,以全新的观点和立场探寻如何为铜奔马准确命名的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一、“龙雀蟠蜿、天马半汉”一九六九年十月武威县新鲜公社社员在城北二里村的雷台下发现了一座古墓。此墓出土器物中,有一件稀世的珍宝,那就是现以“铜奔马”名之的铜铸马俑。甘肃省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之《甘肃省武威雷台东汉墓清理简报》称: 奔马,亦可称之为飞马。此马为一罕见的古代艺术品,造型异常矫健精美,做昂首嘶鸣、飞跃奔驰状。头微左扬,长尾飘举,三足腾空,右后足蹄踏一飞燕,飞燕展翅回首,注目惊视。  相似文献   

14.
杨鉴旻 《丝绸之路》2009,(16):23-26
1983年,中国国家旅游局确定选用马超龙雀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马超龙雀曾命名为“马踏飞燕”,简称“天马”,俗称“铜奔马”。一直以来,人们对中国旅游标志的称名及文化象征意义多有争议。本文通过论述,认为中国旅游标志应称名为“天马赛风神”。并阐述了其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69年甘肃省武威县北郊雷台东汉墓中出土一件"马踏飞鸟"铜像。奔驰的骏马昂首扬尾,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只展翅振翮作顾眄惊愕状的飞鸟。这件文物形象精妙,结构奇巧,发表后立刻引起轰动。学术界、艺术界先后发表了许多文章,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讨论。1982年故宫博物院顾铁符先生在《考古与文物》第2期发表《奔马·"袭乌"·马式》一文(以下简称"顾文"),指出铜奔马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而是相马用的"马式",很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伏波将军马援创制的铜马式的复制品,它具  相似文献   

16.
唐僧取经组雕用水泥塑铸,外表镀铜。景点位于南滨河路雷坛河桥头东侧,白马浪岸边。传说唐僧去西天取经时,在如来佛祖相助下,骑白马(小白龙)从“白马浪”处踏浪渡河西去。平沙落雁用不锈钢嵌制的城雕群,由二只大雁、一只雏雁和四个大理石雁卵组成。坐落于雁滩南河滩西头。原来,早年的雁滩是一片水草丰美的滩涂,每年都有雁群来此栖息繁衍。马踏飞燕用乳白色的水泥塑铸而成,屹立于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现置于南滨河路小西湖公园内。原型是1969年出土于武威雷台的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腾空踏燕飞奔的天马,形象地展现了兰州人民奋勇腾飞的决心和斗志。兰州水车兰州水车是兰州古代的灌溉农具,始用于明代中叶。到1952年,兰州黄河两岸,已有巨型水车252轮,因而兰州有“水车之都”之称。后因电力提灌普及,水车渐废。在南滨河路建“水车园”景点,重现水车古韵,供游人观赏。“丝绸之路”雕塑它是一个驼队标志,用银灰色花岗岩雕凿而成,立于兰州黄河大桥南广场上。据传说,该处河宽水浅,水流缓慢,古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多从此处渡过黄河。 ~~兰州滨河胜景@缪维予 @黄大燊  相似文献   

17.
孙机 《南方文物》2010,(3):66-66
孙机先生《关于甘肃武威雷台出土铜奔马的年代》一文进一步讨论了铜奔马的年代问题。武威雷台发现了一整套由铜车马和骑马俑组成的出行仪仗,铜奔马是这套仪仗中的一件。铜马昂首嘶鸣,长尾飘举,三足腾空,右后足附着一振翅飞翔的燕子,飞燕回首惊视,骏马已经超越在前。古代传说的天马行空的壮丽景象再现人间。铜奔马优美姿态与精湛的工艺举世瞩目,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铜奔马出土以后受到考古界的重视,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对于铜奔马的年代,尚有待进一步明确。孙机先生充分展示了争议各方的观点,作出了客观的分析,其主张自然清楚了。孙机先生著述十分丰富,成就卓然,是当今古代器物研究的开拓者,他的研究方法、治学思想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罕见的杰作,是中国众多文物中的代表和古老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甘肃省博物馆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检测及综合分析发现: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都是陶范铸造法铸造而成,而不是失蜡法铸造的;铜奔马铸造时在铜质马腿内夹铸了卯榫状铁芯骨,以增强马腿的强度和支撑力;铜车马仪仗队中甲型马和刻有铭文的乙型马,是铸造工艺不同的两批制品。这些发现对进一步研究铜奔马及墓主人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马超龙雀”为西峡人张江所造李玉改,孙海震1969年9月10日下午,甘肃武威金羊乡新鲜大队在雷台开挖战备地道时,挖到一座古墓。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最独特、最让世人震惊的就是凌空腾飞、脚踏一只鸟雀的铜奔马。史学界为其命名不一、有"马踏龙雀"、"奔马猎猗...  相似文献   

20.
唐云霓 《文史月刊》2005,(11):F0002-F0002
被作为我国旅游重要标志的马踏飞燕,其发现是非常偶然的。甘肃河西走廊丝绸之路重镇武威城北一里处,有一土夯的高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