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建新 《羊城今古》2005,(4):30-31,19
邓植仪。字槐廷。广东东莞县桥头镇人。1888年出生于广东顺德县。1957年逝世于广州市。他是近代广东著名的农业教育家、土壤学家。1909年他远赴重洋到美国学习土壤学。回国后。于1920年担任广东农林试验场场长。同时兼任实验场附设的农业专门学校校长。成立于1917年的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是当时全省唯一的高等农业学校。是近代广东高等农业教育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1967年广东籍画家黄君壁从艺50周年之际,台湾众多艺术团体发起联合祝贺,并敬赠“画坛宗师”匾额,以表彰黄君壁在台湾积极开展中国画与中华文化的教育与宣传,他是有史以来在台湾教授中国画弟子最多,影响最广的国画家,而他的艺术历程的起点则在广东,基础亦在广东,他与广东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习仲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波澜壮阔的光辉一生中,主政广东是重要的节点。从1978年4月到广东上任到1980年11月离任将近三年的时间,正是广东改革开放酝酿起步阶段。他带领广东人民,认真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大胆实践,开拓创新,特别是在领导广东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4.
慕安 《湖南文史》2014,(4):16-17
1951年12月,陶铸受命回到他战斗过的广东主持工作,一到广东就领导全省进行土地改革。他在繁忙的1:作中,把广州建设成祖国美丽的南大门的设想,时时装在心中。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今天,我们更加深切缅怀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习仲勋同志。从1978年4月初到广东,到1980年11月到中央工作,习仲勋在广东工作了两年八个月。他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时刻不负重托,平反冤假错案,大胆探索,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使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6.
苏维民 《百年潮》2008,(2):18-24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杨尚昆的工作,任命他为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协助习仲勋主持广东工作。1979年1月5日,杨尚昆走马上任到达广州。3月,又兼任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命委员会主任。1980年11月9日,中央决定,习仲勋、杨尚昆调回中央,免去他们在广东的党内外职务。杨尚昆在广东实际工作大约两年。  相似文献   

7.
管林 《岭南文史》2000,(1):34-36
作为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的魏源,曾与岭南结下不解之缘。他不仅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专程由扬州来岭南游览,而且还与不少岭南人结为师友。据李柏荣的《魏源师友记》所载,就有广东番禺人张维屏、陈澧、梁同新,广东嘉应州人吴兰修、杨懋建,广东高要人苏廷魁、陈庆镛,广东顺德人罗惇衍,广东连平人颜以燠,广西临桂人朱琦等。魏源来岭南游览时写的诗,以及他写给岭南友人的诗,都作为本文论述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海国林 《收藏家》2011,(7):37-40
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生于1428年,卒于1500年,明代著名学者。他是广东唯一的一位大儒、哲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书法家。  相似文献   

9.
卢荻 《百年潮》2008,(7):57-62
刘田夫(1908-1998),四川广安人,曾任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副省长,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他长期主持广东省政府的工作,是广东对外开放三人小组负责人,参与广东改革开放初期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执行,为广东全面拨乱反正,落实各项政策,探索改革开放和在全国先行一步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从1984年开始至1998年期间,笔者多次对刘田夫进行采访。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特将经他生前修改审定的采访记录,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卢荻 《百年潮》2008,(10):16-22
任仲夷(1914--2005)“文化大革命”后曾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他在广东早期最艰难的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东的先行一步,对带动全国改革起到了重大影响。笔者于1998年至2004年夏天曾多次在任仲夷家中对他进行采访。任仲夷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多次谈到广东之所以有今天,首先应该归功于党中央特别是邓小平的正确领导和关怀。笔者根据多次访问记录,试将任仲夷有关回忆邓小平的部分摘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怀念杨尚昆     
苏维民 《百年潮》2009,(7):42-46
杨尚昆同志是深受全国人民景仰、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54年7月,我调到杨尚昆办公室工作;1965年11月,他被免去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我随他去广东;1966年5月,"文化  相似文献   

12.
龙洋首先由广东铸造。关于始铸年份,2005年第5期《亚洲钱币》刊有丁建军先生的《清代银元铸造中若干史实考订》,将广东龙洋的始铸年份定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初二日,根据是两广总督李瀚章的有关奏折。但他忘记了广东龙洋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开始铸造的,李瀚章只是后继者,李所说的开铸日期不可能是广东龙洋的始铸日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不久,中国南大门广东省创办了地方银行广东官银钱局,该局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一月成立。(魏建猷:《中国近年货币史》,群联出版社1951年版,第167页。)其背景乃张之洞总督两广时,有感于广东省流通的尽是外国银元及外国在华银行发行的钞票,是中国一大耻辱;且广东华洋交错,经广东流入的外币,波及全国,漏卮无底。他主张在广东自铸银元。进而自办银行  相似文献   

14.
龙洋首先由广东铸造。关于始铸年份,2005年第5期《亚洲钱币》刊有丁建军先生的《清代银元铸造中若干史实考订》,将广东龙洋的始铸年份定在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初二日,根据是两广总督李瀚章的有关奏折。但他忘记了广东龙洋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开始铸造的,李瀚章只是后继者,李所说的开铸日期不可能是广东龙洋的始铸日期。  相似文献   

15.
梁嘉彬的《广东十三行考》经历沧桑 ,终于在他的故乡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面世。此刻 ,我想起仍存放在广州市图书馆广州文献室书橱里的一本旧书。那就是民国26年 ,由当时的国立编译局出版发行的《广东十三行考》。书的扉页有梁嘉彬用墨笔书写的亲笔题字:上款“廷黻先生训正” ,下款“梁嘉彬敬呈民国廿六年四月”。这应是梁嘉彬赠给业师蒋廷黻的书。梁嘉彬(1910—1995) ,广东番禺黄埔乡人 ,出生于北京。小时候曾在广州西关居住。他是广州十三行的梁天宝行行商梁经国的后人。咸丰六年(1856)梁天宝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相似文献   

16.
公元1818年,民族英雄冯子材诞生于钦州,今年是他190周年诞辰。当时钦州隶属广东,所以冯子材也算是广东人,并在近期被收入首批“南粤先贤”中。2007年11月17日的《湛江日报》,曾载文谈法国强占广州湾和湛江人民抗法的史事,不禁引起我的联想:假如冯子材当时仍在广东,法国侵略者的企图能得逞吗?  相似文献   

17.
林砺儒(1898—1977),广东信宜人,他早年考取公费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19年4月毕业回国后出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堂(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教授兼附中主任多年。1931年7月广州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聘他任该校教授兼教务长。1932年7月广州市政府又聘他兼任广州师范学  相似文献   

18.
经受“文革”十年冤屈和磨难的习仲勋,在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4月出任广东省委书记时,已是65岁高龄。一走马上任,就深入全省农村、厂矿、企业、海港、边境广泛调查研究。根据广东的情况,他第一个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广东创办特区的改革构想,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支持,使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  相似文献   

19.
一1980年9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从美国回国观光的广东军阀、"南天王"陈济棠第十子陈树柏教授时,曾说了一段颇令陈树柏意外和感动的话:"令尊治粤8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在怀念他。"邓小平还亲笔书写鲁迅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赠予陈树柏。能得到中共高层领袖人物的高度肯定,想必是陈济棠生前没有想到的。而邓小平之所以如此评价陈济棠,除了陈氏建设广东的成就,还缘于他曾对红军做过一次  相似文献   

20.
科考老寿星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00岁整的广东人黄章,从广东到北京应试。千里迢迢,一路由曾孙照料,入考场时,曾孙打着灯笼把他送进考棚,灯笼上书百岁观场四个大字。黄章40岁中秀才,65岁补廪生,83岁入贡生。这真是所谓的活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