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萝北县太平沟乡太平沟南侧临江处,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珍贵的抗日刻石(见图一)。刻石位于黑龙江右岸的漫滩上。石料为巨砾,当地人称之为“卧牛石”。刻石呈不规则形,长、宽各约155厘米,厚约30~70厘米。字刻在较平整的正视面上,连落款在内,共计3行,右起第一行为“此石可烂”;第二行为“倭匪之仇不可忘”;第三行为落款,偏下,为“九一八”(见图二)。字迹较深,苍劲有力。据当地人讲,刻石直置于漫滩  相似文献   

2.
<正>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藏有一件金承安三年(1198年)摹刻的“隆兴寺大悲阁铜铸千手观音像”刻石。此刻石为青石质,高91厘米,宽62厘米,因嵌于框内,厚度无法测量。刻石正面上部线刻千手观音立像及善财、龙女二  相似文献   

3.
<正>《莲池书院法帖》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其家藏唐以来名贤墨迹和旧拓命人摹刻上石的,因刻石原嵌于莲池书院南楼壁间,故名《莲池书院法帖》,目的是让人们观摩学习。莲池书院建筑被英、法、德、意四国联军毁圯之后,刻石移入高芬轩两  相似文献   

4.
唐黄土摩崖刻石位于陕西旬阳县城东60公里的“禹穴”外侧。“禹穴”在汉江北岸,依山临水,风景秀丽,相传为大禹治理汉水时憩息之处。据乾隆本《洵阳县志》云:“禹穴有二:蜀之石泉县,禹生之地,古碑刻有太白书‘禹穴’二字;今绍兴会稽县亦有禹穴,乃窆所也。洵阳为导漾流汉之所必经,似是依据二穴而立名。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小关铺江北,岩深一丈许,纵横皆一丈有余,相传禹治水至此,上刻‘禹穴’二字。”据光绪本《洵阳县志》所录清人郭焱昌《禹穴》诗中“篆走龙蛇余两字”可知,“禹穴”二字原为篆书。二字竖书,字框高80厘米、宽40厘米,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绛县尧寓村之所以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大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是由于在这里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帝尧史迹刻石。首先发现的是大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的古碑。此碑为浅褐色沙石质,半圆顶。碑身高92厘米,宽47厘米,碑阳斜阴刻“唐尧寓处”四个隶体字,字径16厘米。上款竖刻:大晋永和二年孟春创立。下款补刻:大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刊。碑阴四周文字风化漫漶不清,中心留有大字痕迹。此碑为我国发现的最早有关帝尧史迹的重要刻石,原藏于村中元代时建的三官庙中。距此碑不远处,还发现有《重修寨记》残碑一通,碑序中写“口邑殊为伏羲”,“绛邑南古帝尧寓处”,“耕田凿井时作帝,唐尧遗风为此庄”,.“大明崇祯六年(1633年)”。该碑早于康熙五十四年重刻之“唐尧寓处”碑83年。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四年冬,我们在旬阳县关口乡江北村“禹穴”外的石壁上,发现了唐黄土摩崖刻石。刻石位于风景秀丽的汉江北岸古道旁边。倚东面西,距地约30厘米,广207厘米,高约129厘米,楷书五十四行,行间有细线相隔。行约三十字,字径约3厘米。因刻于不耐风蚀的页岩之上,下半已剥落殆尽,上半也多有漫漶,能辨认出的,仅三百五十余字。其中前三行和倒数第三、四、五行全部磨泐,中间断文极多,甚难成读(图一),  相似文献   

7.
《送李誴移守保塞诗碑》今存保定市古莲池北碑廊,碑纵90厘米,横125厘米。元四年(公元1089年),客省副使李誴自京城开封移守保州(今河北保定市),蔡京等赋诗为其送行,诗或五言或七言,多为律诗。李到保州后,遂把诸人诗作刻石留念。此碑落款为“元四年九月十一日,客省副使、权  相似文献   

8.
五凤刻石 金代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曲阜孔庙时发现了一件方形刻石,上面刻“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字,分三行排列。字是隶体,又有篆书的意味。(图一)当时负责监修孔庙的高德裔为此事写过一则小记,文字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4年春,在怀安县西湾堡乡西沙滩村出土辽代刻石一方,现藏怀安县物保护管理所。刻石刊于辽统和四年(986年),青石质,制作粗糙,左边残缺。长45、宽44、厚5厘米。刻石表面磨光,边缘四周有阴刻双线,字为阴刻楷书,残存13行,满行15至17字,部分字损坏(见附录、拓片)。  相似文献   

10.
河南登封少林寺,现存历代碑刻数百方,其中有两方金代碑刻,人多疏记,兹略记之。少林寺西北1公里初祖庵,现存大殿为宋代建筑,殿后面壁庵内壁,镶嵌金代兴定六年(公元1222年)刻石两件,一为《重修面壁庵记》,高48、宽107厘米,48行,满行22字,李纯甫撰文,性英楷书(图一)。一为《新修雪庭西舍记》,高45、宽78厘米,32行,满行19字,李纯甫撰文,德月楷书。(图二)。二石保存完好,内容虽为两石两事,但所议论乃相关联,可谓“姊妹篇”。  相似文献   

11.
冷庆其人     
<正>《直隶督标中军副将冷公专祠碑记》碑,原在冷公祠(今保定市南市区人民法院址)内,八十年代移入古莲池西碑廊。缺碑额及碑座,碑身高163厘米,宽85厘米,厚17厘米。碑刻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碑文楷书31行,行53字,字迹清晰。齐令辰撰文并篆额,蒋式棻书丹。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庙岭新港区有一孙家山,山北悬崖壁立,面临大海,上有汉萧望之钓鱼台遗迹。后人觅迹钓鱼台,登临望海,瞩波赋诗。在钓鱼台侧壁上,留下了隋王谟诗刻、南宋海州郡守赵东、金世宗时东海县令宋璠、明代知州王同和总督苏松推扬海遭等人的题刻,记述他们“剥苔读诗、慷慨吊古、临风秉笔”的山海之情。 王谟刻石面宽103、纵100厘米。竖刻9行,字径约10厘米,每行最多11字,最少2字,总计75字。文曰:  相似文献   

13.
桑椹 《收藏家》2005,(12):11-14
在明代佛教史上,莲池廴宏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并称为四大高僧,其中,莲池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莲池大师(1535-1615)名廴宏,字佛慧,号莲池,浙江杭州人。俗姓沈,出身于世代望族之家,年少有才名,32岁时,他翻阅《慧灯集》,失手打碎茶杯,忽而醒悟,于是出家为僧。隆庆五年(1571年)始,住持杭州云栖寺,长达四十余年,又称“云栖大师”。莲池一生推崇净土念佛法门,但他对禅宗、华严宗、天台宗等均有很深的研究,力图融合各宗,尤其强调禅净不二,“参禅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参禅”,故对士大夫的影响极大。当时朝野名流如陈继儒、虞淳熙、冯梦祯…  相似文献   

14.
近日得见一枚银质“太平通宝”。承友人错爱,允拓钱文数片,以供泉界研究。这枚钱圆形,方孔,直径2.2,轮缘宽0.2,穿孔0.55,穿郭0.65,厚0.14,肉厚0.1厘米,重3.38克。该钱面文“太平通宝”,直读,通宝二字为八分篆隶体,极工,与唐“开元通宝”,后周“周元通宝”,北宋“宋元通宝”之“通宝”字酷肖;太平二字为楷书,与铜质“太平通宝”相比,更显雄健有力,背穿上有长约0.8厘米、宽为0.1厘米的大仰月一轮,亦清晰可  相似文献   

15.
董珊 《文物》2019,(10)
<正>2010年1月,在西安市阎良区石川河道内发现一件秦铭刻石,最近已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孙伟刚撰文发表,并有很好的讨论[1]。笔者读后有些新的想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据介绍,这件刻石近于长方体,其长边尺寸为211厘米,另外两短边分别为69、60~62厘米。从这些数据看,刻石截面与长边的比例小于1∶3,可以称其为石条。石条底部及两侧有刻铭(图一),今隶写如下:纳右中部。工讙。石堂再施木卅(三十)六。袤九尺,广二尺九寸,后(厚)二尺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冬,四川西昌市西郊钟官坡村的一户农民在改建旧房时,发现早年砌在墙基里的一方刻石残件(图一),是一件大理时期的遗物。刻石残件用当地红色砂石雕制,作圆头碑形状,两面刻写文字(图二、三),下部残缺。残高30、宽26、厚5厘米。正面上部中间雕有高约10、宽约6厘米的小龛,龛内浮雕一尊趺坐的佛像。小龛两侧阴刻朱雀图案,下面有阴刻直书的汉字六行,均缺下部,存三十九字。文为:  相似文献   

17.
郧县博物馆收藏一枚明代“都天大法主宝”玉质印章,(图一、二)狮纽。印为正方形,高3厘米,长9厘米;纽高8厘米。九叠篆文,字大方寸,朱文阳刻。它的尺寸规格,与明朝初年礼部铸印局“诸司印信”中的二品官印的规制相同,由此认定为明代印章。  相似文献   

18.
该墓志在1936年出土于洛阳孟津县北陈庄。墓志为正方形,高、宽各78厘米,厚15厘米。志文为隶书,分上下两列,各41行,行20字。首行题曰:“宋故朝议大夫致仕王公墓志铭”。碑文由宋代名臣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撰,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书,李稹刻石。志石除少数文字残毁不清之外,其余皆清晰可见,现存开封市博物馆碑廊中(见图)。  相似文献   

19.
1975年,禹县无梁乡周垌村农民在挖土时发现北宋刻石一件。刻石内容为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阳翟县为保护白马寺(现在周垌村)的寺产颁发的公据。刻石高32、宽35、厚13厘米,青石质,左上方刻有"官"字,在"祥符二年二月日"处刻有篆体阳翟县印(见图)。现收藏于县文管会。阳翟县,秦置,明洪武元年(1368年)并入钧州,万历三年(1575年)改钧州为禹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迄今仍之。公据明确规定了寺院四至和土地、树木等归属权,对研究宋代官方文书有一定价  相似文献   

20.
一丁 《文史月刊》2006,(5):32-32
不久前,笔者在长治市发现了一份尚未用过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晋冀鲁豫军区司令政治部《复员证书》”。该证书高17.3厘米,宽10.4厘米。竖排,封面长方型框内印有“复员证书”四个字,下有横排“字第号”三字,框和字为红色。二、三页为证书内容。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