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清末,武昌城区内书院甚多,其中最有名的是两湖书院、江汉书院、经心书院,时称“湖北三大书院”。兹将三大书院的有关情况,分述于后:两湖书院两湖书院是1890年(光绪十六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所建。院址在营坊口天符庙及都司湖一带(今湖北医学院附一医院①老住院部、武汉音乐学院、武昌实验小学、武汉第45中学等地)。院内建筑宏伟别致。南部为南斋,是湖南籍学生所居。南斋有楼房十栋,分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为名序。北部为北斋,是湖北学生所居。北斋亦有楼房十栋,分别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名序。西…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2021,(6)
正黄兴(1874—1916)与周震鳞(1875—1964)家乡均在湖南,又在湖北两湖书院同窗六载,青少年时期即已相识,为总角之交。二人志同道合,"其患难最久"。他们受谭嗣同、唐才常影响,积极参加南社的活动,为自立军革命奔走联络,谭嗣同被害、自立军起义失败与唐才常牺牲,促使黄兴与周震鳞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1903年黄、周与其他同志共同组建国内第一个革命团体—华兴会,并以创办新学的身份,培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3.
陈家鼎传     
陈家鼎(1875——1928),字汉元,一名陈曾,故自号半僧,湖南宁乡人。追随孙中山,反清讨袁,护国护法,是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1898年入两湖书院,与黄兴缔交,曾同参与唐才常自立军起义事。1902年秋,东渡日本  相似文献   

4.
唐才常入两湖书院时间考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才常入两湖书院时间考实郭汉民,陈宇翔唐才常曾在湖北两湖书院学习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是他的思想从传统旧学转向变法维新的重要阶段。目前史学界都认为唐才常入两湖书院学习的时间是1894年春,即甲午战争爆发以前。《唐才常集》的编者在该书《前言》中说唐才常“1...  相似文献   

5.
正与黄兴、周道腴等为同学先君子幼而颖悟,读书辄冠其曹。一日,先祖挈之出游,遇一善相者,指先君子而语先祖曰:"是儿聪颖异常,将来必能建功立业,名满天下,可惜无封侯食肉相,只合退隐山林终老耳。"先祖一笑置之,厥后其言果验。先君子幼受庭训策勉,勤奋向学,乡党戚友,皆以大器期之。年十八为邑庠生,旋食饩。及先祖逝世,家道中落,赖膏火以自给。会张文襄公之洞总督两湖,创两湖书院以训秀士,先  相似文献   

6.
正清道光十五年(1835)初秋,一位年近37岁的中年男子,从京城出发南下,渡黄河,过长江,蹈洞庭风涛之险,历时近一个半月,行程3000多里,赶赴长沙,参加湖南省于是年夏末举行的乙未科乡试。这位行色匆匆的中年男子,就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山人,今湖南道县人。清末著名书法家,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曾任四川学政,主持山东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他还是  相似文献   

7.
胡瑛传略     
胡瑛,字经武,号宗畹,原名祖茂,字敬吾,湖南桃源县人。祖籍浙江绍兴,落籍桃源。1884年3月28日(清光绪十年甲申三月初二日)生。父胡耀奎,曾任典史小吏,后弃官经商。胡瑛童年入私塾。1897年,随父赴长沙读书。不久,其父病故,家道中落。1903年夏,黄兴从日本归来,进行革命活动,在长沙明德、经正学校执教,课余之暇,时向学生灌输革命学说。胡瑛得黄兴资助,入经正学堂。在黄兴的教育培养下,渐萌反满革命思想,从此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同年11月4日,黄兴30岁生日,胡瑛、刘揆一、章士钊、彭渊恂等人在彭渊恂长沙寓所借祝寿为名,秘密集会,创立革命团体华兴会。  相似文献   

8.
孔林书院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距南雄县城120华里的油山镇平林村,在北宋初创办了一所孔林书院。这所书院创办的时间已查明是建隆三年(南汉后主大宝五年)(962)。它是南雄州的第一所书院,也是岭南(广东省)第一所书院。北宋时称天下四大书院:衡州石鼓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孔林书院的创办时间仅次于石鼓书院(唐光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白鹿洞书院(南唐升元年间,公元  相似文献   

9.
方继孝 《收藏家》2007,(9):39-46
易顺鼎(1858-1920年)湖南龙阳(今汉寿)人。字实甫,仲实、一字中硕。号哭庵、一厂居士等,室名琴志楼。尝问业于王闿运。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人,纳赀为江苏候补道,旋师事张之洞。马关条约签定后,上书请罢和议,反对割让辽东与台湾。曾二次去台湾,入刘坤一军,后赴台湾协助刘永福筹划防务。后入张之洞幕,曾主讲两湖书院。辛亥革命后寓居上  相似文献   

10.
正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蝯叟。湖南道州人(今道县)。为清朝一品大员、户部尚书何凌汉的长子。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授翰林院编修,十九年福建乡试正考官,二十四年年贵州乡试副考官,二十九年广东乡试正考官。咸丰二年(1852)四川学政,成绩斐然。五年因上时务十二意见书不当被免官职。先后主讲济南之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其后赴扬州指导《十三注疏校刊》事宜,晚年移寓苏州病殁,葬于  相似文献   

11.
何静梧、杨经琦两同志的《明清两代的贵州书院》(载《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第1期),是一篇好文章,但其中也有失实之处,现指出如下:在“建置”二之(九)有“在都匀府城(今都匀市)的有南皋书院、星川书院”等语。经访问核查,星川书院不在都匀府城(今都匀市),而在平舟司(今平塘县城)。去年,我们为了搜集平塘教育志资料,曾访问平塘县城的几位老人。据他们回忆,平舟司在清朝末叶曾办有星川书院,院址在龙脑山之西南麓。之后,我们查阅了《都匀县志稿》,书中记载:同治十  相似文献   

12.
清末最著名学府,一为1888年广州的广雅书院,后改为中学;二为1890年武昌的两湖书院;三为1893年的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四为1896年上海的南洋公学。前三所皆是张之洞创办的学堂。后一所则是盛宣怀创办的。其中规模恢弘,影响深远,以“两湖”为最。  相似文献   

13.
卞国金 《安徽史学》2000,(3):61-62,,8,
庐阳书院,初名为横渠书院,后改为庐阳书院。坐落于庐州府东南隅旧育婴堂(今合肥市第九中学校址)。此书院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久远,堪称合肥书院之最。……  相似文献   

14.
“紫阳”为宋儒朱熹之别号,南宋以来,随着朱子之学在中国社会影响的日渐扩大,以“紫阳书院”命名的书院几乎遍涉全国各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创建于湖北汉口的紫阳书院(又名新安书院,位于今武汉市硚口区新  相似文献   

15.
梧木 《贵阳文史》2006,(1):54-56
文明书院是贵阳最早设立的书院,存在于元、明两朝,历时约257年,在历史上对贵阳文化教育的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文明书院的地址在今南明区市府路15号,即市人民政府迁往金阳新区前的所在地。文明书院始建于元朝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由教授何成禄创办。贵州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说:“文明书院,在治城内忠烈桥西,即元顺元路儒学故址,皇庆间教授何成禄建。今废。”忠烈桥即现的市府桥,因桥近忠烈宫(今达德学校旧址),明朝称为忠烈桥。顺元路儒学是贵阳最早的学校,始建于元朝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文明书院在顺元路儒…  相似文献   

16.
杜恒伟 《收藏家》2014,(5):53-56
<正>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蝯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授编修,历任国史馆编修、总纂、提调,典试福建、广东乡试。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川学政,其间为官廉正,也因此得罪了很多当时的权贵,三年后遭诬陷而被革职。此后即游历各地,先后任教于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晚年应曾国藩邀请,赴扬州书局主持校刊《十三经注疏》。何绍基作为清代晚期的知名学者、书家,其复杂的经历和广泛的交游,都足以使他成为研究清代晚期学  相似文献   

17.
邹容墓(上海)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袁世凯墓(安阳)黄兴墓(长沙)廖仲悄、何香凝台葬墓(南京)聂耳墓(昆明)民国名人墓(一)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6,(8)
正西汉王朝建立前后,刘邦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广立异姓诸侯王,与辅佐其成就霸业的功臣们共分天下。公元前202年,封吴芮为长沙王,建立吴氏长沙国,建都临湘(今长沙)。吴氏长沙国因无嗣失国之后,汉景帝于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封其庶子刘发为长沙王,建立刘氏长沙国;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封刘发的兄弟刘胜为中山王,建立中山国,定都卢奴(今定州)。彼时,长沙国与中山国,  相似文献   

19.
中原大战李何结仇 何成濬,字雪竹,1882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随县(现随州市)厉山镇附近的一个地主家庭,1902年在武昌两湖大学读书期间,结识了黄兴,1904年公派日本学习军事,1905年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1908年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毕业回国。辛亥革命爆发后参与组建南京临时总统府,任陆军部副官长,是国民党军政界元老,曾随孙中山、黄兴参加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后又得到蒋介石的重用,是国民党“三大”以来的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曾两度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武汉行营主  相似文献   

20.
清光绪三十一年前的一百多年间,碾伯(今乐都)县府所在地的一所学校里,书声琅琅,书香四溢。这所学校就是清代远近闻名的河湟地区"四大书院"之一的碾伯书院,因其背靠凤凰山,故亦称凤山书院。凤山书院由原碾伯知县何泽著创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据清道光年间碾伯知县冯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