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大历年间,长安扶风郡有个少年叫窦仪,出身名门贵族之家,诸姑累朝国戚,伯父为当朝工部尚书。实仪虽出入华贵却不喜学长安纨绔子弟所为,专心一意在经营聚财上下功夫,且颇具心计,凡有所为,总能获取成功时人多褒之。窦仪生就经商创业头脑,他十五岁时,舅父张敬立从安州太守卸任回乡,顺便带了十几双安州特产丝履,分送给外甥侄儿,争相选取,只有窦仪不争不抢,当只剩下他的一双丝履时对舅父要求道:“等我十八岁时再穿它。”舅父便代为将这双丝履保管起来。十八岁那年,窦仪取回了舅父赠履,但他却没有穿上,而是一径去市上出售,…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解放军战士写信给天津的一家老字号鞋店,求购一双小脚鞋为母亲祝寿。店家先是给他回了一封信,让他把母亲的脚样及鞋款寄过来,几天后,店里的伙计拿着从邮局取回的鞋样和鞋款,挑好鞋,再买一尺半包装布,把包裹缝上、写好地址、寄出,最后再写一封信告诉他:“您寄来50元钱,鞋35元。邮费3.5元,剩余钱寄回。”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14,(7):34-34
出家人穿鞋颇有讲究:不穿皮制品,因为非杀生不足以取皮革;也不穿丝制品,因为一双丝鞋,可能需要牺牲一千条蚕的性命。所以他们穿布鞋。但就是穿布鞋,也规矩不少,比如,僧鞋每一只前后加起来都有六个破洞。这是为何?是为了凉爽?  相似文献   

4.
《文史天地》2009,(3):72-72
古鞋的种类以材料来分,有草葛、布帛和皮革三种。布帛鞋是指以大麻丝、绫、绸、锦等织物做成的鞋。汉代(前206年。公元23年)布帛鞋的鞋头多呈分叉状,底用麻线编织,称之为双尖翘头方履。魏晋时期(公元220年~公元316年),一般鞋的前端织有双兽纹饰,配色和谐,鞋式优美。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流行穿屐,所谓屐,指有木齿的鞋,它由扁、系、齿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5.
"安州六器"以其出土年代早、铭文内容重要而著名,但"安州六器"具体指哪几件青铜器,尚有澄清的必要。安州始置于南朝刘宋,宋为德安府,治在安陆县,辖安陆、应城、孝感、应山、云梦五县,今均属湖北孝感地区。宋人称安州,是沿袭古地名,其府治在安陆,所以又称安陆。北宋以来,这一地区常有商周青铜器出土,北宋《籀史》卷下记有《安州古器图》一书,惜仅存目录,所附记的提要文字已经佚失。估计书中应包括"安州六器"。  相似文献   

6.
(一)、何谓“安州六器”?历来为人们所传颂的“安州六器”,说的是北宋末年在安州地方发现的六件贵重的出土文物。这六件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当时的朝野,连史书上都突出地记载了这一件事,可见其影响之大。据《宋史·徽宗纪四》“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三月庚戌,蔡京进安州所得商六鼎。”这就是说在宋徽宗(赵佶)宣和元年三月的时候,安州地方出  相似文献   

7.
幽默三则     
山西某地有一个刚通电不久的小山村,村里有位老太太要给他在外地当民工的儿子寄一双布鞋。她不知该怎么寄,村里的一个小伙子指着村里的电线说,“走邮电就能行。”老太太听后,就把鞋用绳拴上,挂在了电线上。不久,一位老汉经过这里看到电线上挂着新鞋就摘下来一试,挺合脚,就穿走了新鞋又把旧鞋挂上去。第二天,老太太看到旧鞋高兴地说:“这邮电还真快,我儿子不仅收到了新鞋,还把旧鞋寄回来了。”  相似文献   

8.
林汉 《文史天地》2024,(2):76-79
<正>明代普安州,治今贵州省盘州市双凤镇,其科举之盛,前人多有论及。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郡城军民多自中州迁戍,风俗可观,士事诗书,农勤稼穑,然尚文重信尤在他郡。”崇祯十一年(1638年),徐霞客游历至普安州,面对着因遭受“奢安之乱”而千疮百孔的普安地区,他仍然感叹道:“然是城文运,为贵竹之首,  相似文献   

9.
朱德同志的美德之一是崇尚简朴。他一生和旧势力、旧观念作斗争,为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大众谋解放。一生中过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第一次见总司令时,只见他贴身穿的是一套浅蓝色丝绸面的丝棉袄裤,袄裤面已完全破烂,补丁挨着补丁,不知穿了多少年,一直舍不得丢弃。外边罩一套制服,照样年年穿它过冬。一直到1960年以后,这套棉衣实在无法再补了,才换了一套新的。朱总还有一双穿了多年的老式棕色皮凉鞋,颜色已褪落得斑驳不匀,失去光泽,但他也总是不肯换新的。他老人家每年夏天叫卫士同志给拿这双鞋,有时风趣地说:"拿草鞋来",同志们都知道朱总要的是这双凉鞋。1956年有一天,朱总司令向卫士郭盛魁同志要一套灰色的中山装。小郭说:"那套衣  相似文献   

10.
清代旗鞋     
莫艳 《文博》2007,(2):94-96
旗鞋是旗女最有特色的服饰之一,上至宫廷贵妇,下至民间妇女都可穿着。旗鞋在清初还没有出现,天聪八年皇太极在赏给班额附格格的衣服中,有:“钉有金花的靴三双,倭缎靴九双,缝的靴三双,缎靴三十二双,毛青靴八双,股皮靴十双”,并无高底旗鞋的记载。这种高底旗鞋的形制显然是不适合于游牧生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2011,(19):73-74
毫无疑问,鞋子是徒步者最重要的装备,穿着一双合适的徒步鞋会使你的旅途步履如飞,质量较差的徒步鞋会让你步履维艰,在选购徒步鞋时,不要考虑外观,数字的尺码,闪耀的性能,或者也不要被朋友推荐的鞋款所左右。  相似文献   

12.
我的砂布鞋     
佛语云:一沙一世界。我们从本文的砂布鞋中,不也看到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过去和现在了么?只是用砂布做鞋甚至做床单,似有些离奇。从1960年到1964年(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五年间,我没有一双属于自己的鞋。这对现在的年青人来说,是很难置信  相似文献   

13.
满族婚礼     
男方在举行婚礼以前是不能与女方见面的。女婿本人或他的氏族的某一个人到女方父亲家时,家里人说:“你婆婆家里来人了。”催促女儿赶快隐藏起来。女方在出嫁前,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嫁妆的准备上。如做鞋、进行各种刺绣等。在此期间,她为未来的丈夫的亲属做为礼物要准备30双鞋。但实际上她们通常都准备50双。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四年三月,浚县城关镇菜园村一位学生在本村南地掘土时,挖出汉代土坑基一座。墓内出土陶鞋一双,巳由县博物馆收藏。该鞋为泥质磨光灰陶。鞋底微凸,平面呈椭圆状,长21.5、厚0.6厘米。鞋式为直脚型。鞋口亦为椭圆形,微残,长15、宽5厘米。鞋面前有包头,鞋帮和包头连接处有沿边条纹。包头出头微翘,下抹角和鞋底相接  相似文献   

15.
明季贵州普安州诗人谢士章(1581~1637),幼时为普安州举人、江西宁都知县陈时言过房子,因名陈士章。在贵州成长,考中举人、进士。登第并对养父母尽孝对陈氏兄弟尽责后,疏陈情奏请复姓谢。  相似文献   

16.
盘县旧名普安州,在乾隆年间曾发生一件民告官的大案。清高宗弘历亲自处理此案,将包庇纵容下级为非作歹、祸国殃民,煊赫一时的封疆大吏──贵州巡抚良卿处以极刑,在省城贵阳明正典刑,朝野震惊,人心大快。嘉庆年间编修《普安州志》和光绪年间编修《普安直隶厅志》都讳莫如深,未直书此事。年代久远,民间也渐失流传,今据《大清历朝实录》将此案始末简述于后。原告吴国治系普安州人,曾在云南腾越州军台充当号书,与吴领衔联名控告州役许文衡等“侵蚀、派累”,因州、府衙门不受理,又曾向经略处告状,皆无结果,最后告到巡抚衙门,巡抚…  相似文献   

17.
《神州》2004,(10)
"拿自己当骨干,自我感觉良好。"鞋道,商道,归根到底还是人之道。人生在世,谁不穿鞋?穿什么样的"鞋",走什么样的道,每个人的选择各不相同。汪海选择了国有企业这双鞋,他也走出了一条勇敢者走的"敢为天下先"的国企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小脚都很可爱,再配上精致可爱的鞋袜就更加惹人喜爱了。妈妈在选择宝宝鞋时,一般只看是否柔软,扣带是否结实,外观是否漂亮。加之孩子脚长得快,没几天鞋就小了,大家都感觉不值得买贵的,随便买一双款式不错的,穿坏了就扔。所以,又便宜又时髦的“路边鞋”很有市场。  相似文献   

19.
"鞋匠"王海     
《神州》2004,(9)
人生在世,谁不穿鞋?穿什么样的"鞋"?走什么样的道?每个人的选择各不相同。双星集团总裁汪海选择了国有企业这双鞋,他也走出了一条勇敢者走的"敢为天下先"的国企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刘海 《巴蜀史志》2004,(2):58-59
邓小平同志是四川广安县人,故他对成都有着特殊的感情,把成都当作自己的家。他曾说:“回到成都就等于回到了家乡。”他爱吃成都的小吃,什么炒豌豆尖、拌折耳根、炒回锅肉等,他都吃得有滋有味,邓小平还喜欢喝成都的盖碗茶,他爱看老工人用长嘴的铜壶吆喝着掺茶滴水不漏的精湛技艺。邓小平偏爱成都郫县的圆口布鞋,说这鞋舒适、健身,年年都要到这里订做几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