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志 《福建史志》2008,(3):62-62
福建地震的历史记载年代久远,资料丰富。晋太康八年五月壬子(287年6月4日),建安(今建瓯)地震是福建省史籍记载中最早的一次地震。据史籍记载和现代地震仪器记录,福建及其沿海地区自宋建隆四年(963年)至1998年6月,  相似文献   

2.
江苏地震灾害最早记载于《汉书·文帝纪》:“汉文帝元年四月,齐、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溃出。”自西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至1987年。根据史料和近代地震仪器记录分析,江苏全境(包括部分黄海海域)共记录地震资料6000余条,共有千余次地震。这些资料大多散见于各类史籍和旧方志,确认其中绝大部分是江苏境内的地震,  相似文献   

3.
新乡市图书馆在整理古文献过程中,发现清同治四年进士、临漳李德溥所写的一篇《地震记》,对道光十年在磁州、临漳发生过的一次大地震,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很有参考价值,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4.
追踪断裂带     
找到断层,就能够确立上盘、下盘;以后再建房屋,位于上盘上面的建筑抗震设防级别就应当提高龙门山复活龙门山是一条断裂带,它是我国南北地震带上的一条次级地震带,北起北川、茂县、汶川、都江堰直至泸定,与横断山区东缘、四川盆地相邻。由于属"次级"地震带,龙门山一带的强震活动频率不高,多少年来一直相对"安顺",史书中尚未有7级以上的地震记载。然而这一次,横  相似文献   

5.
画外音     
<正>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2008年5月9日,合肥大范围放射条带地震云;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实  相似文献   

6.
郑清坡 《安徽史学》2007,(1):120-122
民变,《汉语大词典》中解为,"旧指民众暴动."《新华词典》同样解为,"旧指人民起来造反."此词较早出自《金史》,上记"(宣宗至宁三年)西京军民变,遣官抚谕之"①.此后,"民变"一语在正史记载中不断出现.《明史》中在神宗二十七至二十九年便有4次有关民变的记载,如神宗二十七年"武昌、汉阳民变,击伤税吏陈奉";二十九年"苏州民变,杀织造中官孙隆参随数人"②.除正史记载外,一些杂史及明清时人笔记中也有许多关于民变的记述.  相似文献   

7.
西昌在历史上是一个多地震地区。自明代以来,曾发生过3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八月初七夜发生的7.5级地震.倒塌房屋之多、人员伤亡之惨重都是前所未有的。据有关文献史料记载,这次地震“共计灾户二万七千八百八十家,灾民十三万五千三百八十二口.倒塌居民房屋二万六千一百零六间,  相似文献   

8.
汶川特大地震后,当地建起了一批与汶川地震有关的博物馆、遗址公园与纪念物。"地震"这一自然现象通过人类活动的参与与构建,经过"遗产化"的过程,形成了"地震遗产"。地震遗产的提出既是对这场灾难的纪念,亦成为了灾区焕发经济活力的动力之一。"地震"的"遗产化"能够通过一系列阐释与呈现达到纪念追忆、创伤治愈、教育警示与旅游观光功能,这些功能使得地震遗产的负面影响逐渐消弭,达到积极向上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精确地计算来划分地震等级。但在古代社会中,并没有系统的完备的震级划分标准,那么如何确定古代地震的震级。本文以明代华县地震为例,根据史料中相关数据的记载,对比现代地震震级的划分,从而对古代地震的震级做出一个初步的判定,希望对研究古代地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林忠  张超 《湖南文史》2008,(7):11-14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大地震夺去了近15万人的性命,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的新泻地震、2005年的福冈西部洋面地震及2007年的中越近海地震仍让人记忆犹新。一次又一次的地震灾难,一次又一次的惨痛教训,使得日本人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与防震观念,积累了丰富的抗震经验。  相似文献   

11.
林忠  张超 《文史博览》2008,(7):11-14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大地震夺去了近15万人的性命,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的新泻地震、2005年的福冈西部洋面地震及2007年的中越近海地震仍让人记忆犹新。一次又一次的地震灾难,一次又一次的惨痛教训,使得日本人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与防震观念,积累了丰富的抗震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于成龙是清朝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清官廉吏,被康熙帝评价为"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45岁出仕,为官23载,从七品知县到封疆大吏,所到之处皆有政声。他3次被举"卓异"(清朝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每3年、武官每5年考核一次,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清史稿》中专门有记载其事迹的《于成龙列传》。  相似文献   

13.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省南部海城、营口一带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此时正是十年浩劫的后期,新闻更被严密控制,社会公众是难以了解灾情、灾区真实情况的。2月5日,即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新华社才播发了一条发生地震的简讯。3月12日,播发了《国务院通报表扬辽宁省南部地区地震预测预防有功单位》的消息,同时还播发了我和辽宁分社几名记者共同采写的《辽南地震灾区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重灾面前不低头》的新闻稿。  相似文献   

14.
正张献忠是明末著名的农民军领袖,曾于崇祯十七年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近年来,四川彭山江口镇发现了大量银锭、金册、银耳环等文物,与记载中的"江口沉宝"颇多吻合,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界关注。历史上对张献忠"宝藏"的埋藏地点有很多种记载。一种认为宝藏在青城山普照寺,一种认为藏宝于雅安州府芦山县青衣镇(郑光路《张献忠"藏宝"的历史黑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75年第10期发表了蓝田县红星公社出土的应侯钟,钟铭记载周王从成周回到周,在康宫里对应侯的一次普通的锡命。由铭文文字未完来看,这是一套编钟的一只。关于应国的历史文献缺乏记载,出土器物也为数不多,应侯钟的发现,为研究应国的历史增添了新的史料。在应侯钟铭文中,"见工"一词曾两次出现,且都与应侯相连。在该期《文物》中,韌松同志把"见工"解作为"见事",  相似文献   

16.
1920年海原地震是我国近代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1921年北京政府派出调查组赴灾区实地考察。此次地震的救灾工作未能完全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因而造成重大损失。在灾难面前,政府、社会组织、媒体以及广大民众表现不一。海原大地震及赈灾救灾的过程,有很多经验、教训、启示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朱红林 《华夏考古》2007,(2):112-117
本文把里耶秦简中有关"金布"的史料与《周礼》中的相关记载作了比较研究,发现里耶秦简的记载与《周礼》之间在史料上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里耶秦简的记载更加制度化,更加细致,而《周礼》的记载则显得比较简略、分散,比较原始.这一研究,不但有利于对《周礼》史料的理解,而且对战国到秦汉社会制度的发展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汶川大地震报道框架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慕清 《神州》2012,(14):226-229
《人民日报》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是一次成功的灾难报道。本文试从框架理论的角度,以《人民日报》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探讨媒体对灾难报道的重大突破。本文运用框架理论,详尽而具体地分析《人民日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月内的所有报道,试从研究中发现《人民日报》是如何在报道中再现"汶川大地震"这次突发性公共事件,以及《人民日报》是如何设置这次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框架,以为今后媒体在面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公如何树立正确的新闻框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是一座高达20多米的高层楼阁建筑。自从辽代统和二年(984年)重建以来,近一千年间,曾经受了多次强烈地震,而楼阁建筑依然完好。如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发生在北京东部的三河、平谷一带的八级强烈地震,对蓟县影响很大。据《康熙蓟州志》记载:"已时地大震有声,遍于空中。地内声响如奔车,如急  相似文献   

20.
汶江 《文物》1978,(11)
根据《宋书》的记载,早在公元五世纪时我国和印度洋上各国的交往已经十分频繁,所谓"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唐人贾躭的著作中更详细地记载了这条航线上的主要港口和航行日数。这是中西交通史上的一篇珍贵文献。中外各国虽然有不少学人对这一史料作过研究,但大都局限于其中的一部分,更不必说他们的观点、方法上的错误了。对这条航线全部进行研究的,有武伯纶先生在《文物》1972年第6期发表的《唐代广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