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历史主义”?什么是“史观”呢?历史主义,历史观点,是对历史的态度,观察历史的方法;“史观”則是以世界观观察社会发展现象所得的对历史的看法。二者都是受世界观支配的。对于历史事物、事件和现象,就象对于世界一切客观事物一洋,有的人看来,是孤立的,静止的,这是形而上学的看法,用这种观点观察社会历史,把历史看成偶然的、杂乱无章的、随心所欲的东西,这是唯心史观。一切资产阶級的历史家都是这样认为的,反之,认为历史上的事物、事件和現象是彼此依賴、互相联系,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辯证的看法,用这种观点观察历史,则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合乎規律的。这是辯証唯物史观,就是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这种用互相联系,不断发展的方法看待历史的观点,就是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即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所有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著作,都是正确体現了这种科  相似文献   

2.
天台戒律论     
依照天台宗的“五时八教”判教思想,天台一系教学是有别于藏、通、别教的圆教。圆:圆满,圆融义;天台法门,众生一念具足三千诸法,是为圆满;三千诸法融即于众生一念,是为圆融。天台之圆融精神,还表现在以圆融一体的模式看待一切相对相待的法相。诸如色心、内外、性修、因果、染净、依正、自他、三业、权实、受润等,在天台之学中,皆一体不二。此不二性于定慧学上展开,即为天台的“一念三千”、“止观双运”、“三谛圆融”等妙理:而于戒学,则为“会性起修,会修起性”的妙戒。天台戒于戒律四科皆显示出不同于其它教门的特色,具体可概括为“以粗入妙”的戒法说,“性具发显”的戒体说,“以心持戒”的戒行说,以及“三品四乘”的戒相说。本文拟以智者大师的戒学思想为主体,对天台戒律观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佛教遗物中有一个奇怪而又未经详细解释的现象:佛教主张“少欲知足”,寺院中却有大量奢华珍贵的财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背后必有观念支撑和社会原因。于是,讨论佛教物质文化“最重要的观念不是少欲知足,更不是一切皆空,反而是庄严具足及其相关的功德观念。无论是描述佛教艺术品的文献还是艺术品本身,信徒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4.
在天体问题上,朴趾源认为,太阳之外的“万物”都是暗体,本身不会发光;月球像地球一样,也是由微尘构成的,也会有动植物;地球是圆的,本身是转动的。把天体看作一种物质的客观的存在,是朴趾源形成人与自然观的基础。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朴趾源反对“万物皆天所生”的观点,认为万物的存在、特征、优劣,都是自然生成的;质疑“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的观点,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不同意那种认为明亡是“气数”已尽的观点,认为明亡于“王泽已竭”。将天与人理解为两个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实体,是朴趾源人与自然观的核心。朴趾源主张,要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与技术,使民众的物质生活相对丰实。“利用厚生”的主张,是朴趾源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积极态度。以上三者构成了朴趾源人与自然观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土地所有制与中国奴隶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七十年之久,有论者将七十年采的研究成果归纲为”三论五说”八种不同意见。三论即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这是早在40年代形成的三种主要意见。五说即后起的与战国封建论意见相近的春秋统一说和秦统一说,与魏晋封建论意见相近的西汉统一说,东汉统一说和东晋统一说。近年来又出现一种无奴隶社会说,持这种意见的论者或认为“夏商是封建社会”,或认为“夏商二代可以称之为‘氏族封建时代”’。说法虽然不同,但都“不再套用‘五种社会形态’的演变模式”。都认为中国在原始社会之后没有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而是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6.
樊仲然 《神州》2012,(18):275-276
在客观世界中,千事万物有着不同特征,在这些不同特征中又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当我们反复接触某些亭物,感受这些事物的特征后,在观念上就把这些事物的相通之处联系起来,产生习惯性的感觉挪秽,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感觉移借”。“感觉秽借”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美的感觉沟通另一种美的感觉,它好比“桥梁”一样,使事物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转化,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也使艺术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后被“移借”到修辞学中,称为“通感”。  相似文献   

7.
中国未能自发产生近代科学是中国科技史研究中长期受到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围绕中国学者近来提出的四种主要解释理论,即外因论、内因论、综合分析论和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的解释,分析比较了中西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论点。作者认为缺少一种追求揭示现象的深层结构的哲学认识论倾向也许可以对这个核心问题做出新解释。西方认识论的一个中心特征被德里达称为“逻各斯中心主义”,它预先假定现象中存在严整的秩序和结构。这种认识论因而推动西方思想家去揭示所研究事物的逻辑结构和本质。这种具相主义倾向是西方科学和艺术现代性的本质特征,没有这种揭示事物结构的愿望和努力,科学研究就不能说是现(近)代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方志编纂的篇目设计出现了“章节体”与“条目体”两种体式。第一届新编地方志工作于2000年基本告一段落,全国已出版近万种志书。纵观所出成果,主要为“章节体”(或“篇章节目体”)。现第二届修志工作陆续又在全国开展,较之第一届修志,又出现了“条目体”。“章节体”与“条目体”两种方志篇目设计,都适用于新方志编纂,但论其优劣利弊,则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9.
轮回观念是一切佛教宗派共同信守的教义准则,他们在“苦”、“乐”思想基础上,以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来描绘未来生活的蓝图。他们认为“一切具有心的众生都持续地轮回无数次生死周期,而又不知道他们自己的最高的本性。坚持一种自我的观念和无休止地极力满足其需要,他们加强了束缚自己的因缘过程的激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年代学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是人类社会以往所有存在总合,“所有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的存在是和离开空间的存在同样是最大的荒唐。”研究认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首先要清楚其时间和空间。年代学就是研究、考证、推算、测定历史事物、现象产生、存在、消亡时间方法的一门科学。在此“年代”和“时间”是同义概念。中国历史年代学是专门考  相似文献   

11.
正任何社会、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联结而成的,并由此形成“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一切历史也可以说是“关系”史。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和揭示各种“关系”的互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统区、中共抗日根据地、敌占区三个区域同时并存,各个区域以及区域内部的关系犬牙交错,波诡云谲。每一区域既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又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诗歌是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泣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其诗歌不仅涉及国家的大事,还触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杜甫对一切和其它有关事物的仁者之心和高度责任感,也就反映出了他诗歌中的那种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王阳明生平中,有三个奇怪现象:阳明洞先知、龙场彻悟和临终光明;在阳明学中,有三个难解命题:心生万物、心外无物、万物同体。学术界对于前者,基本上避而不谈;对于后者,运用从近代到当代的种种西方理论,试图对此做“出圆满解释,可总显得相当牵强附会。本文运用以古证古、以阳明学解释阳明学的方法,阐释了阳明心学之“心”的真正涵义,以探讨阳明洞先知与临终光明之谜。  相似文献   

14.
于亮 《丝绸之路》2010,(2):100-101
艺术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也是美学走向心理学的历史。格式塔是指事物的形式、形状;同时,指实体对知觉所呈现的整体特征,也就是完形。格式塔艺术心理学认为,观察的经验都有格式塔的特点,它们均属于心物场和同型论。派生的组织律就是视觉原理,这些原理对视觉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情达意。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的音容笑貌,感情的起伏波澜,还是事物的错综复杂,景物的色态万平,都必须用语言文字来描摹。对语言文字的这种特殊重要作用,刘勰一再作过说明:“心既托身于言,言亦奇形于字”,“意接于思,言授于意”(《文心睢龙·练字·神思》)。正基于这个意义,在怎样欣赏文学作品时,刘酸又提出:“玩绎方美。”所谓“玩绎”,就是玩味,就是欣赏。“玩绎方美”,可从多方面去解释,其中~个方面就是关于语言运用的。刘勰认为欣赏文学作品,必须鉴赏作品语言运用的功力…  相似文献   

16.
何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即这一事物自身的特殊性,个性。因此,对于事物特征的确定,应当考察两个方面:事物自身的性质;同他事物的比较。如何确定“民间文学的特征”?“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①从民间文学自身来看,既要考察它流传久远的时间长度,又要考察它传播广阔的空间跨度;既要考察它创作、流传的表层征象,又要考察它思想、艺术的里层特质。从民间文学与他物相比较来看,主要是同与口头创作相对的书面创作的比较。根据这样的认识,我曾在《“民间文学”之我见》一文中,确认了六个民间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有人总结志书编纂有“八难”,其中之一就是“处理交叉重复难”。由于事物之间,尤其是异源同流事物之间,相邻相近事物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性和渗透性,因此,交叉重复现象难免。无论卷篇之间,还是章节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现象。为完整记载某一事物,方便人们应用,适量交叉记述是允许的,但不恰当的简单的重复不仅浪费时间、精力和劳动,而且使内容臃肿拉杂,损害志书质量。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交叉重复问题。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正>自新媒体“传播书法文化”现象爆红以来,瘦金体被成功推上“顶流”,占据着“热搜榜”前列的位置。许多初学者认为瘦金体隽美娟秀、清新俊逸,十分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文化认知,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专业书法从业者的批评。专业人士大都认为瘦金体书法“拿不上台面”,其中部分观点干脆认为瘦金体就是古代书法中的“江湖体”。  相似文献   

19.
东汉后期著名史学家荀悦的著作《汉纪》和《申鉴》中包含着卓越的史识。这主要表现他把历史看成是发展的,各种制度应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统治者必须随时而变,随机应变。他认为考察历史问题应与具体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张将不同的政治主张置于具体历史时空中探讨。他既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从多角度加以探讨,又能考察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析其内在联系。他看到事物具有相对性的特点,主张通过比较把握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认为考察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朦胧地意识到事物内部存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在人物评价中注意分析其两重性。荀悦的史识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20.
检察专业志应隐喻检察工作的基本规律于检察事业的记述之中,即隐“纲”于文。在编写中如何体现?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 本文所说的“纲”即规律,它是由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而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内不断重复出现的、决定某种事物必然向着一定趋势发展的法则。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我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但不可改变规律”(见《毛泽东选集》1968年12月版合订本第288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