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飞 《文史天地》2009,(11):12-15
陈独秀,一个“用不着提防”的率真人物,相信历史终将会拂去他身上的尘埃!  相似文献   

2.
事有本末先后之分,马英九在面对大选压力的此刻,又何须惹上李登辉这尘埃呢?7月1日,国民党台湾领导候选人马英九在台北表示,“副总统”提名人萧万长日前拜会了前”总统“李登辉,李表达支  相似文献   

3.
魏晋风骨     
保民 《文史月刊》2013,(9):43-43
有那么一个时代,虽然早已在历史的尘埃中飘飞远去,但它的流风余韵,却一直影响到今天,在千年之后依然被我们缅怀、追念。他们超脱凡俗的精神气质,那种简约云澹、超然绝俗的名士之风,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不错,这个时代,就是魏晋时期,唐诗中“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两度共留诗画去,山阴谁说晋风流”的风骨。  相似文献   

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却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2005年东邻韩国正如火如茶地清查、编撰日占期间国内“韩奸”名录,且将之公布于众,以警戒后人。尘埃未落,国内却爆出新闻:秦桧夫妻“站起来了”,有艺术家采用后现代主义的手法,仿拟了杭州西湖岳王庙中秦桧夫妻反剪跪立的塑像。题曰:“跪了492年,我们想站起来歇歇了”,展于上海。新塑像二人昂然站立,阐释说,这是现代人道主义法律理念尊重人性的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柳和城 《世纪》2023,(1):88-93
<正>《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往来信札》一书,收录张元济与黄莫京的通信共十通,张四通,黄六通。素有儒将之称的黄莫京将军所著三部台湾、南洋与海南岛游记,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黄还撰有涉及南海诸岛的译稿与“广东通讯”等件,经张元济之手刊出,张元济也请他代觅海南地方志书。两位出身不同、经历各异,却以书籍为媒介结下了不解书缘。今天我们重读这批百年前的文献,拨开历史尘埃,钩沉其中的轶事遗闻,缅怀二位前贤为文化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6.
张浩,一位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立下大功的同志。拂去历史的尘埃,让我们重新走近他。  相似文献   

7.
张宝明 《史学月刊》2004,1(1):59-64
李大钊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转变的精神历程,是学术界多年注重的思想命题,但人们往往忽视了他前期的“调和”思想。我们认为,两者以上的调和“并立”则双美,单一则两伤。就李大钊一贯的思想脉络来看,他的民本思想不是五四时期的专利。从“散沙之自由”到“一力之独行”,李大钊的转化并不能简单理解为“中断”。  相似文献   

8.
廖安祥同志离开我们已整十个年头了,今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 我们缅怀他、崇敬他、纪念他,是因为他为革命默默无闻地工作,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博大的胸怀,具有公而忘私的优秀品格,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廖安祥同志在35岁的时候,其周围的男女老幼,即以“安伯”两字尊称他,足见其品行之高洁,人格魅力之巨大。  相似文献   

9.
正在敦煌研究院许多公开的老照片下面都标注着“李贞伯拍摄”的字样,李贞伯是怎样一个人呢?许多人对李贞伯的认识可能仅仅限于莫高窟一位老摄影师罢了。而当我们拨开岁月的尘埃,走近这位已故的老先生后,就像认识了莫高窟的一幅隋唐壁画或一尊雕塑一样,发现太多的精彩原来掩埋在厚厚的历史尘沙之中……我们被老先生显赫的出身、非凡的人生经历、执着的精神震撼了、感动了!他是中国佛学大师李证刚的儿子;他曾是才华横溢的青年画家,执教中央美院;他与大画家徐悲鸿亦师亦友,曾一块办画  相似文献   

10.
《华夏地理》2008,(1):24-25
以鼓励人类关注地球为己任的《华夏地理》在新年伊始,为读者遴选出过去一年中最值得记取的十则“地理新闻”。我们的这次尝试,灵感来自于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里面,变动不居的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事件,只是历史中的“尘埃”,而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变化缓慢的因素,却是对历史进程起到更深刻作用的力量。在此意义上,回顾2007年华夏大地上所发生的“地理”事件,也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古诗之美     
陈双红 《神州》2011,(3X):28-29
古诗之美,美不胜收:耐人寻味的语言美;复杂丰富的情感美;鲜活生动的形象美;深刻含蓄的思想美。只要我们时时修身炼性,扫除心灵的尘埃,我们就会心如明镜,发现古诗之美。  相似文献   

12.
宋殿儒 《文史春秋》2014,(11):62-63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人类文明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留、“多少春秋事.几度夕阳红”.而在千年历史的滚滚尘埃中.我们心中总是清晰地矗立着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伟岸人物——范仲淹.  相似文献   

13.
我们医院的儿科李医生,他比我大十多岁,我参 微一笑,我们就那样擦肩而过。我想他怎么会“揪”加工作时,他已是主治医生( 当时还是沿用美国体 出来呢?他虽不是党员,也没有什么“身份”呀,一个制,医生只有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两级,主任是行政 普通主治医生,算不了“当权派”,说是“反动学术职务)。我们不在一个科,但也经常有点接触。因为 权威”,也有点勉强吧?但也不好问他。“牛鬼”们说他也属于“名利思想”严重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 …  相似文献   

14.
朱强 《纵横》2020,(1):33-36
2019年7月,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平民市长”的张百发老人走了,引发了戏曲界一片悲恸之声。在戏曲界尤其是京剧界中,我们把张市长当朋友、当亲人,很多中青年演员亲切地称呼他为“百发大叔”“百发爷爷”。这不是客套的称呼,而是人们发自内心对他的尊敬和亲近。因为他对京剧人太好了,对于他的逝世,大家的悲痛真是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藏》2001,(1):10-13
民间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是要抓住初始,抓住基础,抓住根本。2001年,是21世纪之初年,是“十五”计划之第一年,是西部大开发继续深入的一年。此时西藏将如何迎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挑战?新世纪之初,本刊记千方百计找到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列确先生,希望他在百忙中能够接受本刊采访。但他确实太忙了,不得已只好请他接受我们的书面采访。  相似文献   

16.
在共和国开国功臣榜上,舒同是有作为、有才华的一位。毛泽东说他是“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枝笔”。他为人讲诚信、认死理,有时耿直到伤和气的程度,由此又有“毛驴子”的名号。他的风雨人生极富传奇色彩,细细品之,对我们这一代人极有教益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54年,诗人高平写了一首献给藏族阿妈的诗,其中有一句:“我们替你种下的青稞要在你的门前发芽”,当时的西南军区文化部部长陈斐琴看后建议他把“替”字改成“帮”字。陈部长说:“我们对于少数民族的事情是帮助而不是代替。”这件事让高平感触颇深,40多年后他记忆犹新,感慨地说:“这样的‘一字师’最可贵,这不仅是一字之易,更是思想的提高和改变。”  相似文献   

18.
黄建新 《世界》2005,(11):70-71
走进苏童为我们营造的文学世界,看见他笔下的各色男女,除了看到他对被命运玩弄的女人们的哀挽之外,我们还能看到的一个显著之点就是:“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这句话多次由他笔下的女人口中说出来。让我们来看几个“不是好东西”的男人,为了让这些男人们有代表性,苏童分别把他们安排在中国的不同时代。  相似文献   

19.
《贵阳文史》2013,(3):17-17
刚才张教授和顾教授都提到了阳明先生。正德年间,阳明先生被贬谪贵州,然后有了“龙场悟道”。后来他虽然离开了贵州,但他的思想学说在这里得到发展,可以说带出了贵州的一大批人才。阳明先生本人之所以能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我认为与他的崇高之人格亦是密不可分的。人格的崇高,向我们揭示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今天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谈一些个人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公羽 《文史天地》2008,(10):4-8
蔡元培,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是清王朝科举仕途上的宠儿,又是叛逆清王朝的“翰林造反第一人”;他有过搞暗杀的经历,更以“培养大师的大师”之荣耀而名垂青史。让我们走近这位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