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运河旧事     
朵拉  寒笙 《风景名胜》2010,(10):78-85
一条流淌了2400年的河流,能够沉淀多少惊心动魄的往事?大运河包容的人间况味,比世界上任何一条河流更为丰富和厚重,因为它本身就是大力造就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
运河文化的运动规律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通过对化定义的阐释,界定了运河化的理论内涵和表现形式,检讨了运河化兴衰枯荣的历史进程,揭示了运河化的运动规律及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戚永晔 《风景名胜》2010,(10):22-27
有人说,大运河的风景,如同一幅上好的书法。运河的巧,是字里的一钩,精细芊质,濯洗悠悠流水。运河的秀,是字里的一撇,轻灵文气,回眸拈花微笑。运河的俊,是字里的一横,刚平中正,常怀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4.
运河漕运剥船是专门用于剥挽漕粮的船只。元末明初是漕运剥船制度确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永乐朝以后北运河沿岸的剥船设置范围逐渐扩大。入清后,因运河水情、通航能力和航行方式不一,漕船每至河道淤浅之处受阻,清廷遂置体积较小、船底平缓、载重较轻的漕运剥船,分载越浅。相较于明代,清代漕运剥船设立的范围和规模更广,清廷在北运河段剥船的基础上,增设其他运河段剥船,以备遇浅起剥。晚清漕粮海运,沙船径直天津,然向来“沙船不入河,河船不放洋”,故北运河段的剥船设置依旧。清代漕运剥船的设立实现了漕粮运转的区域化和资源调配的细分化,体现了清代社会治理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张向芳 《风景名胜》2013,(10):12-18
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每个杭州人都有运河情结。杭州人长期枕河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享受着运河,品味着运河,点缀着运河,保护着运河,使大运河杭州段成为贯穿中国东部,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中最有活力、最有魅力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运河申遗应建立运河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是自然与人创作的杰作,它的价值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长城、运河这两大工程自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两千多年间不断修造.延续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内涵之丰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相比长城而言,运河不仅仅是一个防御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经济工程,从吴王夫差到隋炀帝,运河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董正 《美成在久》2020,(1):56-59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运河,一度支撑着中国的南北通衢。曾经千帆竞渡的大运河今天已失旧日风光。历经沧桑之后,古老的运河与今天的你我该是怎样的关系呢?当代社会该如何面对大运河?现实生活中的运河受到保护的同时,是否需要唤醒与运河相伴的精神记忆?  相似文献   

9.
运河沿岸地名史话研究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挖掘运河沿岸地名三个层次的文化,揭示运河文化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立足运河讲好运河文化故事。既要做好运河沿岸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同时为运河旅游文化带建设提供文化素材。弘扬优秀地名文化,讲好运河文化故事。保护传承地名文化遗产,提供运河旅游文化素材。  相似文献   

10.
大运河苏北段,北起苏鲁交界的大沙河口,南至扬州六圩运河口,包括不牢河、中运河、里运河,全长404公里。连同微山湖西线航道,计461公里。这段运河.是大运河上最早的人工航道和自然航道之所在,是扬州、淮安、宿迁、徐州等城市的母亲河。这段运河,北接山东运河,南连江南运河,承担着向长江三角洲这一我国制造业中心运输煤炭等资源的大任。大运河苏北段的变化是新中国60年沧桑巨变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0,(10):34-35
大运河之于宋朝,更是最浓重的一笔,尤其是南宋定都杭州,成了全国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我从这座石桥上走过,用手轻抚着岁月在桥栏板上留下的刻痕,就想起了《石桥禅》中的那句话: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走过……。我从这座石桥上走过,不是为了五百年前桥上一回首的偶遇,而化身石栏板五百年默默的等待,却是为了百年前桥上的繁忙与桥下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普遍存在遗产利用程度不高、相关机构沟通合作不足等问题和困难。博物馆作为传承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机构,是保护和利用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当前运河专题博物馆数量仍较少,运河沿岸城市博物馆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利用程度仍较低,通过推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加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利用、注重教育活动开发和加大文创产品开发营销力度等途径,能够提升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对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从而传承和弘扬城市的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运河苏州段位于江南运河中段,低湿多湖,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水利工程体系,且千年来始终奔流不息,成为江南地区文化孕育的母体之一。苏州“运河小镇”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市镇,其生成与发展既是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也受到大运河的影响。将苏州大运河沿线的运河小镇单独分类研究、厘清属性,从遗产价值的角度加以分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化阐释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隋炀帝开大运河,其楚州和泗州之间,系利用自然河道淮河而连接。泗州以下,特别是洪泽洼地区,淮水宽阔,白居易诗云:"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皇甫端题《洪泽馆》诗:"底事洪泽壁,空留黄绢词。年年淮水上,行客不胜悲。"都反映了行旅在这一带航行的艰难和危险。此段河道中的山阳湾段,由于泗水的汇入,水流尤为迅急,加之弯道、浅滩重重,更被往来舟楫视为畏途险境。  相似文献   

16.
浙江图书馆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公共图书馆, 以古籍善本的品种与数量多为馆藏特色, 浙江历史上地方志的编纂又居于全国的前列。浙江图书馆馆藏历代《浙江通志》刻本、手稿众多, 这就更需要我们对浙江方志文献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科学整理和深入的研究, 使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者重点介绍了馆藏《嘉靖浙江通志》《康熙浙江通志》《雍正浙江通志》《民国浙江续修通志稿》《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龚良 《东南文化》2021,(3):119-124
中国大运河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交通动脉,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体现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阐释运河文化和生动展现美好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博物馆定位为展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的大运河专题博物馆,其展览以大运河历史变迁为时间轴,空间涵盖大运河全流域,适当突出江苏段特质,重点展示大运河带给民众的美好生活.未来博物馆将发挥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大运河遗产价值、文化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旅游贡献度,推动以大运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特质的创新性表达,彰显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旅游纵览》2012,(2):6-7
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3月26日,在苏浙两省交界处的江苏省吴江市,浙江省分管副省长陈加元和江苏省分管副省长何权共同宣布中国第一条跨省风景路的开建。这条总长316.6公里的道路,绕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太湖一周,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中第一条环湖路。这是一条足以让低碳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13日,第四个文化遗产曰,各地都以不同的形式热烈地迎接着它的到来。作为主办城市的杭州更是用缤纷的色彩,为这一天涂抹着绚丽的颜色。在这一天,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暨文博事业杰出人物表彰、颁证、授牌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对在文化遗产保护战线上工作了60年以上的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予以了表彰.表彰他们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付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劳志鹏 《古今谈》2004,(2):18-19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并争相在中国开设工厂、银行,争夺铁路修筑权。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国向清政府索取得苏杭甬等五条铁路的承办权,英商怡和洋行与清政府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秘密签订了向英借款修筑苏杭甬铁路的草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