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下冯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比较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东下冯文化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文献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二者之间在文化面貌上虽有较多的共同因素,但差异较大,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东下冯文化的形成受到了二里头文化的较大影响,但自始至终保持自身的独特文化面貌。二里头文化属于夏人文化,东下冯文化似不属于夏人的文化,可能为夏代唐人的遗存。东下冯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似乎为联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1988年,郑杰祥先生首先用东下冯文化来指代晋西南地区的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将垣曲境内的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也包括在内[1]。后来张立东先生也赞同使用东下冯文化的命名,但认为垣曲丰村H301所出遗存应归入二里头文化[2]。我们基本同意  相似文献   

3.
“老牛坡类型远古文化”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其主体属于客省庄文化的范畴,在二里头文化第三、四期时,这类遗存受到了二里头文化和东下冯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在运城盆地开展"晋西南聚落形态的变迁与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重点对涑水河与青龙河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并对柳庄遗址进行试掘。柳庄遗址中的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相当于东下冯遗存的第Ⅳ期;柳庄遗址的商文化遗存可归入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属商早期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晋南地区尤其是运城盆地夏商文化遗存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加深了对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东龙山遗址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丹江上游,考古发掘表明该遗址包含有仰韶、龙山、夏、商和西周五个时期的遗存,遗址I区主要为夏代晚期与商代早期遗存。夏代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二里头文化同期遗存基本相同,或可将该遗存视作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故我们提议将其称作"商洛类型"。商代遗存的文化面貌则与郑州二里岗等商代遗存基本相同,应属同一文化。  相似文献   

6.
张锟 《中原文物》2005,(3):27-32
东下冯类型作为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其分布的晋西南地区是古九州的一部分,依托于九州之一险太岳或四岳.所以,东下冯类型与文献中记载的姜姓四岳族关系密切,应属姜姓四岳族的文化遗存.这一族在夏代与夏人为同盟关系,夏亡之后与部分夏人一起陆续西迁,成为沟通西部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的重要媒介.同时,它也是构成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2011年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岚县荆峪堡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荆峪堡遗址包含有庙底沟期和二里头期文化遗存。庙底沟期文化遗存出土陶器组合以各类型钵、弦纹罐、尖底瓶、盆为主,其中尖底瓶瓶口明显退化。就其陶器组合及特征而言,与陕晋豫地区的陕县庙底沟遗址第一期,基本都能相对应,但缺乏釜、灶一类的器种,彩陶中也不见鸟纹图案,同晋南庙底沟文化相较也颇为一致,是典型或成熟的庙底沟文化。荆峪堡遗址夏时期文化遗存从器物群、器物的陶色、纹饰、形制等特征看,与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同时有其自身的特色,因此,其文化面貌当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地方文化类型。庙底沟期文化遗存的发现,完善了太原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加深了对于庙底沟文化分布范围和地域特色的认识;荆峪堡遗址夏时期文化遗存内涵丰富,有利于加强对晋中地区夏时期文化遗存区域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与夏文化初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主要来源于当地的王湾三期文化,并可进一步区分为早晚两段和划分类型。新砦期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一期早段,称为二里头文化一期新紫型。二里头文化一期是夏文化早期遗存。  相似文献   

9.
试论关中东部夏代文化遗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天恩 《文博》2000,(3):3-10
学术界现已基本认同了分布于河南中西部的二里头文化,晋南的东下冯类型为夏文化遗存,也就对中国历史上的夏代存在,初步达成了共识。陕西关中的东部地区,处渭河下游,与豫西、晋南为邻,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始,就发现少量与二里头文化较相近的遗存,地点有华县元君庙、南沙村,华阴横阵村。80年代以来,又在大荔赵庄、蓝田泄湖和西安老牛坡等遗址有类似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关中西部夏代文化遗存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天恩 《考古与文物》2000,(3):44-50,84
陕西关中地区与豫西、晋南毗邻,后两地考古学文化中的二里头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定为夏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两个地方类型。关中东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断断续续亦有少量与二里头文化相似的墓葬等发现,可知者有华县元君庙、南沙村,华阴横阵村,大荔赵庄,蓝田泄湖等地点,泄湖已至关中中部的西安附近。年代多相当于二里头文化的三、四期,少部分或可略早。由此可以说明关中东部存在着夏文化遗存,绝无可疑。  相似文献   

11.
二里头二期文化与后羿代夏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后羿是生活于夏王朝西方的原始部族首领.后羿部族统治集团取代夏王朝政权,入主中原约历40年,对夏王朝时期的社会、文化造成了巨大影响.作为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其二期文化就是在继承一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西方原始文化和东下冯类型文化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考古学文化更迭一般具有渐变性特点,而王朝更替往往是突变性的,二者在时间上会出现明显错位,通常表现为新朝代之初的考古学文化在面貌上与前朝晚期基本相同,直至中期前后方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考古学文化。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史前及原史时期王朝或族群的更替过程之中。夏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属于河南龙山晚期文化,中期属于新砦期文化,晚期发展为二里头一二期文化,夏、商分界在二里头文化二、三期之交。影响新、旧考古学文化更迭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新统治集团及其族群与前朝遗民在人口、生业、技术、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及新统治集团的统治方略。王朝更替一般不会立刻引起考古学文化更迭,但可以很快对其造成影响。新、旧王朝分界一般不会恰好处于新、旧考古学文化更迭之际,但很可能在旧考古学文化某两期或某两段之交。以往判断史前族群更替时间所提取的用于测年的有机质样品,实际上是族群更替完成至少百余年之后的遗存。  相似文献   

13.
二里头类型的文化性质与族属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里头文化是晚于王湾三期文化,早于二里冈期商文化的一支早期青铜文化。目前,考古工作者依据不同地区遗址文化内涵的特点,已将二里头文化区分为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两个文化类型。关于东下冯类型的文化性质  相似文献   

14.
论鄂西地区的夏商时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开展,考古工作也有较大的收获。在湖北西部宜都至秭归一带的长江沿岸地区发现了较多的相当于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时期至商代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并已有人对此作过初探。本文即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再结合新发表的资料,对这类性质的遗存作进一步的讨论。 一、文化面貌概述 这些遗存基本都属于同一种文化类型。由于这种文化类型以宜昌中堡岛遗址第三期的遗存发现较早,其文化特征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们暂将它命名为“中堡岛三期类型”,就目前的资料而言,可确定属于该类型文化的有宜昌中堡岛、三斗坪、路家河、苏家坳、秭归朝天咀、鲢鱼山、杨泗庙,银街、张家坪、王家坝、宜都红花套、毛溪套、向家沱等遗址。这一文化类型的基本文化特征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三门峡市南家庄遗址进行了调查与试掘,发现仰韶、二里头、宋代文化遗存,尤以二里头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出土陶、石、骨、蚌、玉器等遗物,为了解三门峡地区仰韶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方酉生教授《偃师二里头遗址第一期文化比新砦期二里头文化为晚》一文,指谪拙文《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与夏文化初始》时因出示论据有误、编排夏年随意而致其立论失信。  相似文献   

17.
二里头类型早期遗存的文化性质及其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里头类型一期属于夏文化范畴,这是目前学术界探讨夏文化较一致的看法,但关于二里头类型早期遗存的文化性质和来源问题,则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三种:一种意见认为二里头类型来源于龙山文化的煤山类型,其一、二期文化与煤山类型是再发展的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二里头类型早期系由龙山文化王湾类型直接发展来的,它们是同一文化先后承袭关系,第三种意见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并未直接过渡为二里头类型早期,它虽然有河  相似文献   

18.
二里头文化是以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其时代大体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郑州商代早期文化之间,而文化面貌与两者却大相径庭。因其时空特征同史书所载“有夏之居”相契,故而成为探讨夏文化的重要线索,令世人瞩目。迄今已公布二里头文化遗址数十处,主要分布于黄河南岸河南省境内。其中以二里头遗址所做工作最多,收获最丰,最具代表意义。通过三十年来的发掘和研究,学术界关于二里头文化总体面貌的认识日趋一致,对其内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辨别能力不断增强。如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依据时代早  相似文献   

19.
从后羿代夏论二里头二期文化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后羿非"东夷",而是"西夷".二里头类型中心所在的伊、洛地区的早期文化不见鬲、甗与陶器,说明二里头类型文化的源流不是受到东边山东龙山文化的影响,而是受西边山西龙山和东下冯类型文化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存的地点可分为九个区。分析这些遗存的年代、文化性质及分区可知二里头文化南传的路线和时间,而传播方式在不同时期和背景下有所区别。二里头文化的南传开启了南方地区古代文化宏观上伴随中原地区文化变迁的新阶段,南方地区也以此纳入了以中原地区为主体的历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