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谢田 《世界遗产》2014,(12):60-67
14世纪的征服者帖木儿(1336-1405年)建立的帖木儿帝国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在其全盛时期,疆域从格鲁吉亚一直到达印度北部。帝国的统治中心在今天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帖木儿的远征虽然对其他地方破坏严重,但虏回的工匠却把帝国的腹地装饰得富丽堂皇。几百年过去了,强盛的帝国烟消云散,工匠们建设的奇迹却有很多还留在世上,被列为世界遗产,继续向人们讲述当年的荣光。  相似文献   

2.
1370年 4月在中亚河中地区的撒马尔罕 ,自称成吉思汗继承人的帖木儿建立帖木儿王朝 ,自称汗王。王朝相继击败东西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金帐汗国、花拉子模、印度、奥斯曼帝国等 ,成为仅次于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强国。帖木儿后裔为争地盘相互残杀 ,15 0 6年遭乌兹别克人摩诃末·昔班尼侵略 ,王朝土崩瓦解 ,历 136年。帖木儿长期发动侵略战争 ,对中亚地区丝绸之路破坏极大 ,其后裔也曾重视科学文化 ,不断修复破坏 ,但终因多年战乱使王国实力较弱。王朝历代汗王都铸过钱币 ,钱币形制基本不变 ,都实行银本位 ,以银币为主币、铜币为辅币。帖木儿…  相似文献   

3.
瓦克夫制度是伊斯兰国家广泛实行的一种财产制度,它随着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的传播而逐渐得到发展.14世纪后期,随着帖木儿的王朝兴起,瓦克夫制度在帖木儿帝国内部表现出显著的发展特点,即:瓦克夫的经济性加强,家庭瓦克夫与公益和私人性质混合的瓦克夫数量随之增多;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捐赠瓦克夫的数量激增;在帖木儿王朝后期,瓦克...  相似文献   

4.
关于帖木儿帝国和中国的关系,是因鄭和问题而被涉及的。首先提出这个问题者为向达先生,向达先生在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时,曾强调指出新兴于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对中国曾有过一度的威脅作用。即帖木儿在一四○四年底的率兵东侵,与鄭和首次下西洋(一四○五年)几出于同时。因此,便推论鄭和下西洋乃是针对帖木儿帝国而发,从海上抄袭它的后路,牵制兵力,以达到以攻为守的防御目的。向先生的这种意见,虽系推测,但在尚先生的“中国历史纲要”中便马上得到共鸣,尚先生进一步发挥,认为鄭和下西洋还有联络印度,共同对付帖木儿的意图。所以本文的目的,就是试从帖木儿帝国和中国的正面关系方面,作深一步地探讨,对向达尚两先生的论点提出几点质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建功 《安徽钱币》2007,(4):23-24,37,F0003
现将我珍藏多年的珍贵的民族古钱黑汗朝钱币予以展示,供广大钱币爱好者鉴赏、点评。 黑汗朝,亦称“喀喇汗朝”(karakhanids),是公元10-13世纪建立于新疆天山以南和中亚,即塔里木盆地西部及帕米尔高原以北、以西地区的王朝政权(见《墨汗朝疆域》附图)。组成这一政权的,主要是一些操突厥语的游牧民族或部落(即古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6.
东察合台汗国与帖木儿帝国之战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主要论述明初(1368~1390年)东察合台汗国与帖木儿帝国的战争过程,勾勒出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全貌,揭示了该战争对明代西域政局的演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阐明了该战争对初步确定我国西部疆域走向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顺事朝鲜到游离于明廷与朝鲜之间 ,猛哥帖木儿与朝鲜的关系也从和睦走向分裂。在明朝全面经营女真地区以前 ,猛哥帖木儿接受朝鲜赐与的印信官职 ,并通过互市、朝贡等方式密切双方关系。明设建州卫后 ,猛哥帖木儿兼受明与朝鲜的官职 ,但关系的重心已转移到明廷方面 ,这使朝鲜通过招抚猛哥帖木儿等部进而向北扩充领土的意图受到遏制。对此 ,朝鲜一面极力笼络猛哥帖木儿 ;一面又恐其壮大 ,不时地予以经济上的压制和军事上的打击。加之建州卫、毛怜卫及建州左卫所部女真人常常寇掠朝鲜边境 ,致使双方关系不断恶化 ,以破裂而告终  相似文献   

8.
察罕帖木儿的族属、生年与汉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察罕帖木儿的族属、生年与汉姓党宝海察罕帖木儿是在元朝后期镇压农民军的过程中迅速崛起的地方军阀。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的民族身份长期以来众说不一,出生年代不明,对其汉姓亦乏讨论。笔者读书于以上问题偶有所得,略书于此。《元史》卷一四一《察罕帖木儿传》:...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上,撒马尔罕是中亚地区的文化中心,是中亚地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处于中国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为14-15世纪帖木儿帝国的首都。古希腊和罗马的史学家和地理学家描述亚历山大远征中亚的著作中,首次提到过撒马尔罕。古希腊和罗马的史学家如阿里安(Arrian)、科文特(Quint Kursiy)、普鲁高尔赫(Plitarch)、  相似文献   

10.
"月鲁帖木儿之乱"是明初四川建昌等地爆发的一场较大的叛乱,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月鲁帖木儿对明朝给予的权利不满,导致其最终选择发动叛乱;二是西番土官为反抗明朝边略的压制而跟随月鲁帖木儿反叛;三是卫所设置侵害到当地各族民众土地等利益,导致其广泛参与叛乱。"月鲁帖木儿之乱"并非个人问题,而是当地不同阶层为各自利益所驱动的一次共同反叛事件。  相似文献   

11.
一、陈诚和中亚在中亚,明朝所面临的是形形色色的种族、宗教和语言集团。虽然明朝特别关注的是西北边陲一带的绿洲和城镇(哈密、吐鲁番等),但它同时也寻求同遥远的中亚诸帝国保持和谐的关系。明朝第一位皇帝面临的是中亚最强大的统治者帖木儿(通常称之为帖木兰〔TaMerlane〕),虽然他一生都没有觉察到这一事实。这位中国皇帝在接待了从帖木儿首府撒马尔罕派出的几个商业使团之后,于1395年也相应向帖木儿派出了官方使团,为首者是给  相似文献   

12.
《福乐智慧》的赫拉特抄本于伊斯兰教历843年(公元1439年6月17日)现阿富汗赫拉特城抄写完成。这年代恰好是帖木儿帝国时期,当时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范围包括波斯(Persia)和中亚河中地区(Transoxiana)。虽然当时的中亚地区回鹘文已经被阿拉伯文取而代之,但是这时期也出现了有一部分回鹘文文献。本论文主要介绍与《福乐智慧》赫拉特抄本同年代的部分回鹘文文献。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1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蒋其祥著《新疆黑汗朝钱币》(以下简称《钱币》)一书。这是一部研究黑汗朝钱币的专著。黑汗朝是公元10至13世纪在我国新疆南部以喀什噶尔为中心和中亚一带建立的王朝。黑汗朝中外学术界流行用喀喇汗王朝,但作者结合《宋史》和《突厥语大辞典》等史籍称为黑汗朝,认为这一名称在历史上已存在近千年之久,不可随便改动。有关黑汗朝历史,汉文史籍记载很少,但近年来,黑汗朝的历史已日益引起我国学者的注目,并取得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正回历822年祖勒合答月6日(1419年11月24日),一个由帖木儿帝国国王沙哈鲁派向明朝的庞大使团离开都城哈烈。在这个使团中,盖耶速丁作为沙哈鲁之子贝孙忽儿的代表参加出使,他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出使的见闻,这就是中西交通史名著《沙哈鲁遣使中国记》。~((1))在《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盖耶速丁记述甘州城内一座塔形建筑令他印象深刻。这种建筑在《沙哈鲁遣使中国记》波斯文原本中作■■■,~((2))玉尔  相似文献   

15.
张学明 《世界历史》2000,18(1):75-82
史提芬一朝的关键势力是王权、绅权①与教权,它们以三边的形式互动,且互相牵制。不过,教权虽然在西方中古的“信仰时代”(AgeofFaith)一直起着作用,但对史提芬一朝(thereignofStephen,r.1135—1154年)的影响力则稍逊。其原因除了英国位于较偏远的英伦岛,罗马教廷的势力未能直接影响之外,更是因为史提芬一朝内战频仍。诺曼英伦的帝王中,开国的征服者威廉(WilliamI,theConqueror,r.1066—1087年)颇能善用基督教来使其帝位合法化及王权的巩固②,但在史提…  相似文献   

16.
陕西洋县又发现大朝通宝银钱1994年3月28日,洋县一农民取土挖出一罐碎银,约1.5公斤,内有11枚大朝通宝银钱(4枚残)、1枚喀喇汗钱。大朝通宝大多外缘不规整,内穿大小悬殊,钱文笔划肥瘦有别,版别繁多,制作较粗,钱背多有“S”、“δ”等戳文。钱径约...  相似文献   

17.
中朝边界史研究,乃是当今中朝关系史中的热点问题,中、日、韩三国学术界皆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出版了不少论著。但彼此分歧很明显,因为这不只是学术问题,更有着浓重的现实关怀。相对而言,中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比较滞后,中韩建交之前,这是学术禁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著。只是近20年来,随着中朝(韩)关系史研究的发展,方有专著问世。杨昭全与孙玉梅的《中朝边界史研究》①是第一部比较系统论述中朝边界历史沿革的专著,重点描述了清代以来中朝边界交涉的经过。2011年出版了两部著作,  相似文献   

18.
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从开始演出至今已40多年了。40多年来,一直上演不衰。该剧电影还在上映,电台、电视台还在播放其录音、录像,各种文艺晚会也不断邀请演员们去清唱。《朝阳沟》还被引进到小品、相声等其他艺术形式中去。4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朝阳沟》的确是一出好戏。《朝阳沟》的产生《朝阳沟》的编导杨兰春,出生在位于太行山区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河北省武安县(今河北省武安市)的山沟里。少年时代为了自谋生路,投师学唱武安落子。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中参加中原突围,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据他的老…  相似文献   

19.
清朝接待中亚各部朝觐使团的礼仪,对于清朝中亚政策和边疆治理兼具象征性与实效性作用。文章结合中央与地方双重视阈,呈现清乾隆朝对中亚各部朝觐使团接待礼仪的具体运作实态并延展了对礼仪的讨论维度。清朝在接待朝觐使团之筵宴、行围以及观阅等礼仪环节,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仪式和符号,强化中亚各部对清朝权威的认知,这是礼仪的象征效用。就清朝边疆治理的实践层面而言,赏赐礼突破了“宣示恩赏”的象征性意义,转化为管控边境的有效途径,为清朝稳固边疆的统治乃至在中亚扩大自身政治影响力,均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朝的杰出政治家子罕谭风雷春秋时期的宋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商邱)正卿子罕(即乐喜),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高尚的政治道德和为官的清廉,给后人树立了榜样。仅从下边的三件小事,即可见他的为人。一、"以不贪为宝"《左传》襄公十五年载: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