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俗     
正国内云南临沧摸你黑狂欢节世界佤乡、秘境临沧,世界第七长河"东方多瑙河"——澜沧江畔。当你跨入临沧这块边陲热土,你便会感受到北回归线上自然与人类亲密无间的交融,这里被中外史学家誉为"哀牢地新大陆""滇西南人文史诗"。每年5月,世代居住在这里古朴剽悍的沧源佤族都会上演相互"摸你黑"的狂欢节。  相似文献   

2.
茶马古道上的交通要塞云南驿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北部,村庄围绕白马寺山北麓沿昆畹公路两侧呈弧形分布。西枕白马寺山,东连云南驿坝子,与二战著名的飞虎队机场相望。思茅、临沧是云南的主要产茶区,其产量较高、茶质优良,是进入藏区滇茶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故乡。西南三省(四川、云南、贵州)是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栽培茶树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2011,(3):36-37
Day3:重庆—贵阳—都匀约560公里都匀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行走在春天的都匀,在云雾缭绕处随处能见到采摘茶叶的场景。身着民族服装的采茶姑娘的纤指,在簇簇茶树的青翠里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不禁怀疑这不是采茶,这简直就是在弹奏那曲《春之歌》的钢琴曲。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中国民族茶文化的发源地。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兄弟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饮茶方式和绚丽多姿的民族茶文化。 最早形成茶文化体系的是居住在云南的哈尼族。 哈尼族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土锅茶就是哈尼族人最早创出的一种饮茶方式,并做为一种茶文化被其它少数民族所接受和传播。 这种在土锅或土罐里煮成的茶,古时候是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的,故又名待客茶。这种煮茶法最初的发明还有一个奇特的故事。 据说距今约1500年前,一位勇  相似文献   

6.
亦苏 《贵阳文史》2010,(3):95-95
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中,与茶相关的作品不计其数,从采茶到制茶,从茶的功用到烹茶之法,及茶礼、分茶、斗茶、点茶、试茶、茶百戏等都有描述。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茶树的发源地,云南各民族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酷爱和品饮着这片叶子。哈尼族作为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茶俗文化。茶对于哈尼族而言,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传承体,哈尼族有着自己独有的茶俗文化,背后蕴藏着哈尼族深厚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8.
我国云南所产的普洱茶闻名遐迩,在云南地区发现的大面积古茶树更为普洱茶文化增色不少,尤其对云南世界茶源地的确定以及我国种茶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古代人民对于生物进化、历史发展等知识的局限性,使他们试图对普洱茶起源进行解释时多采取神话的形式,对某些历史人物进行附会、神化。本文主要搜集了民间流传的关于普洱茶起源的传说并借此对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广州茶文化的出现与本地亚热带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也是岭南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源于巴蜀地区的竹枝词传到广州地区以后,出现了专门咏茶的广州竹枝词,"广州有女多采茶,采茶之户千万家",正是广州茶业之盛的生动写照。现把记载茶的广州竹枝词进行整理,从中梳理出广州茶文化的相关内容,为地方志研究提供资料的同时,也为开发利用茶文化旅游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暖的季节是采茶的季节,花开的时候是品茶的时候。一杯佛茶,独坐在岩石上,看海,看云。在普陀山念佛,品茶,禅定。想佛如何是佛,茶如何是茶,一块块原始的"佛"字"茶"字是何如来面目,是何大乘情怀。  相似文献   

11.
智量 《风景名胜》2009,(3):52-5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暖的季节是采茶的季节,花开的时候是品茶的时候。一杯佛茶,独坐在岩石上,看海,看云。在普陀山念佛。品茶,禅定。想佛如何是佛,茶如何是茶,一块块原始的“佛”字“茶”字是何如来面目,是何大乘情怀。  相似文献   

12.
谈唐宋时期的碾茶具康煜茶圣陆羽的《茶经》,对唐代采茶、制茶、饮茶的过程和方法,及所应用的生产工具、饮茶器具等部有精辟的阐述。《茶经》论述茶之采制分为七道工序,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制成后的茶是"茶饼",而饮用时的茶则需要用...  相似文献   

13.
湖北黄梅戏     
湖北黄梅戏与湖北黄梅采茶戏同源。黄梅戏的前身即黄梅采茶戏。黄梅戏曾名黄梅采茶戏、采子、采茶、黄梅调、黄梅腔、花鼓戏、二高腔、三角色。起源于明代末年,形成于清乾隆年间。黄梅戏源于黄梅县的采茶歌。“楚人善歌”,黄梅县乃歌乡。山歌、樵歌、渔歌、秧歌、采茶歌盛行,尤以采茶歌为最。家宋元初,江西吉安诗人列洗(1268-1350)就曾仿黄梅采条调形式写过几首《秧老歌》,其中一首写道:“三月四月江南村,村村播秧无朝昏,红妆少妇荷饭去,白头老娘驱犊奔。”《清一统志》载:县北紫云盛产茶,名紫云茶。每年谷雨前后,青年男女上…  相似文献   

14.
酥油茶是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有特色的饮食之一。酥油是藏族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在藏族饮食中与盐一样重要。由于云南和西藏毗邻,两地交往频繁,藏族的这一生活习惯也传到了云南。但云南人不言“喝”而称之为“吃”酥油茶。云南人“吃”的酥油茶,打法与用具基本与藏族相同。最初,酥油,打茶筒、煮茶的黑陶罐、木碗,装酥油的木食盒、装配料的木罐,长柄深肚的铜茶勺等等都是从藏区来的正宗货,打茶方式和“吃”茶方式都十分正宗,但天长日久便融入了云南人的新特色。云南盛产的麻子、核桃仁、花生、芝麻等食品,经过精心焙烤,捣碎碾细以后都可以加在酥油茶中。酥油茶的香味便出现多样的变化,带上了云南味。藏族用饼茶打酥油茶是为了解决蔬菜不足产生的营养成分欠缺问题。饼茶主要由茶树的脚叶制成,所含成分很能满足这种需要。云南人“吃”茶主要在品尝清香的茶味,云南又是产茶之地,藏族打酥油茶用的饼茶便弃之不用,认为茶味太涩。云南人常以上好的普洱茶、苍山茶、玉露茶、十里香茶等等入料,茶味就与藏族的酥油茶大不相同。云南人在酥油茶打好放入碗中后,有时还爱加上点平时喜吃的油酥椒或辣椒油。这么一来,酥油茶就更具有其云南“吃”法了。藏族就酥油茶而食的糌粑是用青稞炒面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叶的源产地,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中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一点不为虚谬。在源远流长的茶史中,留下了丰富的茶文化遗物:文字记载和实物资料。条最初名之闩“茶”,后来又有茗、苦茶、芳菜等。“茶”在《诗经》中已有记载,凡九见,兹举其三:“准调余劳,其付如养”(《那风’谷风》);“采茶薪掉”(《由风·七月》):“单菜如信”《大雅·隐》。程俊英先生在《诗经译注》中皆释为苫菜。可见当时“茶”未必确指为茶。在稍晚于《诗经》的《尔雅》中即有确指:“磺,苫茶,”晋郭噗注:“个呼…  相似文献   

16.
云南满族历史和现状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地处祖国的大西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省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18万人。近年满族已正式列人云南26种少数民族之一。满族人口7,055人,其中昆明市2,417人,其余主要分布在恩芽、曲靖、临沧、保山地区和德宏州。现将初步考查的结果说明如下。一云南满族的来源及基本特征云南满族的来源。考之云南满族来源既缺相关文献可资借稽,又无满族聚居之地八旗驻防满营的历史,昔日被称之为“满洲巷”的昆明市如安街华兴巷的满族居民早已星散,不知去向。要说清云南满族来源确是困难的。(1)清代任职官员来滇。据…  相似文献   

17.
清宫茶具     
茶具一般是指人们饮茶时的用具,有时也称做茶器、饮具等。从古至今,中国的茶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广义上讲,茶具可以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多种茶事活动中的用具,如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之二十四器,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所绘十二种,以及明人屠隆在《考檠余事》中所列之二十七种茶具等。狭义上的茶具则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18.
已经是第三次来云南,之前领略了它不同的线路和风景,普洱、版纳的少数民族风情、临沧的原始部落风貌、大理、丽江的文艺小清新,以及香格里拉的藏区自驾体验.每次体验的线路不同,也收获了不一样的惊喜.但建水却是此次春行最难忘的一站,它有着如此浑厚的历史,四处都是岁月流过的痕迹.除了很大的节庆,在这里走你很少会看到熙熙攘攘的游客,有的只是当地人的来来往往和忙忙碌碌.  相似文献   

19.
朱红  田壮壮 《旅游》2004,(8):14-17
一个人如何旅游,体现着他的鉴赏力。比如你可以从一个人穿的衣服上判断出他的社会身份、经济状况、品位格调以及爱好等等。同样,看一个人去哪里旅游,如何旅游,也能看出这些来。前不久,田壮壮的新片《德拉姆》被各种媒体热炒。“茶马古道”这个词也再一度成为热门词语。云南那片神奇的土地也为更多的旅游者所向往。为此我们采访了田壮壮,听他谈旅游。见田壮壮是在他的会客室里,桌上摆着压成南瓜或圆柱形状的大茶砖。一看就是云南带回来的,他请我们喝的自然也是云南普洱茶,让我们仔细体会高原红茶的醇厚。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如何旅游,体现着他的鉴赏力。比如你可以从一个人的衣服上判断出他的社会身份、经济状况、品位格调以及爱好等等。同样,看一个人去哪里旅游,如何旅游,也能看出这些来。 前不久,田壮壮的新片《德拉姆》被各种媒体热炒。“茶马古道”这个词也再一度成为热门词语。云南那片神奇的土地也为更多的旅游者所向往。为此我们采访了田壮壮,听他谈旅游。见田壮壮是在他的会客室里,桌上摆着压成南瓜或圆柱形状的大茶砖。一看就是云南带回来的,他请我们喝的自然也是云南普洱茶,让我们仔细体会高原红茶的醇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