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书·牧誓》的成篇时间,有学者从文字、记时方式和用词等方面怀疑非周初所为。尽管如此,武王克商的一段历史,却是不争的史实。1976年3月,陕西临渲出土有一青铜“利簋”,是迄今所发现的西周最早之青铜器。器内底有铭文四行,三十二字,述武王克商经过。其中有“武王征商,佳甲子期,岁鼎克闻,夙有商”等金文。另外,清道光年间,陕西山出土有西周早期重要文物“大丰簋”(亦称“天亡簋”或“联簋”),器有铭文八行七十八字,文多颂词,记述周武王灭商后为其父文王举行“大丰”把典之事。可知史载不妄。《牧誓》篇系指武王即位后第…  相似文献   

2.
《史记·用本纪》里,有刘家裴妇转引《竹书纪年》“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257年”的一条注释。范文澜、郭沫若等史家皆以此条为准,认为西周的总年数是257年。但是.查证《竹中纪年》的原文是:“武王灭殷岁在庚寅,24年岁在甲寅定鼎洛邑,至幽王257年;共281年。自武王元年已卯,至幽王庚午,292年”。两者对照.袋烟没有读通此条,又是意引,删节过多,造成错误。很明显,原文说的是:武王灭殷的第24年下幽王亡年是257年,武王灭殷的这一年至幽五亡年是281年,武王元年至幽工亡年是292年。仔细考究起来.原文也有四处小错误:1.庚寅…  相似文献   

3.
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期,有孙作云先生"说天亡?为武王以前铜器"一文,改大丰?名为天亡?,以"不克"下一字释"气"证明本?是灭商以前的铜器.同年第9期本刊又发表了唐兰先生对这件铜器的介绍,定其名为"朕?".大丰?、天亡?、朕?名虽不同,而器则一.今细审其铭文,觉得它既不是武王时器,更不是武王灭商以前的铜器.兹将个人管见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在1958年第1期文物参考资料上刊载了一篇"说天亡?为武王灭商以前铜器".这篇小文多采时人胜说,自己并无什么创见.此文除补充或订正一些考释外,旨在论证这个?是武王灭商以前的铜器,因而说明:以周人在灭商以前犹是原始社会的说法,是不可信的.我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又提出这样一个说法:"此天亡或即文武时代的太史史佚",而未敢再事引申.现在我仍然相信这两点.但1958年12期的文物参考资料上,载有钱柏泉先生评我的文章,又给我一个再思考的机会.现在再把我的不成熟的意见,补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最近,为研究需要,笔拜读了蔡运章先生《甲骨金与古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中《周初金与武王定都洛邑》一。中蔡运章先生驳斥了省外学刘晓东、杨宽、孙作云、于省吾和陈梦家等先生将西周武王时期制作的青铜器天亡簋铭“‘天室’释为明堂”的观点①,将武王同四方诸侯一起殷祀显考王的“天室”译释为远离成周的太室山(亦称嵩山)。此后,我省有些学也跟着这样解释②。笔通过对《周礼》、《礼记》、《白虎通疏证》等古籍的学习和研究,认为蔡先生将“天室”释为太室山是不正确的。正因为蔡先生所说“天亡簋铭和《度邑解》中的‘天室’一词,是正确理解武王定宅典礼活动的关键”,所以,笔即认为很有必要将“天室”一词的真实含义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6.
说“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玄鸟、帝、商、汤四名是相通的,“商”是成汤灭夏后建国才有的国号,“商”音由“汤、唐”来,字形由帝(玄乌)来。商族自建国后一直自称“商”,武王克商后,周人才改称“商”为“衣”、“殷”。  相似文献   

7.
武王伐纣的史实,在《世俘》所载之外,至少还有两项内容:一是武王在牧野之战胜利后离开商都时将一部分殷遗民上层分子迁居西土,二是武王在牧野之战胜利后返回镐京途中登临太室山以选择雒邑地址。前者见于《商誓》、史墙盘等,后者见于天亡簋、《度邑》等。武王迁殷遗民于西土,是为了利用其文化优势为新建立的周王朝服务;武王登临太室山选择雒邑地址,是为了以太室为重心经营东方。二者都完成于武王伐纣过程之中,因此都是武王伐纣史实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7,(5)
<正>《左传·僖公五年》载:"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杜预注:"虢仲、虢叔,王季之子,文王之母弟也。"《汉书·地理志》云:"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州。"从上述文献记载可知,武王灭商后,封文王两个弟弟即虢仲、虢叔于东、西二虢。后西虢于公元前760  相似文献   

9.
史载,周武王克商后,封召公于燕,建立燕国,至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2年)被秦所灭,前后历八九百年,亦整整地经历了西周、东周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战争比较频繁、斗争比较激烈的时代。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初“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但至“懿王之时,王室遂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云:及至厉王,“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周武王兴师时,犹有八百诸侯不期而会于盟津,自武王克商后…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朔记》是尤袤《遂初堂书目》中著录的四种司马光"本朝杂史"中的一种,原为司马光收集整理的北宋以来所传闻、所见闻的历史记录。通过稽考相关文献,辑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壁注《王荆文公诗》补注与庚寅增注中的司马光《朔记》,可知司马光《朔记》为已编年的北宋杂史著作,内容起太祖朝,佚文中最晚的记载有司马光亲历的熙宁四年史事,《朔记》部分内容,是司马光从自己记录的《涑水记闻》中誊录整理并加系年而成的。  相似文献   

11.
鲁、齐、燕的始封及燕与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齐、燕的始封及燕与邶的关系陈恩林一关于周初鲁、齐、燕的始封年代,史学界有两说:一说依据《史记·周本纪》,认为鲁、齐、燕始封在武王时,这是传统看法,学者多宗此说;一说综合《史记》、《逸周书》等文献,结合出土铭文,断定鲁、齐、燕始封在成王时,是周公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厘清了《左传》与《战国策》所记楚国"夏州"的各自性质,指出前者会"夏人之州"意,即由被俘至楚的中原陈人组成的一种人口编制,后者为地名,在楚东境的杞国故地,今安徽泗县城关一带;然后就包山简文所记"路"的性质略加讨论,疑其是为安置灭于楚的列国遗族而设。  相似文献   

13.
读了"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期中孙作云先生的"说天亡纣为武王灭商以前铜器"一文之后,觉得在铭文考释上,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1)"丁丑,王乡"。乡就是飨,文中以为是祭祀后的宴会。我们看下文的"大俎"和"复宜",(皆为祭祀,义译下文)即知祭祀的仪式尚在后面。周王  相似文献   

14.
盛会莲 《文物春秋》2007,(1):34-37,68
本文根据现存北京法源寺的唐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记》碑和已佚的会昌年间《重藏舍利记》碑录文,并结合《全隋文》、《全唐文》及相关史籍的记载,对隋仁寿二年幽州弘业寺所藏舍利的收藏史事进行了考察,订证了碑记所载内容的疏失,厘清了两方《重藏舍利记》碑所记史事。  相似文献   

15.
清康熙年间山东莱州府掖县人毛霦综合诸多相关史料,写成专载明末孔有德叛乱始末的胶东军事史《平叛记》。山东省莱州市图书馆所藏该书初刻本通篇文字未被挖改,前面所附8篇序言保存完整。将《平叛记》初刻本与清代《莱州府志》《掖县志》等地方志资料比较可知,《四库全书》开始纂修不久,该书就因为专载明末史事被列入禁毁书目,遭到抽毁处理。《平叛记》初刻本以独特方式记录了清代文化专制下胶东半岛地方文献保存与流传的艰难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武王定都洛邑是周初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其后周公营建洛邑,成王定鼎郏鄏迁宅成周;都是按照武王的遗愿进行的。但、是,这件大事仅见于《逸周书·度邑解》和《史记·周本纪》,并未引起古史家的重视。值得欣喜的是,周初的天亡簋、利簋和何尊等铜器铭文,为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我们仅就周初金文与武王定都洛邑兼及武王伐纣的往返日程诸问题,略作浅论,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7.
《礼记》、《公羊传》、《穀梁传》所载周代庙制的内容不一,多所抵牾,概括其要点,则为四级(或五级)庙数和毁庙规则。考察《左传》,可知春秋庙制的特点是:庙数分为二级,天子、诸侯是一祖一庙,大夫则诸祖共一庙;无毁庙制度。古今学者多认为春秋无毁庙的"现象"异于西周庙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当毁未毁说、合理变更说、昭穆计数说和变例说。联系周代宗法制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政治需要和经济因素考察,可以判断春秋庙制是对西周庙制的继承而不是违背,周代庙制存在于适合其生长的文化沃壤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古本竹书纪年》佚文并参考其他可靠资料,推求《古本》所记西周年代的5个时段的年限,即:1.文王受命一武王伐商18或20年,2.武王克商一昭王80或82年,3.穆王恭王66或64年,4.■王一厉王58年,5.共和以后71年,以及未知王年诸王的大概年限,为进一步研究确定西周诸王王年提供了一个参考系。同时据鲁公年数加以参证,并对《史记·周本纪》所记厉王王年提出质疑,将《古本竹书纪年》与《今本竹书纪年》所记的西周王年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敦煌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之史源,学者们先后提出了"《元和郡县图志》"说、"十道四方志"说及"《十道四蕃志》"说三说。但慎而审之,其史源问题至今并未能很好的解决,故有重新探讨之必要。从体例、文本对勘及相关史料所记《要略》撰述取材等角度论证,可知"《图志》"说不准确;从常理、版本、目录及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等角度论证,可知"《十道四蕃志》"说不正确;在"《图志》"说及"《十道四蕃志》"说论证的基础上,从文本对勘及中国历代地理总志取材的角度来观照"十道四方志"说,最终考定其史源为十道四方志。  相似文献   

20.
《竹书纪年》与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王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富祥 《史学月刊》2006,9(1):20-28
今本《竹书纪年》中的西周年代大略承古本《竹书纪年》而来,但作了不少改动。其中最大的改动是周初武王、成王的在位年数误取刘歆《世经》的推排结果,以成王十八年为古本《纪年》所记西周年数共257年的上限,遂使武王克商年亦提前了24年。由今本推校和恢复古本的记载,并以所得结果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所拟《夏商周年表》的西周部分相比较,可知后者除个别王年(懿王元年)准确无误外,其他都不可据。工程忽视《纪年》,主要失误有二:一是相信旧说,对穆王在位年数估计过高;二是没有注意到西周晚期“共和”不单独纪年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