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邢田宇 《区域治理》2021,(53):59-61
如今我们面临着全新的数字化环境,通过数据量化世界,通过计算衡量发展规律已是大势所趋.如今国内外对于计算思维的分析重点已从理论研究转移到其应用中,寻求计算思维与多领域的有机结合.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笔者通过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时代大势的了解,分析了国内外文献中计算思维的发展及其在公共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对于计...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社会兴起了历史热,公众对于史学知识需求加大,作为传统的史学普及化的承担者,通俗史学有着许多弊端。在此情况下,借鉴美国公共史学运动的经验,一些学者提出了公共史学概念,力图在历史热的背景下,提倡公共史学,促进史学的普及化。由于通俗史学的弊端,未来通俗史学必然会被公共史学"兼并",成为公共史学中的一部分。当然,公共史学在美国发展完善,但在中国刚刚起步,还不完善,但未来史学普及化的趋势是向公共史学转变。未来史学普及化的承担者将从传统的通俗史学转向公共史学。  相似文献   

3.
孙英华 《旅游纵览》2024,(17):130-132
文化和旅游之间的融合发展,是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二者之间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在理念、职能、资源、产业、技术等领域的深层次融合。与此同时,如何推动公共文化的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将着重对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依据公共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对公共文化发展的品质化、精准化、特色化进行初步研究和探析。  相似文献   

4.
学生教育管理作为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也具备了准公共管理的性质。文章结合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就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现实路径进行粗浅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5.
学生教育管理作为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也具备了准公共管理的性质。文章结合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就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现实路径进行粗浅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提升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制约我国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危机意识淡薄、危机管理法制不健全、危机管理系统不完善等方面。因此,政府应当从意识、法律、机构、财力等多个面,提升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侯西珍 《区域治理》2021,(33):285-286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通过近几年的乡村治理,我国农村公共管理体制建设已然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给农村发展制造了户籍壁垒等遗留问题,导致支持发展的要素集中流入城市,使得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建设缺乏基本的支撑骨架,主要表现在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不足、农村资金投入的泛化与零散化、公共管...  相似文献   

8.
城市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公共空间的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设施这些空间不仅体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交融,更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生态旅游的兴起,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此,文章将分析生态旅游建设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关联性,提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要点,并结合实际案例,为生态旅游背景下城市空间规划及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背景下,博物馆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承载民族文化记忆、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助力优秀文化传播、推动公共文化共享等方面的社会责任都有新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
朱杰萍 《神州》2021,(5):120-121
笔者从三教改革入手,关注教师及教学内容、方法.由此开展高职学校英语学科的相关分析,强调多维度导入、沉浸式教学以及多维度评价,从不同的层面优化英语教学模式,响应三教改革.  相似文献   

11.
You are probably aware of the fact that homes are being wrecked daily due to the fact that married women are permitted to work in factories and offices in this land of ours. You and we all know that the place for a wife and mother is at home, her palace. The excuse is often brought up that the husband cannot find employment. It is the writers’ belief that if the women were expelled from places of business,…these very men would find employment. These same womens’ husbands would naturally be paid a higher salary, inasmuch as male employees demand a higher salary than females.1  相似文献   

12.
张守广 《近代史研究》2007,5(4):143-146
星五聚餐会是由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发起而逐渐形成的一个以定期的聚会、座谈为主要活动方式的社会团体。1932年3月,该团体开始在上海举行定期聚餐座谈,抗战时期先后迁到香港、重庆等地举行,抗战胜利后主要在上海、重庆举行,一直延续到1952年为止。在前后20年间,星五聚餐会的聚餐座谈活动多达近千次,极少间断。与聚餐会直接相联系的有各地中国国货公司的创建,以及包括西南实业协会在内的抗战时期后方各主要工业团体组织。随着星五聚餐会影响的扩大,在抗战时期的昆明、贵州、桂林、成都以及抗战胜利后的武汉等地的工商实业界中,都出现了星五…  相似文献   

13.
徐希军 《安徽史学》2017,(6):111-115
1930年代,安庆人力车业兴盛,车辆数和从业者逐年增加,已达饱和状态.人力车夫经营性质略分为租车、私车、私人包车三类,故而收入不等,总体普遍好于务农.这是人力车夫源源不断的主要动因.人力丰行业实行多头管理,工务局发放营业执照和日常检查,公安局发放号牌,财政局收取车捐.人力车夫问题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进城务工与留乡耕种的收入差异,最根本的还是城市交通的落后为人力车夫提供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是吴晗学术历程中的辉煌时段。他一直受到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双重影响,出入于两派之间。吴晗在学术起点上具有二元性,同时蕴涵着社会史学与考据史学两种基因。正是这种学术上的综合与兼容,使吴盼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恒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敌乎? 友乎?>一文,学术界评价不一.本文在对该文写作的策略意图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以其为中心对蒋介石 30 年代对日思维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在写作意图上,该文主要是为了推动将华北当局与关东军的交涉转变为国民政府与日本政府外交部门的交涉,借以消减日军武力威胁的压力.而其中所表达的对日思维,则是以中国存亡为核心,以中日友好为理想原则,结合国际关系、军事战略、中国国家地位,阐述了日本现实扩张政策的局限性和危险性;同时,也结合转型时期中国国家的特点,阐述了中国不会亡于日本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抗日政治的基本思路.这些集中体现了蒋介石的对日思维,是其抗日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I examine three American researchers in the 1930s and 1940s who populate the no-man's-land of medical genetics, between the heyday of "mainline" eugenics and the medical turn in human genetics in the 1950s. In scientists' narratives, William Allan, Madge Macklin, and Laurence Snyder appear as pioneers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etic education. Allan was a country doctor with an interest in heredity. Snyder, a Harvard-trained geneticist, entered medical genetics through population-genetic studies of human blood groups. Macklin came from a background in academic medicine. Allan, Snyder, and Macklin believed in a genetic approach to medicine well before genetics offered clinical benefits. Although hereditary diseases had begun to overtake infectious diseases as causes of death and illness, formal genetics offered medicine little more than a few explanatory principles. These researchers made their case by a) listing mostly hopeful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genetics to disease; b) blurr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genetics and heredity; and c) engaging in preventive genetic medicine, that is, eugenics. Examining their careers reveals some of the texture of eugenic thought in American medicine as well as the continuities between the early eugenic phase of human genetics and the professional medical genetics that today's practitioners take as the origin of their field.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两种中国近代史话语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30年代存在两种不同的中国近代史话语,一种是以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为代表的“近代化话语”,另一种是以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为代表的“革命话语”。这两种话语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观点、理论预设及叙事方式上,根本不同乃至相反。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政治倾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各自不同的西方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8.
19.
一般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与"释古"两条学术路向分别代表了破坏古史和重建古史两条不同的路线。这一看法大体成立。但二者在观念上也有不少相通乃至相同的地方。一方面,"重建派"学者在研究中也运用了与顾颉刚非常相似的"层累说"观察古史的构成,而历史研究中的"故事眼光"更成为贯穿"疑古"和"释古"的一条道路。另一方面,"疑古派"在辨伪过程中也发展出来一些与"重建派"非常相似的具有建设意义的观念,但因其给人留下的"破坏"的形象过强而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20.
小田 《近代史研究》2018,(1):124-137,161
对于租佃关系的性状,不同的生活群体有着不同的体验或认识。作为租佃关系的一方,生活于苏州东乡的佃农,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不景气的境况下,撕破平素温厚的面纱,对强横逼租的催甲发起攻击,衍为生存压力下的集合行为。在佃农看来,租佃关系的日常状态,无论是平素维持,还是一时变故,只是不同个性的地主及其代理人(催甲)与自身生活交往的一部分,而与作为一个利益集团的地主阶级的劳动占有关系不大;是为租佃关系的日常意识,或称模糊的阶级意识,它体现了日常世界的时空观和道义观。与佃农的日常意识不同,社会精英关于租佃关系的阶级意识源自对抽象社会结构的理性剖析;是为租佃关系的非日常认识。这样的认识难以改变佃农的生活选择及其日常逻辑,而后者也是实际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值得社会史学者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