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1月9日,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少数民族海外华人研究"与国家民委监督司委托课题"政治环境与中亚新疆籍华侨华人研究"的研究成果,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了"政治环境与中亚新疆籍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生存状况研究"论坛。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国际经济文化发展中心、新疆大学、伊犁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国方智库、中国友谊促进会及北京国际友好联络会的二十余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满族文学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6月10-12日在辽宁省丹东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辽东学院、《满族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与会的著名专家学者有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3.
2002年11月15-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举行了"海外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一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研讨会,现将会议的研讨成果与本人的思考心得作一总结,以飨读者,并求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6月23—24日,"全球相遇:跨国流动视角下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是中央民族大学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学界关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人口跨国流动研究,提升对新时代全球化进程理解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央民族大学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办,并得到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中  相似文献   

5.
<正>"海外华人社区与中华文化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3月23日在广州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处联合举办。来自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主办方共收到中英文论文33篇,既有关于海外华人认同与文化传承的宏观理论性探讨,也有区域国别华人社区变迁、华文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与闽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一带一路’与海外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5月20—22日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台湾"中央研究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浙江丽水学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9月26—28日,中秋之际的武汉桂子山迎来了第十届"海外华人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也是华中师范大学"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德国、丹麦、马来西亚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代表50余人。本次会议在各级侨办、侨联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就华侨华人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协调发展、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华侨华人与国际移民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刘宏教授的主要学术经历,着重从跨"界"的角度探讨他在海外华人研究领域的治学方法和理念。认为其跨学科研究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比较视野下的海外华人研究。第二,将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有选择地引入到海外华人研究领域,并加以丰富和修正。刘宏的多元治学方法主要表现在研究取向的跨学科性、参与实践性及其与政策的相关性、研究论题和视野的多重性。而"中国—东南亚学"、"跨国华人"和"跨界亚洲"是刘宏所提出的三个重要"跨界"理念,三者之间彼此关联,视野从区域到全球,它们从整体上反映了刘宏近年来的跨界思考历程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9.
贺信     
第四届青海省土族文学研讨会:正值全省上下积极响应省十二次党代会号召,投身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伟大实践之际,欣闻青海省作家协会、省文联文学创作研究室、省土族研究会、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美国四邑华人社团个案为例,结合区域社会结构、在地文化系统以及祖籍国影响因素,探讨了当代华人社团冲突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长期以来,海外华人及其组织的研究,受到汉学人类学范式的影响,很多学者将其看作是汉人组织的延伸来研究,造成了研究的瓶颈与路径依赖。本研究认为,当代海外华人社团冲突的产生主要受到区域社会结构、在地文化系统以及祖籍国因素互动的影响,而不是以往研究所认为的"政治立场"原因。华人移民及其社团组织所面临的是在移居地的日常生活,时刻展示对于祖籍国的政治倾向并不合时宜。事实上,海外华人的社团冲突日益呈现出"日常化"与"去政治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1 2月 3 -4日 ,由台湾玄奘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办的“海外华人与侨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召开。来自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的 1 0 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此次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以海外华人与侨民教育为主题 ,也涉及海外华人社会的其他方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华文教育的整体性研究方面 :暨南大学高伟浓的“历史的思索 :海外华文教育的功用变化及因应之道” ,通过对当今形势下的海外华文教育与数十年前的华文教育对比 ,认为华文的功能大大地走向经世致用。北京华文学院彭俊…  相似文献   

12.
美籍华人谭雅伦教授谈华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1世纪的海外华人”为主题的暨南大学海外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2月6日至8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名专家、学参加了研讨会,总共提交论80多篇。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族裔研究学院亚裔学系教授兼系主任谭雅伦博士作了“美国华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ISSCO)定于2014年8月6—10日在巴拿马举行“从南中国到南美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是华人抵达巴拿马160周年,并恰逢巴拿马运河百年庆典。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组委会热忱欢迎学界同仁赴巴拿马参会。  相似文献   

14.
<正>第九届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ISSCO)国际研讨会将于2016年7月6日—9日于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由王赓武教授和王灵智教授创立于1992年,致力于推广华人移民历史与当代议题研究。学会每三年定期举行一次大型国际研讨会,相继于旧金山、香港、马尼拉、台北、哥本哈根、北京、新加坡和吉隆  相似文献   

15.
正海外华人研究知名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王赓武教授所著文集《天下华人》一书,于2016年1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王赓武教授著作等身,研究集于中国历史、海外华人、民族主义、移民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尤以海外华人研究为世所瞩目。《天下华人》作为王赓武教授的自选集,以海外华人问题为中心,主要对"华侨"一词的起源、历史著作中的华侨、中国革  相似文献   

16.
<正>故宫博物院于2014年6月21至22日召开了"故宫博物院学术史研讨会"。与会代表分别来自境内外的高校、博物馆以及研究机构,如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以及故宫博物院等,共提  相似文献   

17.
4月的厦门,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新加坡南洋学会联合举办的“战后海外华人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鼓浪屿拉开帷幕。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就战后海外华人变化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大会的园满成功,无疑是对海外华人史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并结识了不少国内外的学者,其中包括著名的华人史学专家、香港大学历史系主任颜清湟教授。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王思治先生(1929—2012)是著名历史学家,为中国的历史学,特别是清史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11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的"宏观视野下的中国史学与清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暨纪念王思治先生85诞辰"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党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学者,以及王思治先生的弟子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上,学者们追忆了王  相似文献   

19.
著名汉学家孔飞力教授在哈佛开设"海外华人"课程,致力于推动北美地区的海外华人研究.他认为,海外华人问题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有许多重要的内容需要去做多方面的研究.同时,他亦强调,在研究海外华人移民问题的时候,必须把国内的移民研究与海外的移民研究结合起来分析,以寻找二者的共同性和规律性.为此,孔飞力教授重新提出了他的"历史资本"一说.此外,对于近年来中国本土的海外华人研究,他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不但成果丰富,而且方法科学,有助于西方学者对此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仔细探究.他相信,在继续推进海外华人研究方面,哈佛将会有更多的工作值得去做.  相似文献   

20.
一部研究海外华人与中国关系现状的专著——《中国与海外华人社团》简介杨保筠近年来,随着海外华人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海外华人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所作出的贡献逐渐增强,国内外学术界开始更多地关注世界华侨华人问题研究,已经出版的相关著作也越来越多。法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