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卢作孚是我国最早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视角思考乡村建设,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他所开创的“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以梁漱滨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教育一乡村社会改造”模式相比具有不同的价值。卢作孚和梁漱滨一样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具有模式意义上的两大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是民国时期国际知名的平民教育专家,他提出的“开发民力、建设乡村”的乡村建设理论以及实践上教育兴县的“定县模式”,开启了民国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初尝试;在农村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其理论与实践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2013,(4):120-120
7月21日至2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荔波分论坛”在贵州省荔波县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蒙古、埃及、乌干达和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遗产保护专家参与了论坛。论坛主题为“发展中国家世界遗产保护的挑战和探索”,通过围绕“全球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动态与生态文明建设概述”、“发展中国家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动态与生态建设实践”、“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对比分析”、“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的深入探讨。论坛同时起草公布了《荔波宣言》,以助推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杜慧 《史学月刊》2015,(2):133-136
<正>在以农立国之中国,农村之荣枯、农业之盛衰,历来为民生裕瘁之所关。然自民国以后,中国农村经济崩溃摇落,农业日呈萧条衰退之势。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业危机的日益加剧,农业及农村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回避且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农业建设问题一时聚为焦点,其方略、步骤、内容等等,既有政府所谋划,也有社会所关注,更有各种团体组织的鼓与呼。正是在民国肇基亟待建设的历史情势下,中国建设协会成立并开始了对一切物质及精神建  相似文献   

5.
近代名学团体“南社”在民国时期的方志建设上也颇多建树:从积极鼓吹到全身心投入,到现代方志编纂上的开拓、创新,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程序正义与中国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法制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法治被看作是法制现代化标准的基本变相,从国家"依法治国"提出开始,中国就在不断探索法制建设的道路,但是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人治思想以及"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使得法治之路犹为艰难,如何进行中国的法制建设成为当前重要的问题.文章认为,应打破长期"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注重程序,以程序正义推动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侨乡建设的成就及未来侨乡建设面临的新使命,从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角度思考了侨乡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侨乡建设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侨乡的形成、发展与形态转变,是现代化在中国乡村实践的一种类型。中国的侨乡建设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表征,是中国乡村现代化的缩影。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是包括侨乡在内的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卓越的思想家和设计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为国家实现现代化而艰苦奋斗的进程中,邓小平坚持将中国实际与现代化一般规律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全民族整体动员、奋起直追的现代化政治观念和社会意识,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千秋大业的观点,回答了中国为什么必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他确定中国式的百年发展战略,设计了从温饱、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他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视知识和人才,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回答了怎么样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整套思想理论、发展战略和步骤方法,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加快现代化步伐、实现民族复兴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贵阳文史》2011,(4):86-89
近年来,贵阳国家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生态科技之城,争当跨越发展先锋”为目标,结合“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努力探索建立与高新区实际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奋力推动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档案文化承载着历史、反映着现实、启迪着未来,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积淀和宝贵精神财富。因此,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强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加强档案文化建设,要优化档案资源,实现馆藏资源再开发再利用;建立数字化档案,重新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文化信息资源的优化和共享;突破旧有的管理理念,创新档案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地方志网络化队伍的配备是影响网络化建设进程与质量的关键。网站设计的基本前提是要明确网站类型和功能。目前已上网运行的地方志网站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着一些基本要素不全的缺陷。作从设计皖风网的实践中思考和探索地方志网站亟待完善和规范化的基本要素,对地方志网站建设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是现代性的政治共同体意识与行动,民族主义塑造出了民族。民族主义强调他者意识,强调民族的政治权利,也强调民族内部的平等。民族主义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创建。民族国家被证明优于之前的政权组织模式,因此民族主义又成为现代国家合法性的来源。民族国家创建之后,民族主义依然存在,还会以爱国主义、分离主义等形式表现出来。对那些只具备了民族国家外表而没有实现对民族国家的认同超越其他认同的国家而言,缔造或者深化民族主义在其未来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姚广才 《攀登》2010,29(2):123-126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基层文化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要充分认识基层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时期新阶段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新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跃荣 《攀登》2011,30(6):4-6,85
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选择和重要优势,是党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经验,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的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的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并用以指导实践,使之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强调思想建设要正确对待党内思想斗争、认真解决思想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方志学科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独立的中国方志学科创建工作的开展,地方志和方志学的定义亟待统一。方志界在对上述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方志学学科体系的10种构想以及学科体系的构成依据和特征。基本思路是两种:一种是按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学科史的思路进行构想;另一种则是沿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和学科史的思路展开构想。  相似文献   

16.
Construction Booms in LhasaConstructionBoomsinLhasa¥CERINGYANGjJANWhenTibetwaspeacefullyliberatedin1951,theremoteregionsuffer...  相似文献   

17.
Construction Boom in TibetConstructionBoominTibet¥byNorbuCeringIn1988,theCentralGovernmentearmarked200millionyuantoconstructt...  相似文献   

18.
ConstructionCeramicsInTibet¥LIYUXIANGPotterysewagepiperepresentsthefirstuseofrcerndcsinconstructioninChina.Duringtheearlyperi...  相似文献   

19.
A myth has come into being that the poor household/family is able to survive in spite of a lack of resources and the presence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that foster unemployment and poverty. It has an accompanying fable that tells of how the poor manage to implement survival strategies that are based on their endless capacity to work, to consume less and to be part of mutual help networks. This myth has become a useful tool for policy makers as they design more aggressive neoliberal economic adjustment policies. This contribution examines anthrop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insights regarding the life of the poor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ir households, in which women's paid and unpaid work is an integral part. Through the lens of a researcher in the field of urban poverty and household organization, the article re‐examines the fable of the good survivor. Evidence debunks the myth, showing that the optimistic message of this fable does not match with the realities of the impact of economic change on women's lives. But the myth is sustained, as this more negative story is not one that supra‐national policy actors want to hear.  相似文献   

20.
Total runoff (R) is broken down into two components: stable underground runoff (U) and unstable surface runoff (S). The surface component may be reduced by agricultural amelioration measures that would retain a greater share on cultivated fields. The total supply available from runoff may be increased by long-term stream regulation. Water uses must be based on the stable underground component of runoff because the surface component is not dependable. The underground component is then distributed among users: industry and thermal power, which is largely provided by a recirculation system;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 uses, and regular irrigation. Rural and urban sewage may be used for sewage irrigation. The total elimination of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s and sewage is desirable so that all these uses represent withdrawal deple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