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锦屏、大像、禹迹三山,均为阆中县之名山。宋·何汝贤著《禹迹山院记》云:“吾乡江山名天下,载在图经者,若锦屏、大像,而禹迹居其首焉。”大像山又名仙穴山,在阆中县城东郊嘉陵江对岸,远视与塔山合为一体,因其山腰凿有高大佛像一尊,故名“大像山”。清人李元著《蜀水经》云:“汉水又北经仙穴山,山在(阆中)城东嘉陵江上,唐高士安隐居之所,有大佛像,有九层塔,亦名大像山,亦名塔子山。”清咸丰年间撰修的《阆中县志·山川志》云:大像山在塔山之右,自  相似文献   

2.
四川道教摩崖石刻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是我国传统宗教,它的产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反映道教的石刻造像居全国首位。目前已发现的有安岳玄妙观、大足南山、石篆山、舒成岩;绵阳玉女泉、剑阁鹤鸣山、江油窦圌山、灌县青城山、丹棱龙鹄山等地。其它还有蒲江、夹江、乐山、宜宾、乐至、南充等均有小量的道教造像和题刻。本文对上述石刻作简要分析。 一、四川道教溯源 《华阳国志·巴志》引《洛书》云:“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云笈七签》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说:“太上皇之后而有地皇,地皇之后而有人皇。……而有伏羲、女娲、神农”  相似文献   

3.
合川涞滩摩崖石刻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川涞滩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合川县城东北面约45公里处的渠江西岸的鹫峰山上。由于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之宣传不够,致使涞滩精美的石刻艺术长期无人知晓。近几年来,我所同志在一些专家学者的帮助下,通过实地考察取得了详细的资料。本文拟对造像的年代,内容题材、艺术风格、结合有关的资料文献,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几点浅见,就教于方家。涞滩摩崖造像刻于鹫峰山上的二佛寺大殿内。二佛寺原名鹫峰  相似文献   

4.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耀县城东五华里处。因附近盛产罄玉,唐时就有罄玉山之名。诗人白居易曾写有“华原(即今耀县)罄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得知”的诗句。《陕西通志》记载:“州东十五里有鉴山,年丰则山中有光如  相似文献   

5.
蒲江县位于成都市西南方,是成都市境内唐代佛教摩崖石刻造像最丰富的县,其境内沿长秋山分布着数十处古代摩崖造像,成都市物考古研究所准备与北京大学博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单位合作对该县境内的佛教摩崖石刻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以利于当地物部门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促进我省乃至全国佛教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研究,促进中外化交流。因此,2002年1月,成都市物考古研究所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蒲江县管所联合先期对该县境内的摩崖石刻造像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6.
佛子崖摩崖造像位于旺苍县普济镇五星村东南150米处的一座山崖上,现存编号的龛像共41个。基本上开凿于盛唐时期,造像的题材、风格以及龛窟形制都与巴中石窟接近,应是受巴中石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阳岳寺摩崖石刻造像位于苍溪县三川镇阳岳一组望天观,造像刻于山崖西北面,共计七龛,题材主要有西方净土变、五十三佛、二十五佛、三世佛等,其中五十三佛、二十五佛等题材可能与三阶教有关,这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有关三阶教的造像。  相似文献   

8.
四川摩崖石刻造像数量多,内容丰富,既有单纯的释教造像,又有释道合龛造像,还有佛、释、道三教合一的造像。本文拟就四川摩崖石刻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内容,按时代顺序作初步探索,纰漏之处,祈望方家赐教。 佛教石窟寺艺术的题材内容大都来自佛  相似文献   

9.
冲相寺摩崖造像及石刻,在四川省广安县境内,它系属四川地区屈指可数的隋唐时期遗物。其中,尚存的部分隋代摩崖造像系四川地区罕见的珍贵实物资料。早在清代中晚期,当地的文人雅士曾进行过踏勘。1956年2月四川省文管会也曾派专家实地调查。196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曾经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因工作需要,广安地区文化体育局、广安县文化局和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再次前往调查,并对该文物进行了编号,摄影和文字记录工作。现将调查情况纪要如下。壹、基本概况造像及石刻在广安县东北的肖溪镇渠江上游的公里的定光岩上,因此又谓…  相似文献   

10.
杭州飞来峰摩崖石刻造像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像群历经千余年的地质环境作用,目前已产生了多种环境地质病害。为防止地质病害进一步发展,灵隐管理处在阶段基础信息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造像群地质病害的成因,针对性地采取了危岩加固、防渗治水、植被调整等工程保护措施,制定了保护工程分期进行的方案,对造像群划区域、分年度开展综合保护治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木门寺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寺前的两块大石上,一块大石俗称晒经石,一块大石称佛爷石。两块大石上共计有造像20余龛,造像虽保存不好,但题材还是比较丰富,开凿的时间也比较早,可能始于隋末唐初,是旺苍境内开凿时间最早的石刻造像。  相似文献   

12.
佛爷洞位于普济镇外古田坝广巴公路南侧山崖上 ,山崖北面现存两龛唐代造像。其中 1号龛造像较为重要 ,约凿于初唐贞观时期。  相似文献   

13.
孔望山摩崖造像中,除了唐代前后的佛教造像外,有少数为道教与世俗内容者,其雕造时代与佛教遗像有别。本文所要提出讨论的是摩崖中三尊最大的石刻造像。 这三尊大型大刻,曾有数文进行过论证,但由于考察方法不同,对其内容尚未统一认识。《文物》一九八一年第七期《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调查报告》只是笼统地将其与周围佛教造像混为一淡;同期发表的《孔望山摩崖造像年代考察》一文,俞伟超、信力祥同志根据《东海庙碑》认为是道教造像;步连生同志在《文物》第九期《孔望山东汉摩崖佛教造像初探》中又认为是佛教造像;同期上,李洪甫问志在《孔望山造像中部分题材的考订》中,则论为世俗内容,并进而考证为“西王母”等。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南部为低山丘陵区"路""道"皆备,其西侧山前冲积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又是南北交通要冲,古人类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人口稠密,自古就是风水宝地,邹城、曲阜均位于这个山前地带,京沪铁路从城西侧穿过,"邹鲁",被誉为"孔孟桑梓之帮,文化发祥之地"。邹城历史文化悠久,据城南6公里处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野店遗址发掘证明,境内即有东夷少昊氏族部落繁衍生息。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邹城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境内共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孟庙、孟府、孟子林;汉鲁王墓;邾国故城;明鲁王墓;铁山、岗山、葛山、峄山摩崖石刻),本文主要讨论摩崖石刻的保护及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市区摩崖石刻主要集中在三山两岩,现已发现155方,题材以题诗、题字为主,又有记事抒怀,其内容体现了柳州地方文化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席凯 《四川文物》2002,(3):49-49
四川省通江县城西的省级物保护单位“千佛岩摩崖石刻造像”,因连年自然灾害频繁,致使2000年夏保护区内发生严重滑坡,造成清末修建遮盖造像一幢200m^2的木结构建筑整体与岩体分离并严重向西倾斜,建筑构件多处脱榫、断裂;岩前3000m^2的堆层出现30~50cm裂缝数道。  相似文献   

17.
南部县城东20公里左右的禹迹山腰,有一尊摩崖释迦牟尼造像,因在碑院乡境内,人们称为“碑院大怫”。大佛面南偏西,身高16.6米,面颊丰腴,两耳垂肩,双目微启,鼻梁与前额相连,仪态肃穆而慈祥。头有肉髻,裸肘赤足;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托一摩尼珠,右手微举,掌心向左,拇指与中指、无名指相扣,食指与小指朝天伸直,结“灭诸恶趣印”;内着僧祗支,外穿袈裟。刻工精细,造形严谨。造像仅上背与岩壁相连结,身体  相似文献   

18.
桂林处湘桂走廊南端,是中国内地通往南海的主要交通道口.这里,早在隋代就建有佛寺,唐代的佛事活动已很兴盛,直至宋代,仍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佛教中心.在桂林西山、骝马山、伏波山、叠彩山等地,镌刻了大量的摩崖造像.据196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测绘和1988年桂林市文物工作队的再次复查,得知现存造像160多龛近600尊,并有造像题记10余处、灯龛30余处.这些摩崖造像的风格与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的不同,代表了中国岭南的石窟艺术,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加强对桂林摩崖造像的调查研究,将会填补中国佛教史和石窟艺术在岭南地区的空白,对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福建泉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海港和文化古城。自公元第六世纪起,即和海外各国发生通商关系,有关史迹遗留甚多。九日山土的祈风摩崖石刻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九日山在泉州市西郊外,旧属南安县丰州镇。位于晋江下游北岸。距市约六公里,有公路通至山下,汽车十分钟可达。它是唐宋时代泉州著名风景区之一。唐代名贤如秦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市文管会于1979年3月进行全市文物普查时,在海拔四百多米的平顶山中部南麓悬崖峭壁的砂岩石上,发现了摩崖题字石刻一处,题字为楷书“高山”二字,字体圆润淳朴,类似颜体。“高”字长93、宽65厘米,“山”字高82、宽70厘米。上款刻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