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邠庐抗议》,是冯桂芬在1861年写成的一部政论书。过了将近四十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又下令刷印一千部,发给部院卿寺堂司各官签注意见,或加以评论。文献资料记载了这件事,但这些官员们批注了些什么意见,历史工作者却迄未得知。最近,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的同志发现了这一批附有当时各级官员签注或评论的《校邠庐抗议》,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得以阅读了这些材料。这批书,明清档案部现在尚存二百余部,四百三十七册,原书每部两册,现存的,有的已只有一  相似文献   

2.
“百日维新”的半途,光绪帝谕示内阁:着令直隶总督荣禄迅速刷印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一书,并分发各衙门悉心核看,逐条签出,注明论说,判定可行不可行,在十日内送军机处汇核呈进,以备采纳。显然,光绪帝要把这部成稿于1860年、呼吁体制革新的旧著,当作维新变法的改革预案来用。  相似文献   

3.
在早期洋务派思潮研究中,有许多学者已经对冯桂芬及其《校邠庐抗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但是,很少有人涉及过在百日维新中有过重要表现、却又落得一个可悲下场的翰林院编修陈鼎。他的那部被守旧派视为离经叛道、荒谬绝伦的重要著作《校邠庐抗议别论》至今还尘封宫禁,很少有人问津,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入的研究了。这实在是一个不应有的忽略。陈鼎是晚清很有代表性、很有特色的知识分子。他  相似文献   

4.
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八日(1888年12月10日),康有为以一介微不足道的荫生资格,第一次向光绪皇帝上奏了一篇长达五六千字的《为国势危蹙祖陵奇变请下诏罪己及时图治折》(即《上清帝第一书》),请求改良政治,以挽救世变。  相似文献   

5.
正"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约表述,最初由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基本思想是以中国纲常伦理之学为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为应用。之后,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此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魂洋才"是19世纪中叶日本思想家佐久间象山提出的  相似文献   

6.
正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一行,匆匆离开北京,一路奔波,最后在古都西安落脚。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条约》签订,联军相继退出北京,"西狩"一年有余的慈禧与光绪"两宫",从西安起驾,取道河南、直隶,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一位争议颇大、又在许多方面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实与他的诸多师友对其思想言行的影响分不开。这其中,冯桂芬对李鸿章的影响不可低估。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冯桂芬与李鸿章的密切关系:冯桂芬撰"乞师"书,促成李鸿章领兵上海并为其洋务观的产生形成提供了机遇;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对李鸿章奏设上海广方言馆等洋务思想和洋务实践的深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冯桂芬全力影响并促成李鸿章奏减苏松太浮赋,为整饬地方吏治,缓和阶级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读《光绪海城县志》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宁夏史志》2002,(4):50-52
《光绪海城县志》成书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是今海原历史上的第二本地方志书。距《乾隆盐茶厅志》[成书于乾隆十七年(1752)]一百五十六年,其问,光绪八年(1882)知县陈焕斋“欲就朱司马厅志备遗汇集成帙,未蒇其事,以疾解组去。”此后,知县高蔚霞接篆,“思再葸罗而未果。”光绪三十三年,杨金庚就任海城,仅用一年时间,  相似文献   

9.
光绪皇帝的英语学习与进入清末宫廷的英语读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中外文献中零星的记述,考证出光绪皇帝学习英语的准确时间是在光绪十七年(1891)十月廿五日(11月26日)前开始的。留美学生颜永京曾作为光绪英语教师的候选人,1891至1894年间正式担任光绪英语教师的是京师同文馆的毕业生张德彝和沈铎。光绪的英语自学过程一直持续到1908年前后。作者还分析了光绪皇帝当年在宫廷中使用过的英语辞典《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和《英华大辞典》,英语读本《华英进阶全集》等。并就光绪皇帝学习英语对于皇族外语教学和整个社会外语学习的影响与意义,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著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一向都被认为初刊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例如: “1891年在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廖平影响之下,(康有为)著成《新学伪经考》一书”。(赵靖:《康有为的经济思想》,1962年《北京经济研究》第5期)  相似文献   

11.
最近看到《学林漫录》第八集上许寅“傻公子”作出的“傻贡献”——《嘉业堂藏书楼的过去和现在》一文。堂主人刘承干和我祖父罗振玉有交谊,我还记得某一年我家住在天津日租界嘉乐里时,主人携其如夫人及记室沈醉愚(焜)来我家小住,那时我还不到十岁,未与主人见过面。 主人生于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解放后一九六三年年,年八十二,当辛亥革命时年才三十一岁。主人以光绪末年秀才捐助巨资修建光绪皇帝的陵墓。由末代皇帝溥仪赠以四品卿衔。主人又喜与当时一般遗老往  相似文献   

12.
(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二百五十四《赵赞传》:“乾德六年,移建雄军节度。秋,命将征太原,以赞为邠州路部署。”(第8892页) 按:从文意看,赵赞是受命征太原的将领之一。宋时太原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南,而邠州在今陕西省邠县,两地相距数千里。疑“邠州”误,当为“汾州”。据《续资洽通鉴长编》卷九“太祖开宝元年(开宝元年即乾德六年,是年十一月改元开宝)”载:“八月戊辰,以昭义节度使同平章事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建雄节度使赵赞为汾州路部署”,征太原。《宋史》卷四百八十二《世家  相似文献   

13.
1.《方镇表·邠宁栏》唐大历十四年“复置邠宁庆观察使”考辩《新唐书·方镇表》一,大历十四午 (779) 邠宁栏原刊“复置邠宁庆观察使”,百衲本、殿本并同,局本“观察使”作“节度使”,孰是? 按:《新表》大历十四年前,邠宁栏中于乾元二年始“置邠宁节度使,领州九:邠、宁、庆、泾、原、鄜、坊、丹、延”;但,第二年即上元元年,栏内便“罢领鄜、坊、丹、延,就在同年渭北鄜坊栏内有“置渭北鄜坊节度使,治坊州,并领丹延二州”,吋邠宁节度实  相似文献   

14.
凡游历过长江三峡的人一定难忘夔门之险 ,而最难忘的恐怕还是镌刻在瞿塘峡峭壁上巨大的“夔门”二字。那一笔一画 ,一勾一折无不显示出其险峻。 1 95 8年 3月 ,毛泽东主席经过长江三峡 ,盛赞“夔门”二字 ,遒劲洒脱、风格独具 ,堪与明朝肖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媲美。这二字谁人所书 ?恐怕鲜有知者。这二字的作者便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文学家刘心源。光绪皇帝亲赐九龙杯光绪二年 (1 876年 ) ,2 8岁的刘心源进京参加殿试 ,名列二甲第二十七名 ,赐进士出身 ,授翰林院庶吉士。翌年庶常馆散馆。光绪皇帝授刘心源翰林院编修 ,国史馆协…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了李兴盛、张杰标点的《黑龙江述略》。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标点本所依据的光绪十七年徐子静观自得斋刊本,并非徐宗亮《黑龙江述略》的初版,而是经书贾窜改后的所谓“校刻本”,较初版舛误颇多。而李、张二同志由于只点未校,致使新版本一仍原貌。 关于《黑龙江述略》的最初版本,几家权威的地方史志目录亦均注录错误。如朱士嘉先生《中国地方志综录》(1958年增订本),李树田先生《东北史志文献要略》(1982年内部版)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1985年中华书局版)等,均注光绪十七年观自得斋刊本为最早,特别须指出的  相似文献   

16.
王廷襄,字浚丞,清湖南湘阴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叶城典史。当时新疆巡抚陶模命其将自省会起程沿途经过地方、山川形势、道里、方向、远近逐站记载,俟到任禀复。事后,浚丞将禀复内容著《叶析纪程》一书。该书刊行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凡两卷,上卷记载迪化(今乌鲁木齐)至温宿州(在今阿克苏)行程;下卷记载温宿州至叶城行程。 从《叶析纪程》的记载来看,王浚丞赴任的路线很明确,自当时新疆的省会迪化出发,  相似文献   

17.
杨翼骧、孙香兰主编,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选录的《清代史部序跋选》(300千字),1992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正式推出。《清代史部序跋选》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基金资助项目——《清代经史子集序跋选》的一种。基于“一个时代某一学科的序跋集,可以表明其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特点”这样一种考虑,该书选录了清人所写有关史部重要著作(包括清及历代)的序、跋共224篇,按原书内容的时代顺序编排。部分史著选录了几篇序或跋,为的是反映其不同侧面或不同见解,其  相似文献   

18.
杨海山 《文史月刊》2003,(10):49-52
《山西米粮歌》,是笔者1984年主编《乡宁县志》期间搜集到的一篇珍贵的史料,其全名是《山西米粮歌·劝世回心文》。系光绪十年(1884)前后由洪洞县城东朝阳村梁培才搜集编写,光绪十二年由洪洞县顺生堂刻印梓行,流传山西各地。《山西米粮歌》全文378句,每句10字,计3780字。它以长篇歌谣形式,用极通俗的语言,详细描述了光绪三四年(1877—1878)间山西特大旱灾后又遭鼠、狼灾害和瘟疫大劫难、人民死亡大半的惨景以及清王朝各级赈灾史实,确属珍贵难得的史料。梁培才先生编写此歌的目的,是为了“劝世回心”。因为大灾之后的光绪五年,全省普降甘霖。…  相似文献   

19.
光绪死亡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清德宗光绪皇帝"病逝",光绪死亡后不到24小时,清廷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去世.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的消息传出,中外同感震惊.人们普遍认为,年纪轻轻的光绪反而死在74岁的慈禧前面,而且只差一天,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于是,光绪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由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20.
光绪及其政治精英──换个角度看戊戌变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绪及其政治精英──换个角度看戊戌变法晏路光绪皇帝(1871年──1908年),即爱新觉罗·载,庙号德宗,年号光绪。醇亲王奕之子。同治十三年(1874年)帝载淳死,无嗣、载入继为帝。当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