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来冰 《攀登》2004,23(3):99-102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政府的一项基本要求。现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有了相关的政府信息公  开立法,但在我国这项制度却还不健全。本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在我国有其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因此,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法》,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昆  王育民 《沧桑》2010,(2):56-57,62
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防治外来入侵物种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我国在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立法方面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应通过制定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门法律,完善现行立法;采取成立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法定统一监管机构;坚持风险预防原则;健全引种许可证制度和检疫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以有效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相似文献   

3.
首批中国留美幼童被中途召回的原因,除清政府经费短缺、幼童“洋化”令政府不能容忍外,主要有:驻美肆业局委员吴子登不断向国内反映留美幼童“离经叛道”,并力主裁撤肄业局;李鸿章屈服于保守派的压力,未能峰持幼童留关事业“善始图终”;首任驻美肄业局委员陈兰彬,因个人私利推动清政府中途撤回留学生;热心幼童留美事业的容闳处境尴尬,对清政府幼童留美事业的决策无多大影响力;清政府的顽鄙守旧等。  相似文献   

4.
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防治外来入侵物种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我国在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立法方面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应通过制定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门法律,完善现行立法;采取成立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法定统一监管机构;坚持风险预防原则;健全引种许可证制度和检疫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以有效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本鑫 《旅游科学》2010,24(5):17-24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法制建设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与有力保障。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此政府必须提供平衡各方利益的制度保障。中国现有的类型化部门立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存在立法层级低、法制协调性不足、立法体系封闭、保护对象不明确等缺陷。考虑到自然的整体性和调整利益冲突的有效性,我们应该选择综合性框架立法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利敏 《沧桑》2013,(6):179-18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大面积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加剧,鸿沟越来越深。要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非常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存在缺陷和不完善,如何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黎红 《攀登》2003,22(1):88-90
针对目前我国在仲裁财产保全制度方面存在立法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缺陷,本着重从立法方面评析了其缺陷,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娜 《沧桑》2010,(5):48-49,51
中国根据自己的文化历史与社会现实情况,在司法实践中一贯主张并坚持"保留死刑,少杀慎杀,防止错杀"的死刑政策,创造性地设置了死缓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死刑标准的发展沿革,说明中国在严格限制死刑、保护人身权利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阐释死刑适用标准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立法和司法上的完善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刑事法治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军  白廷举 《攀登》2005,24(3):122-124
商事登记制度,是国家登记主管机关依据法律对商主体的设立、变更、终止资格进行确认的制度。当前,在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立法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改进并完善商事登记法律制度,既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严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劳动灾害频繁发生,政府开始通过劳工立法规范雇主在灾害赔偿方面的责任。灾害赔偿立法由各行业政府主管部门起草并出台。制度属于现代劳动灾害赔偿制度中的雇主责任制模式。它覆盖工业、矿业、交通业等现代工人。与此时的国际劳工组织相关标准进行比较,中国制度的赔偿项目齐全,伤病医疗费和伤病期间工资等赔偿标准较高,残废抚恤金和遗族抚恤金则不及。制度虽然实施效果不佳,但这是劳动灾害赔偿首次进入立法,对后来政府的立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康 《沧桑》2008,(6):101-102
侦查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目前我国以检察机关为主体的侦查监督存在着立法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思想认识不到位,权利保障不力等缺陷,笔者认为应该通过改进和完善我国侦查监督立法体系,从制度上完善审查起诉阶段对公安机关的侦查监督,建立健全侦查监督工作机制,用权利制约权力来强化对权利的保障,转变思想观念等途径来完善我国侦查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12.
环境公共管理领域往往出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情况,建立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是克服这两种现象的有效途径。公共财产理论、公共信托理论的提出,尤其是环境权的提出,为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不管是立法上,还是具体制度的构建上都还完善、不具体。可以通过确立环境权,明确公众在环保领域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建立完善知情制度、听证会制度、公诉制度、积极培育环保组织等以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3.
英国医疗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阶段。在规制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立法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近代早期医疗行业的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梳理了英国政府从都铎王朝开始以来对医疗行业管理的立法,并且分析了这些立法的意义及作用,以期对中国的医疗改革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艳玲 《沧桑》2009,(4):73-7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伴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体制不完善,立法的内容还不全面,调整面狭窄,立法监督制度和权利救济制度存在欠缺。因此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既要针对本民族的具体实际,又要具有可操作性,提高立法效率,抓紧制定5个自治区自治条例,完善自治法规内容,加强经济立法,健全民族自治地方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刘凯 《文史月刊》2012,(Z3):275-275
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了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说当今中国食品领域没有一块儿净土。而中国目前《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产品质量法》在食品安全保障上的缺失,基本上可以勾勒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保障机制提出以下完善建议:建立和完善食品风险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建立良好的食品信用体系,适时构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国家先行赔偿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的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制度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法治社会呼唤健全且予以保证制度和谐的立法审查制度。《监督法》的公布与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立法审查制度,但立法审查机制依然存在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即法治经济。因此,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发展的主旋律必然是证券法律和制度建设的市场化。应从立法体系构建、证券民事责任制度、证券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发展走的是一条从过错归责开始,逐步加重经营者责任,倾向于重点保护消费者利益之路。严格责任原则彰显消费者的权利本位,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影响,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我国产品归责原则应借鉴其做法,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严格责任原则,并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包括扩大产品、责任主体范围、完善损害赔偿制度、发展产品责任保险等在内的制度要素。  相似文献   

19.
行政机关对地方行政立法的监督是行政系统内部自我控制和自我纠错的行政行为。这种“自己监督自己”的体制有违法治的基本精神,同时在监督主体、审查标准和监督程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既有的框架内,应从实体规则上明确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和审查监督的标准;从程序上完善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改进对“审查建议”的处理制度,建立“改变”和“撤销”决定的公布制度以及地方行政立法计划备案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0.
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福利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福利立法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初期。为了解决与工业化发展相伴生的社会问题,发展现代社会福利事业,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法规并以政府的力量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现出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事业已在一定程度上步入现代化轨道。但由于立法本身很不完善,立法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弊端,其执行效果与立法的初衷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