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史书上关于秦刑徒刑期这方面的资料太少,就我所见,仅《汉旧仪》有载。一九七五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对刑徒的刑期问题规定得也不明确,但是,其中有几条材料对研究刑徒刑期问题很有帮助。本文拟就《秦简》等有关资料,并参考当前的有关研究成果,对秦刑徒刑期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一秦刑徒的种类刑徒,从广义上讲,可以指一切被判处刑罚的罪犯;从狭义上讲,仅指犯罪后被判为徒刑者。本文的“刑徒”是狭义的。根据史料来看,秦刑徒按轻重等级分为五种:(1)城旦舂;(2)鬼薪白粲;(3)隶臣妾;(4)司寇;(5)候。由于犯罪情节不同,每一种刑徒都可以有附加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与以罪人为兵相关的制度有两种,一是谪戍制,二是刑徒兵制。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三:其一,被谪戍者和刑徒兵的称谓在文献中有严格区分,前者常被写作"谪徒"、"适卒"、"谪卒"等;后者常被称作"弛刑士"、"施刑士",有时简称为"弛刑"、"施刑"。其二,谪戍是司法判决的结果,属于一种刑罚,而发刑徒为兵则是皇帝诏令的结果,是对已判决罪犯服刑方式的一种变更。其三,二者实施的对象不同,谪戍的对象包括亡人、罪吏、盗贼等有罪者以及赘婿、商人、闾左等"贱民",还包括称作"诸疑罪"的犯罪嫌疑人;而刑徒兵则由弛刑徒组成,包括判为城旦、鬼薪、隶臣、司寇等刑徒,判处枭首、腰斩、弃市等的减死罪囚。滥发谪戍体现暴政,发刑徒为兵则更多体现出一种宽宥。  相似文献   

3.
刘涛 《南方文物》2022,(4):156-168+155
洛阳西大郊东汉刑徒墓地是目前唯一经过科学发掘的东汉刑徒墓地,其中出土的大量铭文墓砖为进一步研究墓葬时代、墓地布局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资料。东汉刑徒墓砖铭文的制作和使用,一般采用“一砖一铭、一墓二砖”的形式,以标识入葬死亡刑徒的身份、死亡时间等信息。通过对刑徒墓砖制作、使用、错用过程的分析,确定了62座入葬姓名、死亡时间准确的纪年刑徒墓。通过分析这些纪年刑徒墓的位置和时代,可清晰地发现墓葬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划:发掘区内的刑徒墓可划分为有明确时代差别的东区和西区;东区墓葬的入葬时间集中于永初元年,而西区墓葬则集中于元初六年到永宁元年前后;东区与西区之间有南北向的道路作为分隔;虽两区内的墓葬时代有所差别,但均较为严格地按照日期顺序入葬。  相似文献   

4.
程艳妮 《文博》2009,(3):53-56
汉阳陵博物馆馆藏两件西汉时期修陵丹瞅墓地所出之铁制刑具,一件为铁钳,一件为铁。本文拟从这两件铁制刑具入手,分析西汉时期的刑徒成因、构成与处罚、劳役等问题,特别是针对西汉政府利用刑徒兴建陵墓这一史实,考察西汉陵墓兴建过程中的刑徒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1907年,陇海铁路开封至潼关路段的筑路工人偶然发现一处东汉刑徒墓葬群。金石学家端方收集到据传这里出土的200余件刑徒砖,选取字迹清晰的113件,编成《陶斋藏砖记》与《陶斋藏砖》,宣晓刑徒砖就名列其中。宣晓刑徒砖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因为砖志所记人名  相似文献   

6.
梓溪 《文物》1958,(10)
(七)兵器类:兵器是从狩猎工具发展而来,汉代的典籍中有所谓"五兵",指的是矛、弩、剑、戈、锻(见郑玄注周礼),但吕览中说五兵是指矛、戟、钺、楯、弓矢,说法不一。现在将青铜器中所见的兵器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据里耶秦简,秦洞庭郡迁陵县的粮食来源主要包括本县田租、公田产出、外县输入三部分。迁陵县对个体人员的粮食支出分为供给、出贷两类,供给的对象包括官吏、戍卒、刑徒及刑徒的婴儿、冗作等,出贷的对象则主要是戍卒。与迁陵县的田租收入相比,仅官吏及刑徒的口粮年支出量就颇为巨大。仓、司空、田官、尉官、启陵乡及贰春乡是迁陵县支付上述人员粮食的机构,这些支出机构与支付对象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受支付对象的所属机构及工作地域制约。某些特定岗位的官吏负责粮食支出行动,多数情况下见有禀人协助进行粮食支出,至少有一部分禀人是由刑徒包括女性刑徒隶妾来担任的。  相似文献   

8.
从张家山汉简与唐律的比较看汉唐奴婢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为中心,结合汉唐传世文献资料,分析了汉代奴婢与中古特别是唐代奴婢身份地位的异同。认为汉代奴婢与中古时期的奴婢都在生产中广泛使用,汉代奴婢与中古时期奴婢在性质及法律地位上各有异同,汉唐奴婢的管理制度各有异同,汉代奴婢与庶民的身份界限尚不十分清晰等。  相似文献   

9.
从汉画看汉代辟邪风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玉金 《民俗研究》2000,(2):89-100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墓葬(祠堂、石阙)的建筑材料,是雕刻和绘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全国共出土汉画像石六干余块,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川、陕北等地。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为我们研究汉代民俗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本文主要根据汉画像石资料对汉代辟邪风俗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的“发兵”制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汉代发兵有四种信物:虎符、节、羽檄、诏书。王朝设有符节台管理符、节、玺印。虎符要与诏书同时使用。节的使用没有地域限制。羽檄曾一度独立作为发兵信物,表示情况紧迫,请求援助的信物。西汉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强,调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东汉地方统兵权与调兵权逐渐合一,虎符发兵之制很大程度上被破坏,节不断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1.
太一信仰由来已久,在著名的《太一生水》郭店楚简,将太一神描述为宇宙的本原并为万物赋予生命精气;太一神是汉代的最高天帝,汉武帝更是将其地位列于五帝之上~([1])。本文通过阐释帛画《太一避兵图》的主尊形象、汉画像石中的太一神以及铜镜中的太一出行图像,将汉代墓葬中的太一图像组合分别进行辨析,进一步探讨汉代人民生与死转化的生死观与时空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2.
在書报杂志上談到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文章中,几乎千篇一律的都把鎮压起义农民的秦軍主力說成只有章邯軍一支;并把王离、涉閑、苏角等秦將归入章邯麾下谡劦秸庵к姸拥某煞謪?又往往簡單化的說是由“驪山徒,人奴产子”組成的。显然这些說法或是含糊不清,或是根本錯誤。朱紹侯先生在“关于秦末三十万戍守北边国防軍的下落問題”一文中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論点:一是說:秦之鎮压农民起义,主要的不是依靠刑徒奴产子,而是不顧外患入侵全盤調回了戍守長城的边防軍;另一个則是:刑徒奴产于并不可靠,大量逃亡,章邯軍在秦政权一再發兵补充之下,成  相似文献   

13.
汉代是各种艺术全面发展的时代,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等艺术品种都已初具规模,这些技艺在汉代统称为百戏。百戏节目都是一些娱乐性的表演,为了表演的需要;艺人们除了使用自身娴熟的技巧,诙谐的语言,变化的面部表情之外,还广泛地采取了化妆的办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面具就是汉代百戏艺人为了改变面部形态所使用的一种化妆道具。使用面具进行表演,可以化丑为美,也可以化美为丑,可以夸张地突出面部或头部的某一部分,甚至可以虚拟地增加一个部位,这样做,增强了百戏表演的艺  相似文献   

14.
弩,汉代五兵之一,作为杀伤力极强的远射武器.历来是农耕步兵对抗游牧骑兵的尖锐利器。金属弩机利用机械联动的原理,在将弓弦后拉的储备势能向推动矢箭飞行的前进动能的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枢机作用。前人结合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实物,对汉代弩机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究,但笔者在学习之余依然感到尚有课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5.
沈刚 《史学月刊》2015,(2):22-29
秦代编制作徒簿的机构有授予方的司空和仓,但二者分工不同;接收方包括库、田官、畜官、少内、属乡等。作徒簿分为临时付受与月度统计两种。秦代各级地方机构对刑徒管理的分工为:郡提出指导原则,县掌握本县刑徒的数据,县属机构负责具体管理。在当时人的观念中,徒隶是一个阶层的泛称,但在司法行政文书中则有特定的内涵,司寇不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6.
传世文献资料表明,汉代民众已经广泛使用书信进行人际交往。然而,文献中书信大多是节选,时人习以为常的固定格式、习惯用语多被省略,因此我们很难窥其全貌。20世纪以来出土的汉代简牍中保存了大量当时的书信原本,弥补了这一缺憾。简牍书信围绕着人们  相似文献   

17.
铁锸的使用提高了古代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本研究对广西古代墓葬出土的铁器进行了金相实验研究,主要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战国汉代墓葬出土4件铁器等遗物样品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武鸣马头镇安等秧战国铁锸为生铁制品;桂平市大塘城汉代长铁剑为炒钢制品,汉代炒钢制品是广西地区的首次发现;桂平市大塘城汉代铁釜为生铁制品,短铁剑为块炼铁制品。武鸣战国铁锸标志着中原地区的农耕技术至迟于战国时期传播到广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汉代戍边士卒衣装来源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戍边士卒的表装来源主要由官府提供,数量视政府的经济状况而定。按冬、夏两次禀给。由于集兵方式、国家经济水平等多种原因,士卒也备有私衣。  相似文献   

19.
张玉  刘照建 《东南文化》2002,(11):44-47
徐州地区西汉陶俑可分为兵俑、乐舞俑、仪仗俑、侍俑四个大类。并由俱象写实向形神兼备的方向演变,其乐舞俑生动的形象栩栩如生,成为汉代陶俑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在汉代财政史研究中 ,有这样一点值得注意 :即汉代的诸赋 (口钱、算赋、更赋、家庭资产税等 )同国家的军费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本文由探讨赋的起源、秦代的赋与军费的关系入手 ,分别对汉代的人头税、代役金和家庭资产税等税项的开征、使用及沿革进行研究 ,指出诸赋是汉代国家军费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