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中山在长期的政党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政党伦理思想。他不但论证了政党伦理在我国民主革命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阐述了政党伦理思想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党应该具有的政党伦理要求;二是政党内每个党员都要遵循政党伦理。今天我们研究孙中山的政党伦理思想,对加强党德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学峰 《攀登》2009,28(2):49-53
政党自其产生起就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当前,世界政党的发展出现了以下新的态势,即从传媒政党化走向政党传媒化;力求建设包容性政党,积极增强政党的包容性;国际与地区性联合使党际交流日益频繁。认真分析和研究当代世界政党发展的新特点,对于现阶段加强和改进我们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存福 《攀登》2014,(2):64-70
政党要想维持自身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实现自身的嬗变。社会结构变迁是影响政党嬗变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政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政党适应社会结构变迁实现自身嬗变的基本要求是:政党的意识形态要具有包容性特征;政党的组织结构要具有开放性特征;政党的社会基础要具有广泛性特征;政党的历史任务要具有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生活的要素和主要组织方式,是大众政治参与和精英政治竞争的主要载体,是民主政治中竞选公职的主要渠道。巴西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具有许多突出的内容、特点和风格,但同时又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无密切关联。巴西的政党与政党制度现状如何?巴西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为何会形成这些特点?巴西政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对中国政治的发展有何启示?本文将就上述问题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政党是阶级的一翼。但有阶级的存在不一定就有政党。前资本主义社会——奴隶制和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绝无政党可言;数千年文明的古代中国也毫不例外。因此,政党观念更无从谈起。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轫,政党亦随之出世,政党观念遂以形成。观念,是客观现实在人们意识上的反映,它又影响和支配人们的行动。作为  相似文献   

6.
李美玲 《攀登》2009,28(2):59-64
政党的意识形态观是政党对意识形态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它通过政党对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形态与实践的关系、意识形态与民众利益诉求的关系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得以体现。从这些方面对国外政党的意识形态观进行综合性考察,就能得出关于政党意识形态观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7.
论过渡时期我国政党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政治是近世各国普遍的政治形式。健康有序的政党关系不仅是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实现民主政治的主要保障机制和外在环境。由于没有民主政治的历史传统和必要的制衡力量,加之中国传统“党同伐异”的政治化观念,近代中国一直没有形成近代意义上的政党关系。建国初期,中国政党关系走上法制轨道。但这一政党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复合政党关系到单一政党关系的转变,不仅政党关系的运行机制发生了转变,而且其历史使命也发生了相直的变化,并由此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基本政党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8.
管晓波 《沧桑》2010,(5):129-130
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的建立,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前途。延安时期整风运动中的政党学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培养和发展了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确保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政党学习的宝贵经验和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对当今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历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政党体系正在悄悄地发生巨大变化——向两党制过渡。该体系的基础是两大政党:中右翼政党和中左翼政党。未来,这两种力量将按照文明的游戏规则在政坛博弈,其他政党都将逐渐边缘化。种种迹象表明,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共产党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为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创建一个学习型政党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理论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当前,建设一个学习型政党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事实上目前的现状离建立一个真正的学习型政党还有较大的距离,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创建学习型政党的一些阻碍因素,并初步提出排除那些障碍,更好地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对策和基本途径,以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政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一、政党的由来和特性问:您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马列主义理论教学工作六十年,历经风雨,请谈谈什么是党内民主?答:这首先要从政党的由来和政党的特性谈起。现代政党是社会化大生产、商品市场经济竞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初,美国纽约州共和党分裂成鹿尾党与克林顿派,形成了一种新的两党体制。不同于纽约州的传统政党,鹿尾党强调政党纪律和民主原则,建立了通信委员会和政党核心会议这样的组织机构,用政治分肥制来提高党员在竞选中的积极性,同时拥有了自己的政党报纸,革新了政党观念。这些新特征帮助鹿尾党很快在纽约州的政治中确立了优势地位。1824—1840年,美国其他州也相继出现了相互对立的两大政党,美国第二政党体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讲,鹿尾党的成立及其与克林顿派在纽约州的并立,对美国第二政党体制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源头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素培 《神州》2014,(15):135-135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及西方的两党制和多党制,阐述中国政党制度的优点及存在问题,揭示在新形势下,中国应当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政党开启于孙中山及其时代,其萌生和创建与孙中山政党思想的起源历史地形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组织近代化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近代社会变革中,中国社会政治组织的构建顺乎政治民主化趋势,初具近代形态,民主革命者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为表达其利益,在无议会可循的情况下开始组织创新;与之相应,政党首创于欧美诸国,西方政党观念输入中国并传播开来,为中国近代政党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舆论和知识准备,以及由维新立宪者与民主革命者共享的政党思想资料,但民主革命者不仅有条件而且事实上先于维新立宪者在中国首先建党;在政党作业中,中国近代政党一方面从区域性、松散性团体逐步统一为全国性、紧密性的新兴政治参与主体,另一方面,革命政党、立宪政党相继创设,进而中国近代政党创建的基本格局初步呈现出来;从学科建设言之,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历史实际为政党政治学提供了除西方政党政治类型之外的另一种分析实证  相似文献   

15.
刘菊香 《攀登》2010,29(3):46-50
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政党政治的基本关系之一。政党制度作为政党政治的实现形式,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我国,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除具有一般政党制度与社会的关系外,还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利益群体、社会资源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菊香  顾榕昌 《攀登》2014,33(4):30-34
在协商民主视阈下,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关键是要不断提升其所蕴含的民主性价值。因此,加强我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明确我国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价值功能;健全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协商机制和模式,推进党际间的政治协商;加强参政党民主协商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参政党的政治协商职能;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积极价值,增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包容性是其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比较西方政党体制,要对政党体制的类型进行划分。类型划分则需要明确分类法的原则。而通过分类法分析,得出竞争性的有无是区分政党体制的标准,进而展开对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比较,划归各自所属的类型。最后,运用萨托利的"整体与部分"论来比较和推导西方政党体制政治哲学基础,进一步验证各自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康杰 《攀登》2020,39(1)
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原苏东地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来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为各国政党探索趋利避害良性发展的现代政党制度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创新发展要以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高,进一步拓宽民主党派履职渠道,从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创建学习型政党基础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代生 《攀登》2004,23(3):46-48
中国应该创建一个什么样的学习型政党的问题,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理论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本文认为,加强对创建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社会基础的认识,给予学习型政党以科学的定位,是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政党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赵耀 《攀登》2011,(6):26-31
政党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选人用人是政党的重要功能。选人用人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是政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遥。只有在厘清公共权力、执政党和民众政治参与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才能科学把握政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并遵循这个规律来选人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