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他的第七位塾师、堂史毛宇居,几十年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亲情、乡情、师生情,领袖与百姓情,情真意切,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
罗胸怀 《百年潮》2022,(5):72-75
<正>1906年春,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将他送进了私塾,塾师是毛泽东的排房兄长毛宇居。这给他打下了较深的古文功底,他在《左传》等典籍中看到了历史兴亡和战争胜败的教训。毛泽东逐渐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毛宇居后来回忆道:“毛泽东那时最喜欢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当时私塾认为小说是杂书,不准学生看。因此,毛泽东总是偷着看,见我来了,就把正书放在上面。后来被我发现了,就故意多点书,叫他背,  相似文献   

3.
杨宇新 《纵横》2013,(8):44-46
毛宇居,字先甲,又名蕊居、禹居,别号“守十子”,自诩“韶麓散人”,1881年出生于湘潭县韶山冲蔡家塘(今韶山市韶山镇韶源村)。1906年,毛宇居同郭伯勋一起在井湾里私塾为族弟毛泽东授课十个月。毛宇居和毛泽东之间,不仅有着师生睛感,更有亲如手足的兄弟之谊。  相似文献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毛泽东自幼信奉的名言。毛泽东尊师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其实,毛泽东尊重的老师,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毛宇居、杨怀中、徐特立等几个外,尚有多人,仅是隆回县(旧属宝庆府邵阳县)就有袁吉六和孙俍工两位先生。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的乡村社会,大量塾师外出坐馆,处于背井离乡和与亲人长期分离的封闭状态。此种境遇之中催生了塾师的思乡与思亲之情,造成其馆居生活的孤寂实态。教学之外,塾师的业余生活往往局限于备课批文、钻研举业、读书、抄书、著书、练习琴棋书画和饮酒赋诗等。馆居生活的孤寂与业余活动的封闭性、娱乐性和精神性成为解读塾师民间形象形成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的乡村社会,大量塾师外出坐馆,处于背井离乡和与亲人长期分离的封闭状态.此种境遇之中催生了塾师的思乡与思亲之情,造成其馆居生活的孤寂实态.教学之外,塾师的业余生活往往局限于备课批文、钻研举业、读书、抄书、著书、练习琴棋书画和饮酒赋诗等.馆居生活的孤寂与业余活动的封闭性、娱乐性和精神性成为解读塾师民间形象形成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7.
刘波 《文史春秋》2004,(12):15-16
李宗仁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曾从过四位塾师:第一位开蒙塾师是他的父亲李春荣(字培英),当年他6岁,读了大约三年书;第二位是龙均时,读了两年书,随后又到他父亲设在古定村的私塾读了两年书:第三位是临桂县两江镇肖家村的李庆廷;第四位是拳师李植甫。  相似文献   

8.
《文史春秋》2001,(6):79-80
本刊特稿周恩来、胡志明在柳州会议上……………钱江(1.4)周总理与十世班禅赤诚情……于长治刘永斌(2.4)高岗是怎样走上自我覆灭之路的………张家康(3.4)老寿星坐化两年肉身不腐之谜…………阳光(3.34)“包产到户”第一人传奇人生……………高富华(5.4)开国元勋的健康卫士牟善初……………亦虹(5.10)领袖剪影毛泽东与毛宇居的惊世情谊……………梁贤之(4.4)陈云智甩密探……………………………刘国胜(4.19)人物春秋蒋纬国谢世前后…………………………汤礼春(1.42)韦拔群开创新民歌…………  相似文献   

9.
《临县书启教读馆出入使费账》是山西塾师在宣统三、四两年所立收支账。账簿的主人是汾州府籍一位有功名的塾师,宣统三、四两年分别在临县和交城县就馆。宣统三年,该塾师的年收入为白银153.7两,其中修金占总收入的75%,月费占7%,节礼占6%,程敬占8%,友人馈赠占4%。他的日常开销主要是用于支付食物、用物、药物、衣服用料、享受性消费以及雇佣人工等费用。作为一名职业塾师,课徒以外,寄信、剃头、雇人洗衣等在其日常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的育德小胡同里,住着一位年逾古稀、着旧时农村塾师装的老人。他就是皖籍研究宋代学的专家孔凡礼。  相似文献   

11.
王吉相,字天如,陕西省彬县西坡乡票村人.生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出身寒微,因有志于学而为泾阳书室塾师赏识.在塾师帮助下,他潜心于科举,康熙壬子年(1672年)中举,又于丙辰年(167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改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因病辞归故里,并拜李(禺页)为师,潜心于儒家性命道德之学,《四书心解》即他读《四书》时所写札记.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说,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我却要说,如从性格本色来看,梁启超首先是个“书生”,而从“书生”的本分“读书”来看,他又是千千万万个“书生”中的佼佼者!梁启超(1873—1929年)的读书轨迹是曲折而丰富的。他迈入读书园地的第一步是为科举考试而读书。读书的目的是“金榜题名”,仕宦闻达。在这段从四五岁到十七岁的读书时期内,不论读的内容还是方式,都是由家长和塾师决定的。他只是按照长辈和塾师的指点,记诵苦读而已。据史料记载,在这段时期里,他最先熟读的是《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纲鉴易…  相似文献   

13.
痛悼李旭旦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出生于公元1901年,先一年是庚子年,八国联军进犯我国首都,接着就缔结了辛丑辱国条约。不到两年,担任塾师的我父亲又因病去世,国难家忧汇集于我初出世的一身。幼年我就读私塾时,常见我的塾师搂抱其爱子教他读书写字,我目睹此情此景,一面含泪高声朗读,一面默誓我将继承父志,努力攻读,日后必以培育后生,为我毕生志愿!  相似文献   

14.
私塾·塾师     
塾师,就是旧时的私塾先生,说得更“新潮”些,就是往日民办教育机构里的老师。塾师是旧时教育体系中执掌教鞭者之一,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师资队伍里,应该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白亮清 《沧桑》2010,(3):7-9
开国领袖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一生与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在他心中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并为人民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东方红》中有句歌词"他为人民谋幸福",赞颂了毛泽东的一生奋斗为人民。"人民"铭刻在毛泽东脑海里,溶化在毛泽东血液中,体现在毛泽东言行上。毛泽东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全部都源于其人民观,融汇于人民观中。因此今天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民观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人民群众观的形成和发展、人民群众观的内容和落实人民群众观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之死     
陈独秀晚年,虽政治失意,贫居四川乡下,仍受到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关注:蒋介石派胡宗南、戴笠登门问政,有意请他出山;毛泽东要他写个检查,即可去延安颐养天年。托派指责他背叛;康生败坏他是特嫌。胡适赞赏他大彻大悟;至爱亲朋惋惜他斗志消泯。他不为所动,执著他的民主、科学、社会主义宣言。如今已盖棺52年,本文作者沿着他的生活足迹,拂去历史的偏见与尘垢,缜实地将这位暮年的历史人物,真实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7.
爱国忧民、力倡改革的包世臣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爱国忧民、力倡改革的包世臣陈文誉包世臣(1775-1855年),字慎伯,晚年自号倦翁,安徽泾县人。他生活在嘉庆、道光时期,18岁离家任塾师,后长期做幕僚。1809年中举,直到60余岁才谋得一个知县职位,但为时仅一年就被排挤去官。他爱国忧民,认真探求有...  相似文献   

18.
李和曾作梦也不曾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毛泽东,毛泽东特别爱看他的演出。从1949年初到1976年的20多年中,毛泽东不仅经常看他的戏,而且喜欢同他谈戏,还多次关怀他的工作、生活和身体情况。在毛泽东和李和曾的交往中,人们会发现,毛泽东对京剧高派艺术有着强烈的偏爱和独特的感受,对李和曾本人的感情又是那样真切与独钟。第一次观看李和曾演出,毛泽东便赞不绝口。工作人员发现,从来没有看到主席对一种艺术像这样情绪激荡、喜形于色那是1949年3月上旬,华北大地春寒料峭。在太行山深处的平山县西柏坡,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解放…  相似文献   

19.
<正>田家英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跟随毛泽东18个年头。他不仅才学深厚,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还做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文史老师,备受毛泽东的赏识和器重。他为人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中,大多数的回忆者都认为,自1948年10月田家英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后至1959年,是双方合作最为愉快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田家英崇拜毛泽东。与一般人的崇拜不同的是,他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使他对毛不是出自一种朴素的感情,而是理论钦佩之上的由衷爱戴。在他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两个月后,他的夫人董边到平山与他相会。当天晚上,他首先把自己两个月内作的几册毛的著作的摘录笔记给董边看,并告诉她说:“组织上决定要我作毛主席的秘书,我感到很胆怯,一定要下功夫读毛主席的著作,很好地领会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