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静  路桂娟 《神州》2012,(29):48-4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廊坊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公共交通在占用道路空间、道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三个方面,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采用数学最优化的分析方法,把公交线路、站点、时间进行优化设计,达到最大程度的方便市民出行。"公交优先"是解决廊坊市交通拥堵现象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廊坊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与交通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都市区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交通拥堵由原来的中心城市不断向郊区延伸.美国大都市区交通拥堵的原因深深地植根于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之中,其中包括郊区的低密度蔓延、住宅和就业的失衡、社区土地利用模式的单一性、郊区社区的空间设计和道路系统等.由于这些结构性问题十分难以克服,美国大都市区的交通陷于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3.
《贵阳文史》2009,(2):46-48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交通拥堵是制约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给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文聚焦城市交通拥堵的结构性因素,系统归纳和综述了引导可持续出行行为的空间政策(如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政策)与基础设施供应侧政策(如道路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及其在交通拥堵治理上的理论探讨、学术争论焦点、实证分析及当前亟...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的交通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 战国时期以各国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交通道路 战国时期的交通道路是在春秋时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春秋以前的交通道路,我已另有专文论述。由春秋以前的交通道路发展情况,可以约略看出:每一时期交通道路的布局虽皆不尽  相似文献   

6.
张萍  吕强 《丝绸之路》2009,(6):67-75
明清陕甘道路交通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近代陕甘交通道路格局形成的基础。明代陕西商路主要借助驿路交通。清以后,交通道路又有新的发展。关中道路出现多元发展趋势;陕北交通则向北与向东发展:甘肃交通道路除利用原有的古丝绸之路外,又形成许多新的分支,是对丝绸之路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历史上曾是中原通往西域、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的必经孔道,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本文通过敦煌文献,对唐代河西走廊交通道路加以考证,认为唐代河西交通道路达到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8.
自唐以后,中原汉地与西藏之间形成了青藏道、川藏道等多条道路,明朝使臣入藏的交通道路,前期以青藏道为主,中后期川藏道成为主要入藏道路,明朝使臣也曾行经西域道、滇藏道进入西藏。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军事活动、藏传佛教的传播也影响了道路的兴废,地理环境因素对汉藏交通的形塑作用则不断减弱,明代汉藏交通网络格局对后世汉藏交通奠定了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邵嘉兵 《风景名胜》2021,(7):0130-0130,0132
道路和桥梁是交通的重要节点,其安全性在道路和桥梁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道路和桥梁项目数量的增加对其维护和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危险桥梁加固工作中。本文详细介绍了在道路和桥梁项目中加固危险桥梁的方法,以便相关部门可以减少由道路和桥梁问题引起的交通障碍。  相似文献   

10.
一、新加坡的交通发展 19世纪初期,新加坡的部落是沿河发展,水路交通是主要的,陆路交通只存在小路。1819年拉弗尔斯为新加坡的近代化奠定基础。1822年拟定了最初的城市规划法确定了互相直交的路网,主要道路宽16米,马道宽4米,步道宽2.5米。 1840年到1868年与庄园发达的同时,道路向内陆伸延,多是宽6米的砂石路。1896年新加坡有了汽车,1920年因汽车增加砂石路巳不能满足交通的需要,改为铺装沥青的方针,这时道路总长为190  相似文献   

11.
贺席燕  赵航  黄红良 《人文地理》2018,33(3):112-120
利用贵阳市出租车GPS数据,建立ArcGIS空间模型计算路段平均行程速度,以空间数据库和ArcGIS空间分析为技术支撑,分析道路拥堵状态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路网平均行程速度的时间分布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且工作日与休息日分布差异大;②工作日高峰时段拥堵区域分布主要以老城区为主。休息日总体上呈现离散分布趋势,且晚高峰时段交通状况比早高峰更拥堵;③工作日早高峰交通拥堵路段呈由中心核心区逐渐向外围扩散的趋势,晚高峰呈由外围向中心核心区聚拢趋势。休息日早高峰不明显,晚高峰呈现由外围区域向内聚拢趋势。基于上述时空演化规律,从城市功能分散、城市道路网、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公交系统等方面讨论了贵阳市城市道路交通优化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泰安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随着大众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来泰自驾车游客比例不断增加,泰城内的交通压力逐年加大,停车难、行车堵的问题愈加严重,对泰安市整体旅游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以泰安市环山路"市政广场-天外村-红门"一线为研究对象,就缓解节假日期间泰城城区、特别是泰山景区周边交通拥堵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70年来中国历史交通地理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70年来,中国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领域已经十分广阔,有关交通通道线路的考证几乎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对唐代和元代的交通路线的考证已经较为精细深入。从区域历史交通地理层面来看,以巴蜀、关中、中原、岭南等地区的交通通道考证成果较为丰硕。"道路功能性特征"视域下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陶瓷之路等方面的研究较受关注,"道路地域性特征"视域下的直道、狭义的蜀道研究成果也较丰硕,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大提高。近70年的中国历史交通地理研究大多隐含于相关学科之中,学科独立性不强、科学精准度不高。未来需要舍弃交通运输史、交通科技史、交通制度史、交通社会史的研究范式而加强历史通道走向复原方面的研究,提高历史交通地理的学科独立性。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需要树立"考古学情怀",推行"全路段驴行"式考察。  相似文献   

14.
论点摘编     
正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以明朝使臣入藏活动为中心的探讨李淮东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自唐以后,中原汉地与西藏之间形成了青藏道、川藏道等多条道路,明朝使臣入藏的交通道路,前期以青藏道为主,中后期川藏道成为主要入藏道路,明朝使臣也曾行经西域道、滇藏道进入西藏。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军事活动、藏传佛教的传播也影响了道路的兴废,地  相似文献   

15.
秦汉“甬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代,是交通事业取得突出进步且为后世交通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的重要阶段。秦汉帝国对于交通道路的经营为交通运输的空前发展提供了条件良好的运输线路。当时除著名的宽广通达的驰道和由关中直达北边的直道而外,又有“阁道”、“复道”、  相似文献   

16.
薛涌 《神州》2010,(6):7-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最近发表文章指出,北京现有城市人口已达2000万左右,机动车数量接近420万辆,每年还以5077辆车的速度高速增长,使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流量越来越高,单凭疏导无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所以,除了提高城市中心区停车收费,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的管理之外,可以研究实施交通拥堵费。  相似文献   

17.
香港交通史迹XIANGGANGJIAOTONGSHIJ道路香港的交通四通八达,方便快捷。在交通拥挤处均设有行车天桥,在海底、峰峦建有隧道疏通,同时地面还有铁路、轻便铁路和电车路,地底则有地下铁路。然而,开埠之前道路一无所有,英军占领香港以后,为了运输...  相似文献   

18.
里耶秦简道路里程简揭示了今河北境内的交通地理,这条线路向北经战国时期燕下都可与秦北边道交汇,向南行可与邯郸临淄道相合,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为文献所未载。本文考证认为这条路为战国时期燕齐之间的交通道路。通过此路线把战国时期的燕、齐、赵三个重要国连为一体,形成一个三角区域。同时这条线路也是燕、齐、赵区域内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孔道,更是秦代重要的邮驿路线。它的存在促进了该地区的民族认同和文化交流,为秦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三环十六射"城市骨干路网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城市的畅通和扩容、面貌和形象的提升,更是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有效解决中心城区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保障中心城区交通畅通,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方便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2007年9月,贵阳市中心城区"畅通工程"正式提上了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为广言纳谏,市委、市政府将初步方案通过省、市媒体向社会公  相似文献   

20.
自16世纪始,教区成为英国道路治理体系的基层组织。17世纪英国商品经济日趋活跃,陆路运输愈益专业化,引发了交通困局。17世纪下半叶,议会立法力图强化教区制,但无法解决道路通行的外部性问题和资金瓶颈问题,困局并未缓解。从17世纪末开始,经议会授权的收费信托成为道路治理体系的另一主体。收费信托解决了旧治理体系下用路者与维护者分离的矛盾,在确保公共道路通行自由权和公共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了道路的有效维护和监管,同时扩大了维护资金的融资渠道,实现利益的均衡增长,为交通繁忙路段的维护、建设和改进提供了有效途径。近代英国的道路治理是地方治理的重要内容,并始终受议会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