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华文报刊与华人社团会讯的报道与记录,论文探讨新世纪以来由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推动的华人文化发展状况。研究显示,宗乡社团在现有教育体制外推动展开与中华语言文化相关的活动,为保留与传承中华语言文化而艰难奋斗;华人宗乡社团关注方言文化的重振问题,以唤起宗乡社群的历史记忆并增强社团的内在凝聚力;透过同庆华人传统节日与不同种族同台表演歌舞等形式,华族与非华族进行文化交流。新加坡华人文化在重振进程中所显示的跨种族、跨国界的发展趋向,强化了华人文化对于新加坡多元种族国家文化建构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为新加坡华人文化的未来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本土研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曾玲、庄英章合著《新加坡华人的祖先崇拜与宗乡社群整合———以战后三十年广惠肇碧山亭为例》 (台北 :唐山出版社 ,2 0 0 0年 ,3 0 5页 )可视为这一研究趋势的重要代表作。曾玲博士原为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对明清经济史有颇深的造诣。 1 994年移居新加坡之后 ,她先后任职于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南洋理工大学和华裔馆 ,目前又返回厦大执教。庄英章教授为台湾著名人类学家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 ,专长于闽台的家族社会与移民组织的探讨。虽然两位作者最初的学术背…  相似文献   

3.
厦门大学历史系曾玲博士的新著《越洋再建家园:新加坡华人社会文化研究》已于2 0 0 3年8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该书系杨国祯教授主编的《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之一。全书2 0万字。该书结合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在近代以来中国和新加坡、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社会发展脉络下,以宏观考察和个案研究之方式,具体探究了华南移民运用祖籍地民间文化资源在新加坡土地上重新建构家园的历史过程。该书认为,源自祖籍地的传统民间文化,不仅是华人在海外重建社会结构的基本文化资源,也在新的社会文化脉络下发展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形态。包括新加坡在内的海外…  相似文献   

4.
1994年1月照一23日,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携手举办“东南亚华人文化、经济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有关东南亚华人问题规模最大的一次研讨会。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东道国的学者近190人(中国大陆有9名)与会。大会共发表论文53篇。兹就会议讨论的问题作一概述。一美于东南亚华人与中国的经秆关系问题随着近十余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东南亚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日渐增多,东南亚华人与中国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在中国和东南亚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华南移民越过海洋抵达新加坡后重建社会与文化家园.在精英文化和上层制度缺失的状态下,华人移民利用祖籍地的文化传统,并以血缘、族群和信仰为纽带,重新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华人文化,并进一步完成了社群的整合与文化的重植.作者在<越洋再建家园>一书中选取了华人社会的本土视角与民间视角,以历史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考察了新加坡华人社会从移民到定居转变过程中文化移植与重建家园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的华侨华人社团多达500多个,多数是属于业缘、地缘和血缘性质的组织。其中按地缘、方言组织的同乡会和按血缘、姓氏组织的宗亲会(简称宗乡会)有300多个。宗乡会是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及新加坡的开发、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新加坡宗乡会馆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学术组筹备、出版,学术组主任柯木林先生担任主编的《新华历史人物辞典》将于1994年出版。这是自新加坡开埠以来第一部由本地人编写的历史人物大辞典,当地史学界、文化界及新闻界二、三十人参与编写工作,此外,还邀请海外一些著名历史学家,特别是对新马华人社会史有精深研究的专家担任顾问。  相似文献   

8.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梁元生博士的新书《新加坡华人社会史论》已于2005年2月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和八方文化创作室联合出版。该书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华人研究丛书之八。该书共分十章,分别是早期新加坡之“士人社会”、十九世纪新加坡华人社会中“士”阶层之分析、十九世纪末期新加坡华人社会中之士人雅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星沪之间两本游记的解读、十九世纪末期新加坡的儒教复兴运动、早期新加坡华人基督徒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回应、早期新加坡华人社会中两个潮人家族之历史考察、二十世纪早期新加坡…  相似文献   

9.
正迄今为止,有关新加坡华人社会历史的研究,已有数部中英文学术专著。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宋旺相于1923年以英文出版的《新加坡华人百年史》和崔贵强于1994年以中文出版的《新加坡华人:从开埠到建国》。前者采用编年体、以十年为一单元,流水账似地记录1819年至1919年的新加坡华人历史。由于宋旺相是土生华人,载入该部史书的内容多与英殖民政府和土生华人  相似文献   

10.
中文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地位之演变刘文荣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台北,1988。新马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19刁5—1959崔贵强著,新加坡南洋学会出版,1989。总会三年柯木林编,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1989。陈鑫庚—华侨传奇人物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丛书,杨进发著,李发沉译,八方文化企业公司出版, 1990。大英图书馆所藏战前新华报报刊新马华社研究丛书之三,杨松年,新加坡同安会馆,1 988.南洋商报副刊狮声研究新马华社研究丛书之四,杨松年著,新加坡同安会馆199。。奉国华人经济的演变与前瞻李国卿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台北,1988.菲律宾生活中的华人]86。…  相似文献   

11.
正自马王堆汉墓发掘以来,其丰富的出土器物和文献资料使两岸学术界眼前为之一亮,成为中国田野考古史上的"空前成绩"~([1]),亦被称为"人间瑰宝"~([2])。自此,台湾地区有关马王堆文化之研究逐步兴盛。1975年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出版专书《帛书老子》,1977年出版《帛书战国策》成为马王堆文化研究较早的资料著录。之后,越来越多的专业研究人员投身马王堆文化研究之中,推动了研究视域和方法的不断拓宽和更新,使马王堆文化研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二战前开始致力于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并在1959年走上了自治之路,1965年成为独立国家。新加坡华人研究也往往受限于民族国家的框架内。这些研究还有另一个共同点,即理解华人社会与中国的关系时,常将新加坡华人社会视为中国社会的延续。而本文介绍的两本论集,明显有异于这些研究。两本论集《错综于市场、社会与国家之间——东亚口岸城市的华商与亚洲区域网络》和《海洋亚洲与华人世界之互动》均于新加坡出版,在新加坡华人研究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近年来,研究新华历史,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与鼓励。所谓“盛世修志”,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寻根的风气也热了起来,这是好事。然而,研究历史,面对浩翰的史料,如何权衡取舍,的确是棘手的问题。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简称宗乡总会)过去五年来(1986—1991)在整理新华史料的工作方面,不遗余力。身为历史研究工作者及宗乡总会学术主任,这里就以个人的实践经验,谈谈这方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新加坡广东会馆主办,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协办的“同乡与侨乡:广东华人、华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15日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礼堂举行。新加坡各界华人、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来自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华南师大、暨大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一行7人应邀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文化殖民的视角分析了新加坡海峡华人的失根、寻根与保根的文化现象,并对海峡华人知识分子掀起的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化改革运动进行了回顾和解读。这一段从"西化"至"再华化"、从"文化殖民"至"去文化殖民"的经历,跟新加坡独立后的西化发展,以及20、21世纪之交的华族语言文化复兴运动有许多相似之处。海峡华人知识分子复兴传统的努力自有其积极意义。他们致力推广华语和复兴儒学之举,例如提倡女权女学思想、创建女校,其贡献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6.
《新西兰华侨华人史》于2020年3月1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杜继东博士主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项目的成果。本书共三卷,第1卷《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详细论述了从1866年第一批淘金华工到达新西兰至今150余年来华侨华人的历史。第2卷《新西兰华侨华人口述访谈录》记录了17位新西兰华侨华人的口述访谈,直观、真实地再现了新西兰华侨华人社会的历史变迁进程。第3卷《新西兰华工历史图片集》包括158组珍贵图片,并附文字说明,经过精心构思与体例编排,意在形成一部“图像的新西兰华工史”。相较于东南亚和欧美华侨华人史研究,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基础薄弱、资料分散且中文资料较少、研究难度大,本书的出版是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近代以来,妈祖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已被学界关注。1825年《特选撮要》卷3载有新加坡传教士尚德《妈祖婆生日之论》; 1916年,广东学人曾习经(号蛰庵)在《进步》杂志第11卷第2期发表《台湾妈祖庙游记及天妃考略》; 1929年,顾颉刚、容肇祖等在《民俗》杂志先后发表多篇妈祖研究的论文,对其生前事迹和后世褒封进行简要梳理,引发了学界对妈祖文化的重视。近年,随着台闽文化交流频仍,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及其对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启示"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在1956年出版的《农民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对文明的一种诠释》一书中提出的~([1])。大传统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文化传统,小传统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  相似文献   

19.
<正>新移民问题是近年来华侨华人研究的热点之一,((1))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也因其特殊性引起不少学者关注,[1]最新出版的《新加坡与中国新移民融入的境遇》便是代表作品之一。本书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游俊豪为马来西亚华人,长期居留新加坡,并兼任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馆长,他不仅深受新马华人文化浸润,又因工作及生活原因接触不少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其研究视角明显不同于中国学者,既有旁观者之冷静客观,又能推己及人、与研究对象同理共情。  相似文献   

20.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成立于 1 980年 ,其前身是华侨大学华侨史研究室。 1 986年升格为华侨研究所 ,1 995年改名为华侨华人研究所 ,是直属于学校的科研机构。现任所长为蔡振翔副教授。华侨华人研究所的研究范围颇广 ,涉及到华侨华人的历史、现状、经济、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 ,但是教学与科研的工作重点 ,则一直是华侨华人历史文化与海外华文教育两个方面。多年以来 ,华侨华人研究所先后讲授了《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专题》、《海外华侨华人史》、《海外华文教育概论》、《侨务政策研究》、《台湾社会研究》等研究生或者本科生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