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深入认识豫西灵宝盆地仰韶文化时期大型遗址的聚落内部情况,2018年3~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河南灵宝北阳平遗址进行了系统性考古勘探。本次工作明确这是一处以仰韶文化为主体的大型聚落遗址,发现的遗迹主要有房址、壕沟等,基本搞清了聚落范围、面积、重要遗迹分布、聚落布局和功能分区等,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灵宝盆地庙底沟二期文化大型遗址的聚落情况,2019年6~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墙底遗址进行了初步勘探。结果表明,该遗址主体是一处庙底沟二期文化大型聚落,面积约70万平方米,是这一时期该区域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该遗址还发现有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遗存。  相似文献   

3.
《华夏考古》2021,(4):53-79,128
202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南部生活居住区和中部壕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仰韶文化早期、中期和晚期遗存,以仰韶文化晚期遗存最丰,其中房屋建筑遗存、大型人工壕沟等,显示出该时期仰韶村遗址文化发展水平颇高、聚落面貌繁荣。经测年,仰韶文化晚期部分灰坑、壕沟底部堆积年代为BC3000~BC2900。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9年3~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系统性考古勘探工作。遗址包含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聚落,主要遗迹有壕沟、房址等,基本搞清了遗址的范围,仰韶、龙山时期的聚落规模、面积、重要遗迹分布、聚落布局和功能分区等情况,对该遗址的聚落形态及发展演变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灵宝西坡遗址是一处以仰韶文化中期遗存为主的大型聚落,多次在房址和墓葬中发现朱砂遗存。本文对西坡遗址出土朱砂进行了分类梳理,并结合中外民族志和考古材料,对朱砂的功能及含义进行了探讨。朱砂作为特殊媒介在西坡聚落不同的时空环境里表达了不同的含义,这里使用朱砂的现象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礼仪上的传承性,标志着以朱砂为介质来表达人们思想观念的方式,在仰韶文化中期发展到了较为成熟规范的阶段。色泽鲜艳的朱砂与聚落特定空间的有机结合,使得朱砂本身及其使用环境被赋予独特的社会功能,成为鉴别社会角色和身份差别的重要标识物。  相似文献   

6.
淅川县沟湾遗址仰韶文化遗存,依据层位关系,结合出土器物的组合、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可将其大体分为四期,其年代分别与枣园类型晚段、后岗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大河村类型早段约略相当,基本包括了仰韶文化早期晚段至晚期早段的整个时期。遗址外围发现有仰韶文化不同时期大、小两条环壕,是一处保存比较好的环壕聚落遗址,填补了汉水中游地区史前聚落考古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7.
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阳湾遗址的发掘,发现了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仰韶文化中期聚落遗址。遗址内房屋皆为长方形、方形半地穴式,房屋结构规整,部分保存较好的房址穴壁上还发现有戳印的装饰纹样。遗址内出土大量的陶、石、骨器等。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文化的房屋建筑、聚落分布、生业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蒋刘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蒋刘乡蒋刘村东北侧,为一处仰韶晚期大型环壕聚落。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大量窖穴、陶窑、瓮棺葬等遗迹,出土了年代集中、数量丰富的仰韶晚期遗物。通过此次发掘,明确了遗址的南部边界,初步确定了遗址的储藏区和陶器生产区,为探讨泾河流域仰韶文化分期、仰韶文化中晚期过渡、聚落布局和形态特征、社会发展进程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经过30年来的发掘和研究,新砦遗址在文化谱系研究、聚落形态研究、多学科合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二里头文化第一期不会是夏文化的上限,新砦期也不会是最早的夏文化。如果要追寻早期夏文化就必须到比新砦二期文化更早的龙山时代遗存中去寻找。在新砦遗址找到了城墙、护城河、内壕、外壕以及大型建筑。新砦遗址所在的溱洧流域自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裴李岗文化时期已经出现较发达的农业,仰韶文化前期,聚落得到较快的发展,仰韶文化后期,聚落分化明显加剧,到了龙山时代开始出现城址,至新砦二期终于出现了都邑性质的原始城堡,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心聚落似乎迁往它处,至东周时期再度繁荣。  相似文献   

10.
翟媛  范建国 《文博》2008,(4):92-95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延安市富县试点第四分队在富县羊泉镇八合村发现一处延安地区罕见的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聚落遗址,后又在钳二乡复查姚家塬寺胡同仰韶文化聚落遗址时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两处遗址分布范围大,遗迹内涵丰富,文化层堆积深,器型多样,采集到的陶器残片的器型、装饰也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均采集到了石器,诸多因素能否表明这两处遗址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两处遗址展现了新石器时期特殊地理环境下陕北黄土高原人们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在浙江海宁市抢救性地发掘了一处马桥、良渚文化古遗址,发现宋墓1座,马桥文化灰坑3个,良渚文化墓葬9座,共获遗物70余件。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古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马桥文化自身的内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研究良渚文化末期的社会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兴隆洼文化的类型、分期与聚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通过对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首次揭示出了一种比赵宝沟、红山文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这种遗存后来被正式  相似文献   

13.
陕西潼关南寨子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寨子遗址位于潼关县城东南约0.6公里(图一)处的台塬上,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陕西省第三次文物普查[1]。因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建设,2010年6~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潼关南寨子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调查发现,遗址的东西两至是被当地人称为  相似文献   

14.
高陵属西安市辖县,因县南有奉正原,形体高隆,状若丘陵而得名,县内有渭、泾两大河流。杨官寨遗址行政区划属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地处泾渭交汇处西北约4公里的泾河北岸一级阶地上,南距泾河约1公里,海拔498.5米(图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3年进行考古调查  相似文献   

15.
济南大辛庄遗址是一座自商代前期后段至商代后期的大型文化遗址。该遗址包含典型的商文化和传统的岳石文化两种因素。自商代早期后段商夷联盟解体后,大辛庄一带始终是商族和东夷族政治、军事活动频繁,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深刻的重要地带。大辛庄一带极有可能为商朝经略东方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16.
江阴祁头山遗址发掘迄今,引起学界广泛关注,遗址对于探究早期太湖地区聚落考古的文化传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完善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脉络。从出土陶器、玉器的形制、工艺及其内涵分析,祁头山遗址均体现出明显的多文化因素,加之本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使得祁头山与典型的马家浜文化存有较大差异,可视为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祁头山文化。  相似文献   

17.
薄家湾遗址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浪河镇薄家湾村一组,属汉水流域。遗址年代大致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陶器以红陶为主,出土大量楚式鬲。该遗址的发掘为探讨丹江口库区楚文化面貌增加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8.
骆驼墩遗址位于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其早期文化遗存以平底陶釜为主要特征,代表了太湖西部地区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发掘中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崧泽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灰坑等,以及广富林文化时期的灰坑,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约400件,以及各类动物骨骼标本约2000件。发掘者建议将以骆驼墩早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以平底釜为主要特征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命名为骆驼墩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