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安倍晋三自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否认侵略战争、参拜靖国神社、歪曲慰安妇等历史问题,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也受到有良知的人士的严厉抨击。在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作为一国首相的安倍到底有着何种历史观?这是一个令人关注、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东亚战争'解放史观”的虚妄性》述评文以明近来,日本政要接连参拜靖国神社,为战争罪犯招魂,否认南京大屠杀、摧残"慰安妇"等侵略罪行,为侵略战争翻案,甚至叫嚷要"核武装化",明目张胆地要重新侵略扩张:"这等怪事出现在日本绝非偶然。这是日本反动的历...  相似文献   

3.
王玉龙 《文史月刊》2009,(11):77-80
关于日本侵略的历史认识问题、战争反省问题、教科书问题等,都离不开靖国神社。二战后,日本政要每次参拜靖国神社,都遭到中国、韩国、朝鲜乃至整个东南亚国家的强烈反对。近些年来,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已被中国、韩国看成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靖国神社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  相似文献   

4.
8月15日,在日本应是象征和平、誓不言战的日子。因为1945年的这一天,不仅一些国家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且日本人民也从战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可是自70年代中期以来,每到8月15日,设于东京的靖国神社总是麇集着一批批右翼分子,他们舞战旗,举军刀,耀武扬威;还有众多的国会议员、内阁大臣,乃至一国首相也去那里顶礼膜拜,祭悼亡灵。今年不同的是,这个场面提前到来了:7月29日,现任首相桥本龙太郎参拜了靖国神社,并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在登记簿上签到。靖国神社究竟是什么场所?日本一些人为什么去那里参拜,这一行动意…  相似文献   

5.
在中韩缺乏切实制衡日本手段的前提下,要制约日本的行为,目前还离不了美国的作用。日本选年度汉字。首相安倍晋三选的是“梦”。2013年12月26日,在就职一周年的日子,安倍参拜了靖国神社,圆了自己的参拜梦。  相似文献   

6.
“东京审判史观”是日本部分政治家和右翼势力虚构和炮制的历史观。随着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诋毁和批判东京审判成为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日本战争罪行、官方参拜靖国神社等民族保守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借以篡改侵略战争的历史,为战争罪犯翻案,进而消除日本国民的负罪意识,恢复日本民族的“自信”和“自豪”,以实现日本政治、军事大国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王伟 《湖南文史》2013,(5):14-15
日本人喜好阅读,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出售报刊和漫画书的便利店和书店,就连自动贩卖机也有报纸出售。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倘若懂点日语,肯定会被里面的内容雷倒。日本的出版物中,除了《朝日新闻》、《产经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等少数报刊报道新闻还算比较客观外,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始终有人歪曲历史,妄图为其侵略历史正名。对此,日本官方持何种态度?日本官方的认知与行动集中反映在五个方面:首相对历史问题表态暧味,内阁成员公然否认侵略历吏;企图否认东京审判结果,竭力为战争罪犯张目;颁布法律宽待战时老兵,战犯及其遗属亦享受同样待遇;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代表国家悼念军国亡灵;拒不承担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内政部长的闪烁其词,帕克斯曼竟然将一个问题连问了12遍伦敦时间1月8日晚,英国广播公司(BBC)总部大楼《新闻之夜》节目演播大厅灯火通明。两位特殊的客人——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与日本驻英大使林景一,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以及钓鱼岛问题上演了一场特殊的交锋。在杰瑞米·帕克斯曼(下文称帕克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向各国领导人抛出"积极和平主义",称之为日本外交和安保的基本理念,其内在逻辑是:"中国威胁"上升,日本需要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安倍晋三的"积极和平主义"被认为是一套攻击性的外交安保理念。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安倍晋三自2012年12月再次担任日本首相以来,在外交、军事等各个层面展开攻势:用10个月的时间遍访东盟10国;10年来首次增加防务费用;"曲线参拜"靖国神社……有人称安倍晋三为"右翼首相"。事实上,与其用"右翼",不如用"鹰派"来形容今天的安倍晋三更为贴切。"右翼"在日本国内外都是狂热和无理智的代表,而安倍晋三的种种言行,显然不是来源于激情或个人好恶,而是有目的、有步骤地把日本带向挑战邻国的"鹰派"路线。"不称职的日本首相"2013年11月16日和17日,安倍晋三先后访问柬埔寨和老挝,至此完成对东盟10国的访问。今年1月中旬,安倍晋三将就任首相后的首次出访地点定在了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5月,他访问了缅甸。这也是自1977年以来,日本首相第一次访问缅甸。随安倍晋三共同前往的,还有30多家企业的高管,这是在显示日本对缅甸经济的支持。7月,安倍晋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一直以来有一种对战败不服输,对侵略战争责任不认账,对战争罪行不反省、不谢罪的阴暗心理。特别是最近日本政府的阁僚以及自民党首脑又相率去参拜靖国神社,毫不顾忌亚洲民众的感受,向包括有A级战犯的战争亡灵顶礼膜拜。这一切都说明,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围绕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一"日中历史共同研究"的意义 在两国政府支持下进行的日中历史共同研究是2006年10月安倍首相与胡锦涛主席在北京会晤的成果之一.从2001到2005年间扶桑社版<新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合格与2001至2006年间日本首相对靖国神社的6次参拜,使日中两国的关系在小泉执政的4年半时间里降至前所未有的冰点,尤其2005年日本申请加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及东海油气田开发等问题加在一起,导致在北京日本大使馆、上海、香港的日本总领事馆四周发生了反日示威游行,并扩展到成都等地.  相似文献   

13.
武寅 《炎黄春秋》2001,(10):42-4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日本在战争认识问题上仍犯禁不断,内阁大臣频频“失言”;首相以各种名目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通行无阻,而批判皇国史观的人士却受到冷遇,甚至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尽管亚洲各国抗议的呼声不断,但日本我行我素,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侵略罪行的否认和美化。这一切说明,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深刻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4.
林晓光 《百年潮》2008,(11):70-74
石原慎太郎,日本东京都知事。这是一个在中日两国都有知名度的人物,他每一次出现在媒体上,都能够广泛吸引公众的眼球。尤其是他否定日本侵华历史和南京大屠杀、支持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怂恿右翼议员将户籍迁到冲之鸟礁等极端的举动,使石原慎太郎这个名字在中国可谓臭名远扬。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石原是一个极右翼分子,态度蛮横,行事乖戾,一贯辱华仇华,总是大放厥词制造中日对立乃至国际性的争端。  相似文献   

15.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20年间,两国关系一直发展顺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新历史教科书编委员”为中心的历史修正主义和历届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成为中日友好关系的重大障碍,要破解这一障碍,笔者认为有必要同战败日本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现状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为了东北亚的安全与和平,日本应改革单方面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中韩日三国的市民运动也应联合起来,追求共同的安全,和平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日本人旅居中国者甚众,死者一般依约葬于各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特别是1931年以后,日军在中国战死数十万,为收容遗骨,合祭其圣战英灵,日军在占领区广建忠灵塔、英魂碑以及神社等设施。战后,日本发起释放战犯运动,赴海外搜集战死者遗骨,并将14名A级战犯供奉于靖国神社。此种肯定及美化侵略战争的行径,遭到中国政府及人民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湖南文史》2012,(6):23-24
二战中,美国人亲自"领略"了日军拼死顽抗的"战斗精神",他们不太明白日军为何在战场上不惧死亡,于是,美国开始研究日本。1945年,美国陆军部下令拍摄了一部名为《认识你的敌人日本》的影片,影片解说道:"对于日本人,最高的荣誉就是战死后被供奉在靖国神社,因为连天皇也会去俯首参拜,所以日本人与其投降不如选择战死。"美国国立公文馆保存着一份1944年的美国国务院"战后计划委员会"的机密档案。档案中写道:"靖国神社等神社并非我们所认为的宗教。它们崇拜军国主义分子,培育了攻击性的国家主义精神,这样的神社违反信教自由,应当关闭……"  相似文献   

18.
当这些日本民选的领袖在中日之间所有的焦点问题上都肆无忌惮地全面触底、理直气壮地代言“大国情感”时,当“不参拜靖国神社”竟然成了周边国家对日本领导人的最大期盼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7月10日,在朝鲜半岛的导弹危机中,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公开说:日本有必要考虑拥有“攻击敌方基地的能力”。美国《纽约时报》说,安倍晋三的“先发制人论”,是日本政界有关对朝问题迄今公开发表的最强硬言论。  相似文献   

19.
经盛鸿 《百年潮》2008,(2):67-72
日本军国主义当局在1937年7月713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后,一直特别重视新闻舆论的作用。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数日,7月11日,首相近卫文麿召集日本各新闻通讯社代表“恳谈”,要求他们“协力”日本对华战争。7月13日,近卫文麿又召集13本几家著名杂志社的代表,进行“恳谈”,向他们提出同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日本战败60周年。对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而在日本,发行量占首位的《读卖新闻》做出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措,成为60周年之际各家媒体中最闪亮的“明星”。2005年6月4日,《读卖新闻》发表了长篇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