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6年3月初,笔者在凤阳县临淮镇(古濠州)东吕家村获得一枚万历通宝折二钱。该钱生坑出土,墨绿锈色,面文楷书,直读。径23mm,穿6mm,厚1mm,重4g,光背,廓有锉齿。  相似文献   

3.
苦泉 《安徽钱币》2007,(2):34-34
2003年6月,笔者于凤阳县临淮镇(古濠州)南关刚出土的一批古钱中发现大历元宝(图1)、建中通宝(图2)各一品。大历元宝径22mm,穿6mm,厚1mm,重3g,小字光背。建中通宝径22mm,穿0.6mm,厚0.8mm,重2.6g,小字光背,锈蚀较重,字迹漫漶不清。  相似文献   

4.
据《旧唐书》记载,大历四年正月,关内道铸钱等使、户部侍郎五琦上言,请予锋州、汾阳铜源两监增置五炉铸钱,许之。顾此大历四年(769年)应是大历元宝的铸造年份。  相似文献   

5.
新疆泉友带来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十余枚,系当地新出,其中有几枚细字厚肉,十分精整。如大历元宝大样小字版,径24.5、穿6、厚2毫米,重3.8克。和常见不同的是此钱笔划细而高挺,字口清晰无流铜,钱面背平整,外缘有镟削痕,即使与精美的开元、乾元钱相比也毫不逊色。此钱的出现改变了泉币界对大历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北京北新桥南香饵胡同新安12号,住着一户钱币收藏世家。  相似文献   

7.
王坤 《钱币博览》2002,(4):26-26
唐代所铸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铜钱背多纹饰,或月、或星、或日、或云,还有一种背同心结,十分奇特。  相似文献   

8.
9.
关于开元通宝重影问题,《试说唐钱铸造的新技术》一认为:“中晚唐钱币上的‘重影’有二种形式:面重影和背纹()重影”。“此类重影不可能发生在翻砂法铸币中。因为在翻砂法中区区2毫米的偏距应该是‘随意放置母线’工艺允许的范围,没必要再印一次;翻砂法重新印范也不可能造成重影。”对此,笔有不同看法供磋商。  相似文献   

10.
天盛元宝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间铸造发行的钱币,也是西夏诸钱中铸造是量、发行量最多的西夏钱币,是惟一由铜、铁两种材质铸成的西夏货币,其版别有数十种之多。甘肃武威曾是西夏的陪都,西夏王朝在武威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遗址,西夏钱币种类和数量在西夏钱币考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研究西夏商品经济、揭示西夏货币流通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1.
南海同乡泉友梁荣新先生集币多年 ,收藏颇丰。近年又获一品南海银锭 ,得自广西南宁。此银锭重 370克 ,面文刻有“南海”、“乾隆五十一年”及“正月全记”十二字。梁君寄来照片 ,看到家乡乾隆故物 ,倍感亲切。原属南海县之佛山镇是我国四大名镇之一 ,明清时手工业及商业十分兴旺 ,此银锭应铸于佛山老城。故物回归 ,梁君能不乐乎。于是他赋诗一首 :“银光灿灿几多姿 ,流落他乡二百年 ,今日喜得归故里 ,信是爱物终有缘”。梁君的诗道出了一个“缘”字。人与物亦如斯 ,有缘千里能相聚。王荫嘉先生曾说 :“古泉本无主 ,有缘者得之”。 1 91 7年…  相似文献   

12.
13.
。宝伊咸丰通宝没有明显的版式区别,笔认为根据其背有无星纹分为背无星版式和背有星版式最为适宜。背有星纹版更是咸丰通宝平钱中少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14.
金朝建国(1115年,宋政和五年)后,并未立即铸钱,行用者多为辽、宋钱,以及儿皇帝刘豫所铸的阜昌元宝。  相似文献   

15.
16.
17.
吉羊 《安徽钱币》2006,(1):10-10
1998年第3期《安徽钱币》上,汪昌桥先生日:“当时试铸黄铜元并非安徽一家,先有浙江、江西,后有湖南,均‘间有黄铜元者’。目前均有实物发现,惟安徽黄铜元未见诸报道。安徽既然铸行黄铜元,必然会有遗留下来的,恳请各位泉友注意此事,如发现安徽黄铜元者,请予共赏之”。随后,2005年第3期《安徽钱币》刊出温苏先生所藏一枚安徽省造当十黄铜光绪元宝,可惜不是彩图,无法辨别铜质。  相似文献   

18.
朋友偶得一些新出土的古钱,因知吾有收藏之爱好。慨然相赠。这些钱币锈结成棒状,钱穿内缗绳尚存,腐蚀较轻,锈色灿然.用手就能将其一一分离。清理后共得小平35枚,有唐朝开元、北宋咸平、祥符、天圣、嘉祜、元祜、元丰、熙宁、皇宋、圣宋和政和;大钱6枚,崇宁通宝和重宝。从出土情况看,应属典型的宋代中原窖藏。  相似文献   

19.
戴政 《新疆钱币》2009,(2):35-36,52
最近,我收藏到一些不同版式的“大历远宝、建中通宝”钱币,在此介绍给大家,请各位鉴赏、指教。由于本地条件所限,我的拓片用纸不是宣纸,而是普通薄白纸,故拓片上的数据可能不是很准确,文字也拓的可能不够清晰,请见谅。  相似文献   

20.
2005年8月6日,宿州西关某工地上挖出一罐古钱。现场位于“隋堤”遗址,距地表约2m。根据民工提供的信息和流人市场的钱币情况判断,总量约十几斤,其中大钱近百枚,除张士诚背“五”天佑通宝1枚外,主要为明代背“十”、“鄂十”和折五光背大中通宝,以及背“十豫”洪武通宝(封三)。此外,发现北宋折三元丰通宝行书铁范铜一枚,余皆历朝平钱。因置罐内,未受水气直接侵蚀,故这批古钱品相完好,通体呈孔雀蓝或蓝绿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