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作为近代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拥有专管租界数量最多的城市,于1860至1902年间先后设立了九个国家的租界。各国租界或历经多次扩张,或与相邻租界间重新协商划定边界,或发生租界兼并,边界几经变化,影响了近代天津的城市空间格局。在诸多历史地图和文献中,关于天津九国租界的边界缺乏统一的描绘,乃至错误颇多。本文对近代天津相关历史文献与历史地图进行考证,以期得出较为准确的近代天津租界边界地图。  相似文献   

2.
从日军占领平津到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一直欲攫夺存放于平津的中、交等银行数千万存银。围绕平津存银问题,中日英展开了角力。日军占领平津并成立联合准备银行,强行将平津存银的一部分作为联合准备银行的现银,并借机封锁天津英租界,压迫英方举行东京谈判,试图攫夺存银。中方前期在孔祥熙主持下,在与英方交涉中采取财政观点;后期蒋介石介入并主导了对平津存银的处置,在外交政治全局的考量下,对英交涉采取强硬立场,有意借平津存银问题激化英日矛盾。在平津存银问题这场中日英三方的角力中,中国虽然在存银上有所损失,但在战略上,中方以防止日英同盟为目标,并在欧战爆发后,逐步使中英日三国关系开始步入了中方,或者确切地说是蒋介石所设想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西北联大,即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创立的一所与西南联大齐名的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1937年9月成立的西安临时大学,主要由当时为躲避战乱而撤离平津地区的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研究院,以及此前已撤离至西安的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焦作工学院等院校合并而成。1938年3月,由于日寇逼近西安,西安临时大学又奉命迁往陕西汉中,并于当年4月正式改组成立西北联合大学。此后A1938年7月至1939年8月,西北联大又陆续分立为国立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大学、西北医学院、西北师范学院五校。虽然西北联大两迁办学的时间不长,但它却在特殊时期保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火种,对此后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先后在中国开辟七块租界地,界内土地的租用方式,特别是英国商民如何获得合法的租地权利,是租界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七城市的英租界中有五处实行的是由英国政府与其本国商民订立皇家租契的土地制度,其中天津英租界扩张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租地关系最为复杂,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在原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解释框架中,皇家租契订约双方属于协同利益群体,二者间发生旷日持久的纷争几乎无法想象。以天津为个案,考察和梳理英租界皇家租契制度的历史脉络和矛盾波折,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近代英国在华租界及其土地制度的深层次特征。  相似文献   

5.
《湖南文史》2013,(12):48-48
(伦敦)孟却斯德《保卫报》登载一文,论中国麻醉品问题,谓“鸦片与其所提炼之麻醉品,目前制造中心乃在沈阳,及其他伪满洲城市、冀东以及天津之日本租界等地。其在天津日本租界内,均有出售,且取价低廉,供给极为便利。中国在其本国辖境内,虽严禁鸦片,  相似文献   

6.
租界问题尚须深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尽管近年来租界研究已取得若干进展,但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判定租界的标准,租界的各种制度,租界与其他外人居留区的异同,中外租界比较,中国收回租界的斗争,租界的历史作用,租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等。因此,关于租界的基本事实已经澄清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自19世纪60年代起,诸列强英、俄、法、德、日等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成立国中之国。蕞尔欧洲小国比利时亦欲步其后尘,向清政府提出开辟租界的要求,终遭拒绝,但却发生一场“比利时租界纠纷”,其起因得从兴建卢汉铁路说起。  相似文献   

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发生了天津事件,《大公报》由天津日租界搬到法租界新址。那年年底,胡政之派我去汉口当特派记者。在此以前,《大公报》只有南京、北平、上海三个办事处,我去汉口。也成立了办事处,成为四大办事处之一。我名为办事处主任,实际还是单干。另外,请陶菊隐先生担任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9.
丁伟 《文史精华》2009,(7):53-58
1939年4月9日夜,在繁华的天津英租界.发生了一起震惊全中国、影响波及世界的重大案件——亲日派的新任天津海关监督兼伪华北联合准备银行天津支行经理程锡庚被爱国抗日志士所刺杀。如在平时,此事件也就是一般的刑事案件,但因其发生在英租界,就引起了一系列日英之间的问题,导致两国一年多的外交交涉。  相似文献   

10.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是卢沟桥事变后教育部设立的两所国字号联合大学之一,设立的初衷是收容平津流亡师生,恢复大学教学秩序。随着战事的常态化,教育部长陈立夫开始考虑高等教育的地域平衡问题,改组西北联大之意遂起。改组过程中,面对来自校内外如潮的反对声浪,陈立夫凭借其强固的权力基础和铁腕手段,一一化解,一举奠定今日西北、特别是陕西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1.
王炳毅 《文史春秋》2009,(12):56-57
1936年秋,前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在天津租界内马场道寓所辞世,终年65岁。虽说自民国初年就当个寓公,但生活还说得过去。李准死后其家产包括所住的小洋楼,均由其二房太太及子女继承并分掉。令人叹息的是,  相似文献   

12.
汉口的第一个租界虽然不是俄国人首开.但汉口的俄租界却是俄国人在中国开辟的第一个租界。在此前,俄国人在中国并无租界。选择汉口作为自己在华的第一租界,对于俄国人来说,理由也不复杂,是因为茶叶。  相似文献   

13.
吴景平 《历史研究》2012,(3):81-95,191
1938年春夏之交,为避免留存于天津租界的巨额白银被日本窃夺,中国方面展开以英国为主的对外交涉。因国民政府最高决策者蒋介石对天津租界存银问题关注不够,直接从事对英交涉的外交部与主管货币银行事务的财政部未能充分沟通和融洽合作,加上英国一味维护自身利益,不顾中方反对,对日采取妥协退让政策,进而影响法国也向日本作出同样让步,中国存银最终被日本监控并攫夺。在对英交涉中,国民政府对英国不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重大利益的本质有了深刻认识,因此英国在国民政府战时外交全局中的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一百多年前,随着一纸中英《天津条约》的签署,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口,这个亘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被再次紧束在历史的潮头。1861~1898年,英、德、俄、法、日相继在汉口建立租界,纯粹以西方城市规划和建筑理念打造的“汉口五国租界区”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5.
王蓬 《丝绸之路》2014,(20):48-57
这是发生在70多年前的一段教育佳话。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为使中国高校不沦敌方,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宣布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原北洋大学)和北平研究院为基干,撤退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相似文献   

16.
1939年天津租界危机期间,英国根据欧亚局势的演变和美国态度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其远东外交政策.本文通过对英国在天津租界危机中的外交折冲的研究,展现危机中的英国既不甘于放弃其在远东的权益,又不愿与日本走向军事对抗,因而推行了一种既支持中国抗战(主要是道义上的支持),又对日妥协的双重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从表象上看,充满着矛盾与反复.但在这一复杂表象的背后,则是英国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在远东获取最大利益的现实主义考量,也是英国外交传统中的民族国家利益至上这一核心原则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一般大学均迁移内地。然而,由于上海地区租界的存在,抗战初期驻沪高校普遍迁入租界办学或仅部分内迁。国民政府教育部通过各种渠道对留守上海高校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孤岛"内行使教育主权。不过,由于"孤岛"环境所限,教育部的政令往往难以真正贯彻。战时国家高等教育经费严重匮乏,教育部与留守上海高校之间的关系更显脆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教育部与留守上海高校的沟通基本断绝,各大学由于性质不同,面对汪伪政府要求注册立案的压力,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抉择。  相似文献   

18.
从六合路以北至麻阳街以南,曾是日租界。租界时期,这里的地名大多从日本本土移植而来,如大和街、大正街、山崎街等。在武汉历史上,日租界的地名曾有过两次大的变化,两次都是彻底更换日租界内的全部地名。  相似文献   

19.
汉口德租界设立于1895年10月,为继英租界后外国人在汉口设立的第二个租界。1917年3月15日,湖北武汉地方当局根据北京政府的指示接收了德租界。此为汉口收回的第一个租界。此后,俄租界于1924年7月,英租界于1927年3月,日、法租界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  相似文献   

20.
以往学界对开埠初期上海租界水环境治理,一般采取填浜筑路的视角,而本文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考察发现,租界当局对租界内的河浜采取了灵活的治理办法,对于挡路和阻碍市政的死水河浜进行填埋,而对于一般的潮汐河浜和航运河浜采取了清淤、疏通的保护措施,挖掘开通了新河浜,从而使河浜水系的功能得以延续。为了排水需要,租界当局辟建了下水道系统,其治理办法却借鉴于治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