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晨 《湖南文史》2009,(7):34-34
中国古代素以酷刑闻名,其中尤以满清十大酷刑最为残忍。但具体为哪十刑,说法不一。剥皮最早的剥皮是死后才剥,后来发展成活剥,为明代常用酷刑。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素以酷刑闻名,其中尤以满清十大酷刑最为残忍。但具体为哪十刑,说法不一。剥皮最早的剥皮是死后才剥,后来发展成活剥,为明代常用酷刑。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亦称《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作,共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历来被称为“兵经”,受到国内外的推崇。  相似文献   

4.
贺吉元 《文史天地》2011,(10):73-75
这是一篇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毁文明史。看来,禁止言论自由,在我国真是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然而也是图书与档案遭受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就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古代社会的禁书毁档的情形作一回眸,从中或许可以增进对我国渊源流长的文化和档案的认识,并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夏代是我国原始社会瓦解、进入阶级社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的特殊情态,表现为特定情境下确立的话语方式,深刻地支配着艺术思维。从说话艺术的演出“场头”,到以阅读“话本”为主体的“案头”,原来有着重要作用的“看”和“听”,逐渐退隐到“读”之中,成为艺术构思与表达的重要因素。“用画面思考”和“为听而说”的话语方式,是中国小说民族特色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儿子与情人》性爱小说之父戴·赫·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发起了禁书运动,在租用的一辆被称之为"淫秽书籍曝光车"所展示的不  相似文献   

7.
看禁书,评禁书。中国古代的禁书“禁”不住,书坊可谓“功不可没”。那些‘’每淫”“诲盗”的小说传奇,是书坊出版的重点。它们甚至敢出版时事类书籍,公然臧否讳莫如深的朝政。“大胆妄为”之下,隐藏着怎样的中国政治尺度与自由灵魂?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一谈中国传统化,就会想到儒释道。其实,这是人们审视传统化的一种“视角偏移”,或说是对传统化的一种片面认识。因为在中国传统化中,除了儒释道这种“上位层次化”外,还有对中国社会同样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另一种化,这就是被化人类学家称之为“下位层次化”的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9.
《文物世界》2012,(3):2+83-84
<正>位于代县县城十字街心,又名谯楼、鼓楼,是历史上为守望了敌、指挥作战之军事设施,有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美誉。边靖楼建于明洪武(1374年)七年,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建。坐北朝南,由高大的砖券门洞台  相似文献   

10.
庆元党禁时期官方“禁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整顿科场文风,被禁书籍基本是以永嘉时文为代表的科举用书以及浸染士子文风的道学支脉语录或文字。在此过程中,虽不免偶涉程朱一派之著述,但更在无意中帮助朱学清除了异己思想势力,朱学是客观上的受益者。《庆元党禁》等史料所载“六经、《语》《孟》《中庸》《大学》之书为世大禁”的说法,不论是泛指儒家经典,还是特指朱熹著述,都不符合事实。目前尚无证据说明朱熹著述在党禁中曾遭毁板,而且党禁期间朱熹依然从事着出版活动。世传有关党禁的材料多出自朱子后学之手,其中关于朱学所受打压的记载不免存在有意无意地夸张与渲染。  相似文献   

11.
李修贵 《沧桑》2009,(6):130-131,134
历史观的演进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历史发展的体悟过程,是在对历史观的争鸣中展开的。中国古代历史观念十分丰富,有老子的复古史观、阴阳家的循环吏观、韩非朴素的进化吏观、《周易》的变易史观、墨子的圣王史观、孟子的重民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看,由于其动固有天人之分,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天命吏观、圣王吏观和民众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方向看,中国古代的历史现有循环史观、进化吏观、复古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大一统”史观等。  相似文献   

12.
《文史博览》2006,(8):42-42
中国汉末魏晋时期就出现过原始的“计程车”——当时叫记里鼓车。记里鼓车分上下两段,上层设一钟,下层设一鼓。车上有个小木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袍,高坐车上。车走10里,小木人击鼓1次,当击鼓10次时,就击钟1次。  相似文献   

13.
"离恨天"是一个深受佛教"天"影响而又完全中国化的文学意象。"离恨天"一词最早出现在元曲中,尔后出现在《西游记》及其相关的系列小说中。其大量出现是在清代的言情小说中,尤其是"红楼"系列小说。前者的出现往往依凭于一定的佛教术语;后者则已完全中国化,脱去了佛教术语的外在依凭。"离恨天"所指向的文学意蕴集中在男女情爱与色空观的关系处理上,所表达的文化意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男女情爱的否定,是宗教"色空观"的文学阐释,表达了对欲望彻悟后的人生超脱;一是宗教观念的世俗化蜕变,这种蜕变表现在它不仅是超越欲望的净土,而且是延续生命以进一步实现现实世界所无法实现的欲望的理想国。然而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中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文物世界》2012,(4):1+81-82
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寺,为寺内主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我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典型的实例。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在脊檩下仅用叉手的做法,也是现存古建筑中的孤例。  相似文献   

15.
高春平 《沧桑》2015,(1):29-35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秦典籍《尚书》就赞颂了尧帝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的为政美德,并强调为官"九德"要求,闪烁着"民本"思想的火花,提出了"贪"与"廉"两种对立的价值观。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纵论治国安民之道,呈现出百家争鸣、各有建树的创新局面。到秦统一,国家的廉政框架基本构建起来,选官机制、考核制度、监察机构得到强化。汉代进一步建立察举制、刺史巡部制。隋唐之际,国家的廉政体系处于健全阶段,建立了任职回避制、科举取士制。宋辽金元的国家廉政多元拓展,制定法律,严惩贪官,前明后暗,曲折发展。明朝廉政建设,注重整饬吏治,整顿纲纪,重典惩贪,完善监察机制。清朝沿袭明制,崇尚俭约,奖廉惩贪,宽严相济,并创新实施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廉政建设艰难推进。这些都反映出治理天下者的高瞻远瞩,体现历代明君贤相治国安邦的深谋远虑,凝聚着清官廉吏的实践智慧和价值追求,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南晨 《文史博览》2009,(7):34-3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由于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频繁,故历代对它的称呼达二三十种之多。  相似文献   

17.
“青楼”,旧时为妓院的代称,故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将落难风尘的妓女称为“青楼女子”。现代出版的汉语词典及古诗词里亦为此解。其实,“青楼”最早的意思为华美的房屋,指代帝王之居所。  相似文献   

18.
王麟 《文史天地》2003,(12):36-38
秦始皇焚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进行治理。但是,秦朝野上下,还有一些儒生,极力主张复辟殷、周时期的分封制。他们借《诗》、《书》、百家语为论据,建议废郡县,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无疑,这是一个复古倒退、不合时宜的政治主张。丞相李斯抓住儒生“是古非今”这一点大做文章,肆意把这场政治上的论战扩大为一场思想独裁运动。他指斥儒生们是各尊私学、诽谤朝政的不法之徒。采取措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全部送交地方官“杂烧之”。有敢聚谈《诗》、《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遗嘱继承制度质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古代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遗嘱继承制度。遗嘱继承制度的产生 ,以单纯的个人所有权的普遍化和血亲观念的相对淡化为前提条件 ,而中国古代不具备这些条件 ;中国古代的法律仅允许被继承人在“户绝”时适用遗嘱 ,有子时则必须实行法定继承 ,与普通意义上的遗嘱继承制度相去甚远 ;虽然古代史籍中有实行遗嘱继承的个别实例 ,但不能据此认为中国古代存在遗嘱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20.
自2011年8月以来,温州等地有些借债人卷款潜逃、多家公司深陷“高利贷”漩涡、一些董事长因涉民间借贷纠纷被刑拘等系列事件的曝光,使得监管民间借贷这一社会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实际上,中国传统社会,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借贷。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借贷的形式和影响有所不同,但是在当时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之下,借贷为维持农业生产、发展商业资本、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