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洞明代监狱是我国唯一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古监狱。它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当年北京名妓苏三在洪洞蒙冤落难就囚于这里。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的山西洪洞韩氏——以洪洞韩氏家谱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华 《安徽史学》2006,8(1):36-43
山西洪洞韩氏由河南安阳移居,系宋代丞相韩琦的后裔.至明朝成化年间户部尚书韩文时该族兴盛,产生了一批士大夫.韩氏家谱始修于韩文,此后不断续修.今存清代洪洞韩氏家谱记载表明,洪洞韩氏是典型的因科举成功而强盛的宗族,这个士大夫类型的宗族承载着传统文化赋予的精神力量,也有必要的经济保障.洪洞韩氏因为科举与仕宦的成就盛于明代,清代有所衰落.但是就家族制度而言,洪洞韩氏在明清时期逐渐强化,清代比较明显.洪洞韩氏对当地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沧桑》2013,(3):F0004-F0004
本刊讯洪洞大槐树是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移民发源地,明代洪洞大槐树移民前后经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历经半个世纪,覆盖中原、华东数省,涉及大半个中国,不仪在我吲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4.
张书剑 《沧桑》2012,(1):82-85
洪洞、大槐树、老鹳窝,家祠、牒谱、地方志,家、家族、民族,汾河、黄河、黄土地构成了洪洞大槐树精神家园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伴随着明代洪洞大槐树的移民影响了中国北方伦理道德,重塑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儒家伦理纲常,接续了民族血脉,维护了汉民族正统身份,凝聚了民族意志,提升了民族信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构建了中华文明的大认同。  相似文献   

5.
亢骜 《丝绸之路》2006,(5):23-25
明代大槐树迁民遗址,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以北。元末明初,战乱四起,水旱蝗灾连绵不断,中原地区尸骨遍野,民不聊生,豫、鲁、皖、苏之民十亡七八,不少地区人烟断绝,土地荒羌。山西卸足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连年丰收。山西人口稠密,首推晋南,而洪洞又是平阳一带人口最稠密之县。明朝政府建立以后,当务之急是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明洪武元年至永乐十五年(1368~1417),明朝政府18次移山西居民于京、冀、鲁、豫、皖、苏、鄂、秦、陇、宁以及东北诸省。600多年来,移民子孙繁衍遍布全国各地,辗转迁徙海外也不知凡几,移民子孙数已亿计。“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也就成为海内外流传千古的民谣和槐乡后裔追根溯源的指南,洪洞大槐树也因此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6.
《沧桑》1994,(3)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古槐树下老鹳窝。 ——民谣 在山西省洪洞县北郊,有一处公园式建筑,西面临近汾河,东面紧靠南同蒲铁路,多少年来,不论是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夏季,这里的游人总是络绎不绝。来这里的人,有的留诗题词,抒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大槐,盘桓眷恋不忍离去。这里就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洪洞大槐树处。  相似文献   

7.
《洪洞县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洪洞县推出的第一部县志。这里说的洪洞县是指1954年洪洞、赵城二县合并后的洪洞新县。合并前的洪洞、赵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二县原各自有志。旧《洪洞县志》创修于明嘉靖,重修于万历,清顺治、康熙、雍正、同治,民国时期都曾续修过。  相似文献   

8.
“高墙”不是墙,是明代建于中都用于囚禁犯罪宗室的特殊监狱。这样的监狱在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法制史上也占有特殊的地位。然而,对于历史上持续了二百多年的高墙,史籍中的记载一直是语焉不详,我们有必要根据一些零散的史料将其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  相似文献   

9.
《沧桑》1993,(2)
山西洪洞县有三处著名的古迹:一是县城大槐树;二是城东30华里处的广胜寺;第三处古迹,便是城内的明代监狱。此狱建于明初洪武二年(1369),可谓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狱了。这座监狱,因曾囚禁过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2)的京师名妓苏三,使之与苏三那桩凄惶、悲惨而又不失优美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又称之为“苏三监狱”。苏三的故事最早见于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1574—1646)所著的《情史》,篇名《玉堂春》(“玉堂春”是苏三的妓号)。之后,冯梦龙又将它改编成小说《玉堂春落难逢夫》,叙述苏三乃大同周彦享之女,因岁荒,自幼卖于京师乐户苏淮为妓。长到16岁,色艺俱佳,因鸨儿  相似文献   

10.
洪洞广胜寺     
正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东北15公里的霍山南麓,创建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当时称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唐大历四年(769年),代宗皇帝李豫敕建重修并赐额"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简称为"广胜寺"。元代毁于地震,现存殿堂多为元代震后所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1515-1527年)在上寺增建琉璃飞虹塔,  相似文献   

11.
彭邓民  王国惠 《沧桑》2010,(3):46-47
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洪洞闻名遐迩,洪洞文化以寻根祭祖为特征;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发挥这一资源优势,促进洪洞旅游业发展,是洪洞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如何突出洪洞文化特色,进一步推动洪洞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中园 《文史月刊》2022,(11):24-31
<正>11.《洪洞大槐树移民志》,张青主编,山西大学教授刘毓庆作序,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全书分为9章。第一章,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处。第二章,洪洞大槐树移民事略。第三章,大槐树移民家乘提要。第四章,大槐树移民人物事件。第五章,大槐树移民祭先祖文辑。第六章,洪洞大槐树移民文辑。第七章,咏大槐树移民诗歌集。第八章,洪洞大槐树移民故事。第九章,洪洞大槐树移民大事记。全书计30万字。  相似文献   

13.
作为历史上经常性移民活动中的一小部分,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传说本无足轻重。但是在近代以来,洪洞大槐树却成为众多人士心目中的家园象征,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民国初年以来,洪洞地方士绅通过修建洪洞大槐树遗址、出版印行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宣传书籍等方式,对洪洞地方文化尤其是移民文化的彰显。洪洞地方士绅的努力不仅为民众提供了得到官方正统意识承认的身世参考,为民众自我身份认同的回归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使得洪洞大槐树这一物象成为众望所归的心灵寄托与精神皈依。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的厂卫     
(一)所谓「厂卫」「厂卫」这一名词,提起来并不陌生,大家都知道这是明代的特务机构,在没有说到厂卫前,应该提一下明代正规的掌理刑狱和纠察的机构。明代正规的掌握刑狱和纠察机构「三法司」。所谓三法司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总称,「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质言(?),刑部是審理机关,监狱属于刑部;都察院是检察机关;刑部審理完竣的案子,还得移送大理寺徵求同意。如果大理寺认为審理不实,  相似文献   

15.
我生在洪洞,长在洪洞,在解放太原战役中参军,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一、牛粪袋子下面的银元 1959年3月,西藏反动上层叛乱,全区开展了平息叛乱的武装斗争和民主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6.
秦城监狱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德林监狱秦城监狱的前身是国民党北平第二模范监狱,地址在德胜门外功德林一号,故也称功德林监狱。这座监狱是民国4年(1915年)建造的。1949年5月,华北社会部进驻北平。我当时  相似文献   

17.
古言 《世界》2006,(9):74-77
清徐县长头村孟氏是山西境内有家谱记载可证的“亚圣后裔”家族。其始祖自元世祖“均赋均丁”,由洪洞迁至长头村已经有七百多年。该村《孟氏家谱》创修于明代中叶,清代、民国年间九次重修、续修,1995年、2003年,又分别进行了两次续修工作。使这部珍贵家谱的生命得到了及时的延传和接续。最近,“亚圣之裔”长头村孟氏纪念馆正式落成开放,为山西省增添了一处以家谱文化、孝道文化、儒家文化为亮点的独特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8.
赵城位于我省霍县与洪洞县城之间,历史上曾是一个独立建制的县城。城内西街,有一大院,位置优越,建得也很别致,似乎是中西合璧,略有欧意,由两所四合院和一个花园组成。大门朝东,门内右边是一个大四合院,以高大的二层北楼为主,两边为东西角楼。一层是砖窑,即明代穹窿式无梁砖式或砖仿木式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史志》2005,(11):66-66
黎明监狱始建于1991年12月,位于哈尔滨市动力区黎明乡红星路,市区零公里处。监狱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现有干警408人,党员311人,职能科室14个,押犯监区12个,1个警卫队,1所医院,监狱管理体制为党委领导下的监狱长负责制,是全省市直监狱。截至目前,监狱押犯2163人,其中十年以下738人,10年以上(含10年)1425人,无期10人,死缓11人。几年来,监狱党委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从严管理,带领广大干警职工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连续实现了监管安全稳定与生产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黎明监狱成为监狱系统的排头兵,省、市监狱系统参观示范的窗口单位。监管工作连续9年…  相似文献   

20.
山西洪洞黑窑事件举世皆惊,人神共愤。对此,洪洞地方相关负责人压力很大:“这本来是洪洞警方在一个行动中查出来的案子,没想到媒体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