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0年8月下旬,日本乘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高涨之机,出兵厦门,企图一举扩大其在福建攫取的权益,为南侵建立巩固的桥头堡。后由于中国方面的抗议和强烈的压力,日本被迫停止了军事行动,并从厦门撤兵。这一事件史称“厦门事件”。本文在尽可能接触史料的基础上,拟就该事件略谈个人一点粗浅的看法,借以向专家讨教。  相似文献   

2.
中国烹饪作为民族文化的国粹之一.在国内外享有重要地位,而中国烹饪的精髓——中国八大菜系。更为世人所普遍推崇。厦门莱作为中国八菜系这一的闽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厨界高手生生不息的磨砺追求.创立了浓郁的闽南风味特色.声誉鹊起,名噪四方.赢得了“食在厦门”的美称。  相似文献   

3.
杨夏林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也是厦门、福建乃至中国山水画一张靓丽的名片。如果没有他在1951年于厦门成立了“厦门文联美术协会美术研究班”和1952年创办私立的“鹭潮美术学校”,厦门和福建的美术史可能就要改写。他和他的学校艰苦创业、历经沧桑,培养了大批的骨干画家和工艺美术家。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后,国门大开,“欧风美雨”汹涌而人。中国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已经是不可避免。咣进的中国人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主动迎接挑战,促使中国教育逐渐从传统转向近代。厦门是中国最早开埠通商的五个口岸之一,它的教育变迁既是近代中国教育变迁的一个缩影,又具有独特的风格。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编修的《厦门志》(以下简称《道光志》)和解放前夕成稿、市方志办2000年整理出版的《厦门市志》(以下简称《民国志》),保存了不少清代和民国时期厦门的教育史料。本文试图以这两部旧志为依据,通过梳理鸦片战争前后厦门教育变迁的轨迹,对厦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地位作用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5.
“厦门是中国的新奥尔良”,一位在北京的美国好友这样告诉我。按照他的说法,厦门的西方式建筑、美味的省钱、温和的气候、宜人的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6.
陈建标 《南方文物》2004,(3):100-103,78
厦门鼓浪屿建筑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签定中英《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列强为了在华获取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势力,肆意掠夺资源,抢占强租土地,企图使之成为长期侵占中国  相似文献   

7.
厦门事件也称“东本愿寺事件”。1900年8月24日位于厦门山仔顶街的日本佛教净土真宗大谷派布教所——东本愿寺突然起火,被烧毁。日本驻厦门领事旋即声称,此事系中国义和团的“拳匪”所为,是针对日本的破坏行为。于是,以此为借口日本派海军陆战队强行在厦门登陆,并架大炮于虎头山上,直指城内的提督衙门,名日“保护帝国臣民”,其实欲强行占领厦门。  相似文献   

8.
闽南华侨与近代厦门城市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福建南部(即闽南)为我国重点侨乡。据不完全统计,在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有百余万闽南人经由闽南对外交通口岸厦门移居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形成数量可观的海外闽南华侨。这对近代厦门城市经济的发展曾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对此,本文拟详加申论。一闽南华侨出入D岸的形成与近代医门的航运业厦门素来被视为中国沿海最好的港口之一。①早在17世纪后期,厦门“港中舢萨罗列,多至万计”,②已发展成中国东南沿海贸易中心,成为福建南部对外交通之门户。故时人有诗赞美厦门云:“分抱东南接大荒,八闽门户此雄疆。”③鸦片战争后,…  相似文献   

9.
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周末报系《名牌》杂志社、华人精英会和厦门云扬天际文化艺术机构承办的"闪耀中国"华人精英年度盛典,4月25日晚在厦门  相似文献   

10.
华侨华人向来有爱国爱乡的传统,他们捐赠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尤其是对家乡的捐赠,具有悠久的历史。厦门是福建主要侨乡之一,厦门籍海外同胞在通过捐赠造福桑梓方面更是举世闻名。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对家乡捐赠的专注和气魄,迄今尚无人能与之相匹,成为中国广大海外同胞爱国爱乡的旗帜。本文是在对厦门侨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拟分析海外同胞在厦门捐赠公益事业的概况、动机和作用,以期从捐赠这个角度认识海外侨胞对厦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一 捐赠造福桑梓的优良传统与闽南其他地方一样,厦门海外侨胞造福桑梓、乐善好施…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规模的"虎患"问题,"虎患"所反映的是人与环境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究其根本是人类社会活动造成的自然环境变迁,最终影响到同一生态系统下的虎的生存,导致了"人进虎现"的结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厦门作为个案,试图揭示清末民国时期厦门"虎患"问题背后所反映的环境变迁与"虎患"问题的内在关联性。通过对厦门方志资料以及近代报刊资料的分析,发现在同治、光绪以及民国期间报刊所记录的厦门"虎患",与此时的厦门城市开发建设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2.
虽非生在厦门,在心底里却一直将厦门当成自己的第一故乡。在厦大学习了四年,后来又断断续续回去小住。爱极了这个城市,总以为自己是有一点懂她的,然而这次深入采访,却可怕地发现,自己对厦门的了解原来是如此地浅薄。厦门,这个一直被称为是“中国最温馨城市”的海滨小城,来了,住下了,她的味道才会慢慢地浮上来,就像厦门人每天一泡的功夫茶,只能慢慢“呷”(喝),让茶汤一点点一点点在舌下化开,入喉才觉清洌甘甜无比。  相似文献   

13.
《文史春秋》2006,(1):F0004-F0004
呈辉公司于1994年起在中国内地发展业务,涉足内地房地产市场,在内地市场拥有十余年的经验,先后在福州,武夷山,厦门等地成功开发和参与建设了新华大厦,武夷山,呈辉花园,厦门洪澳中心等多个楼盘项目,在内地房地产市场铸就了“呈辉”良好的品牌。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7,(10)
十六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开始了在东方海上的角逐。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荷兰殖民主义者在十七世纪也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海盗式的掠夺,侵占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者,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曾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东南海防要地的厦门,至今还保留着一些石刻,可以作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在厦门鸿山寺后山,有一个摩崖石刻,上面刻着六行六十个大字,每字直径约17厘米,全文如下: 天启二年十月二十六等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越来越多有关厦门早期对外关系的外文史料被翻译、介绍到国内,这些外文史料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史料研究的空白和不足。但是,由于中国和外国在意识观念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对这些外文史料不作考辨便加以采纳,有可能会产生史实方面的混乱,这是值得注意的。本文拟就英国与厦门早期贸易史料作一考辨。  相似文献   

16.
杨玉梅 《郑和研究》2000,(2):39-40,53
菲律宾毗邻中国台湾省,厦门的南部,是一个多岛之国,与我国隔海相望。地理位置的邻近,使中国和菲律宾自古以来关系颇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清末和民国时期华侨在厦门的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华侨在厦门的投资是伴随着厦门近代城市的形成不断发展起来的。从1871-1949年的79年间,华侨在厦门及其附近的泉州、漳州等地的投资为1.28亿元人民币(建国初价格),约占同期华侨在福建投资的92%。华侨在厦门及其周边地区投资最多的是房地产业,约占总投资额的46%,其他投资领域依次为工业、商业、交通业、农矿业和金融业。华侨在厦门的投资符合当时厦门作为归侨、侨眷聚居的消费型城市的各种需求,对厦门现代城市规模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厦门近代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1938年 5月 11日 ,由中国共产党厦门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 ,在福建省同安县海沧 (今属厦门 )正式成立 ,这是厦门抗日救亡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 ,是厦门地方党史上的一件大事 ,是厦门青运史上的一件大事 ,也是厦门进步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1988年 5月 ,老团员们又汇集厦门 ,纪念厦青团成立 50周年。  一、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成立的时代背景  厦门党的组织于 192 6年建立。 192 7年后 ,又成立了中共厦门市委、中共厦门中心市委。 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第 3天 ,中共厦门市委即发表《告闽南工农兵士贫民学生书》 …  相似文献   

19.
杨茜 《文史春秋》2005,(4):20-22
叶飞是开国上将中惟一的海外归来赤子。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战功赫赫,在解放后主政福建的工作中,对修建厦门海堤和鹰厦铁路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出任交通部长期间,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远洋事业的发展,也卓有建树。移山填海:修筑厦门海堤上世纪50年代初,厦门刚解放,叶飞首任厦门军管会主任。厦门,既是国防前哨,又是解放台澎金马的前沿阵地。但厦门当时还是一个孤悬海上的小岛,所有军需民用都靠小船运输,而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民反抗PX项目的斗争,贯穿了2007年全年。此事的最新进展是,闽厦政府方面初步意向将项目迁到漳州,取得了一个多赢和相对圆满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厦门PX事件最后没有输家。正如有人所说:"我看见了中国最杰出的市民,以及可能是最开明和温和的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