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是城市地理学家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于人口城市化的动因,目前学术界众说不一,各持己见,各具其理。本文从人类生态学角度参与人口城市动因机制的再探讨,将人类生态位理论引入城市系统的研究,认为城市与农村生境之间的人类生态位适宜度之差值便是驱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之"势",是促进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动因;并认为控制城市规模,阻止或延缓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办法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从而提高农村生境的人类生态位适宜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判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测度和评价城市化水平高低时应该对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绝对规模进行综合判断。学界通常用市区非农业人口口径来计算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外来人口考虑不够。对这种偏小的口径进行修正后发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至多略低于同等收入下的国际城市化水平。从城市人口与城市经济的适应程度看,中国的城市劳动生产率与发展状况类似的国家相比有偏低的倾向。因此,与流行的看法相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笔者认为中国城市的存量部分已经"人满为患",未来城市化的着力点应是城市的增量部分,包括现有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城市的设置。应进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创业制度等制度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近代法国城市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urbanization)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指某个地方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建筑物的增多,整个地由村落发展为村镇,最后又形成为城市。这样,该地方就“城市化”了。持这种理解的学者,认为城市化古已有之,因而有“古代城市化”、“中世纪城市化”、“近现代城市化”等说法。另一个指某个地域随着其间新城市的兴起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和经济力量日益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最后,总人口中城市人口居于优势地位。城市生活方式成为压倒一切的生活方式。这样,该地方就城市化了。持这种理解的学者,把城市化看作工业化开展以来世界性的社会历史运动,并认为城市化的结果乃是在城乡矛盾运动中城市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它不仅表现为人口和经济力量向城市的“集中”,而且表现为城市的其他  相似文献   

4.
人口与经济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时空范畴。本主要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建国五十年以来贵州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概况。从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劳动生产率、人地关系矛盾、城市化滞后等方面分析和探讨贵州主要的人口经济问题,进而结合这些人口经济问题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科学化素质、合理进行人口分布、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毫无疑问,当前中国农村正处在史无前例的巨变之中。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城。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只有36%,现在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6%,提高了20个百分点。就是说,在10多年时间里,有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的农民进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城市化有所不同,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往往并非农民全家进城,而首先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即农民工的进城。这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父母和子女大  相似文献   

6.
马占彪 《攀登》2009,28(1):73-78
农民市民化就是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是减少农民,降低农村人口比重,增加城市人口的过程。因而,农民市民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也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目标的过程。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一样将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本文结合西宁市城市化建设的实践,就农民市民化进程中若干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与社会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婕  胡滨 《人文地理》2012,27(5):6-12
趋势和比较分析我国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表明我国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远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其实质为社会、文化、制度的构建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究其缘由,除了政策制度的因素外,资本和权力的勾连以及"经济达尔文主义"是其"质料因"和"动力因"。这种对城市化经济性的过度追求必将带来土地金融危机、社会极化、空间区隔和"原子化社会",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缺乏尊严感和安全感,集聚社会风险。因此,城市化发展应从规模的追求转向到对质的追求,构筑一种"城市如家"和"充满选择机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市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环节,以农村人口城市化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的战略;也是适应小康后人民生活要求提高,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和城市功能增强的生活家园建设模式。参考国外有关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科学理论,国内多年来有关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研究成果,结合各地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现实方式,归纳了新型城市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前,英国的城市正大幅度地向下衰落.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与就业率也加速下降.自1951年以来,最大的城市所拥有的人口已失去了三分之一.这种衰落是否仅仅是人口非中心化的一种形式,还是"反城市化"(Counfer-urbanisafion)的主要表现.城镇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增长,而反城市化则与此相反.历史告诉我们,人口的非中心化这一现象早已存在.十九世纪工业化期间,城市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一些城镇停滞不前,一些衰落了,其它城镇则迅速发展.但是在城镇地区基本上都是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功能与人口郊区迁移的特征和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郁 《人文地理》2007,22(5):34-37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发展高峰期,城市产业功能和人口的郊区化趋势日益显著,速度不断加快。在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化管理体制下,郊区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与产业功能的郊区迁移对城市结构转型以及郊区城市化具有怎样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本文根据区县一级的城市建设与人口等相关统计数据,总结近十年来上海城市功能和人口郊区迁移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主要特征,分析郊区化对郊区人口城市化、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辨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化和促进郊区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法国近代早期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以城市为研究主体,从城市人口增长轨迹、城市化的时间特征及其背后动力机制、城市化宏观的和微观的空间特征、城市在近代早期法国历史中的角色和地位等几个方面,对这个时期法国城市化历史进程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城市进化论     
《山茶》2010,(10):36-36
联合国近日发布的《世界人口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订版)展示了全球正在经历的快速的城市化进程。2009年年中.世界城市总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如今,差距已经扩大到了近1个亿,并将继续扩大下去。其中,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尤为突出。1980年,中国只有21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30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89,增加了三倍多。而在此期间,美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增长率还不到50%。如今,中国的城市化率也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3.
略论民国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略论民国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虞和平关于民国时期中国人口问题的研究,新旧论著颇多,不同程度地论述了这一时期人口的增长、压力、结构、迁徙、城市化等现象,对当时的人口理论也有所论及。这些人口变动问题,当然是民国人口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也为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北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重心越来越偏向辽宁,偏向城市,偏向散杂居地区;东北少数民族人口的迁移流动以近距离省内迁移为主,辽宁是东北少数民族迁移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和主要迁入地;20世纪90年代以前,投靠亲友、婚姻迁入和随迁家属是东北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动因;城市化使东北少数民族人口的职业地位得到结构性提升,但同时,又呈现出速度慢、规模小、省际差异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俄国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城市人口的社会成分变化可回答不同社会集团的移动和迁移问题 ;18世纪下半期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农村 ,农民移居城市数量不足 ,部分市民迁往农村或转为农民是俄国城市化缓慢的直接原因 ,国内总的经济形势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18世纪下半期— 19世纪上半期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分化程度和规模不够 ,市民和农民比重变化具有周期性互动性质 ,主要取决于经济形势和城乡经济条件的变化 ;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变化反映出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内战前,美国城市化进入一段空前绝后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东北部地区在这一阶段所呈现出的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美国宪政体制以及工业革命的开展和人口等资源的流动性机制共同成为促进东北地区城市化走向成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及推进城市化的目的,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居民生活城市化、景观环境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城市化等五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1-2009年江苏县市城市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以此为变量,运用差异系数,对江苏县市城市化质量差异的演变过程与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2001-2009年江苏区域城市化质量差异总体扩大的基础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趋势,且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质量差异、基础设施质量差异和居民生活质量差异,人口发展质量差异和景观环境质量差异则相对较小;在空间上,县市城市化质量提升有向环太湖地区不断极化的态势。其中,地级市区以向下收敛为主;苏中和苏北县域以向上收敛为主,而沿海地区县域以向下发散为主;苏南地区的沿江县域以向下收敛为主,环太湖县域则以向上发散为主。  相似文献   

18.
张广翔 《史学集刊》2002,1(2):65-72
俄国的婚姻和人口再生产模式与西欧相差甚远,东正教居民的人口观,尤其是农民的人口行为直接影响了俄国人口再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口模式的转型,19世纪60年代以前,俄国人口再生产是“粗放型”的,高结婚率、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人口寿命短,自然增长缓慢,1861年后,俄国人口再生产模式略有进步,但相当缓慢。俄国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型的快慢对其人口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最早完成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国家,英国的城市化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学界关于中世纪英国城市化水平存在多种判断,以"政治、法律制度"为视角者认为城市化水平较低,而偏重于"城市人口量"及"非农行业"者则认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对中世纪英国城市化水平研究概况进行梳理,可以看出这些研究视角或估算标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客观准确地考察城市化水平,需要重新解读中世纪城市的定义,分析定义里"政治、法律制度"、"城市人口量"和"非农行业"三要素的关系。只有确定了中世纪城市的独有属性要素,才能厘清各要素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为准确估算城市化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牛亚菲 《人文地理》1987,2(2):43-49
苏联是一个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国家。从1917年到1982年,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从18%增长到64%,绝对增长1.426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农村转化为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强有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