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夏立国西陲,崇奉佛教,深受佛教文化影响。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以下简称《天盛律令》)中不但专为宗教立法,相当多的内容还体现佛教戒律痕迹。结合出土佛教发愿文可以得知,佛教戒律对西夏司法产生了广泛影响。西夏法律在引入佛教戒律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改造,呈现出彼此影响、相互适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俄罗斯艾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黑城出土西夏佛教艺术品中,有两件水月观音图像,最近在其展览图册《ПЕЩЕРЫТЫСЯЧИБУДД》中予以刊布。这两幅水月观音图,与榆林窟、东千佛洞绘制之水月观音像风格同出一辙,区别主要是在配图上。在X-2439号配图中有一幅乐舞图,经过对图像中人物、乐器、舞蹈内容的研究,这是西夏时期的乐舞图像,也是目前仅存的西夏乐舞图像。  相似文献   

3.
<正>杨富学先生与其弟子陈爱峰之新著《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由甘肃民族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该书除前言外,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选取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的薄弱环节和空白点,论述西夏时代的丝路与商贸往来、西夏与周边民族的政治关系、宗教与文化交流诸问题。其中广泛利用了敦煌出土的西夏文献和敦煌学界的相关成果,对于西夏与丝路西段的民族关系着墨  相似文献   

4.
西夏的审判制度是西夏重要的司法制度,它直接体现了西夏法制化的程度。本文将西夏制定的审判制度中的审讯和判决分别加以分析后在统合研究。西夏的审讯制度突出的是严格的规范性,对审判期限、证据认定等严加规范。在对案件的判决上,以司法官吏的秉公判断为核心,其目的就在于彰显法律的公正性。西夏审判制度之所以体现出层次分明而又环环紧扣、处罚严厉而又不失灵活的特色,是与其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的审判经验的承袭与运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宁夏拜寺沟西夏方塔《诗集》收录的主要诗作的作者是夏仁宗时期移居西夏的原宋朝陕西地区的佚名宋人,其诗作涉及西夏乡村的诸多面相。首先,诗作描述了诗人生活场域中的民居、农田与私塾等具体的乡村景观,勾勒出西夏乡村实体组成概貌;其次,诗作描写了农人、樵父与渔父等村居群体的生存状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贫困的日常生产生活境况。通过对诗人基于实际生活场域的诗作内容的辨别,可以窥见西夏基层社会的乡村风物与乡村群体的生活画面,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对西夏乡村社会的具象认知。  相似文献   

6.
西夏王陵的选址基于三点考量:一是背山面水,依附帝都,得形势之利;二是地势高亢,绵延不绝,显帝王威仪;三是避风趋阳,坚固高敞,佑圣体平安。西夏陵园的特点是规模较小、结构单纯、观念独特、建筑不同、葬俗奇异。这既体现了西夏在王陵规划上对中原王朝帝陵设计的认同性,又保留了北方民族的文化特征,在规模上也与西夏对辽、宋、金称臣的政治地位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商明惠 《丝绸之路》2009,(20):45-46
前苏联学者捷连吉耶夫—卡基斯坦的《西夏物质文化》一书,重点叙述了西夏的服装、武器、工具、器物、食品和建筑等。在撰写过程中,作者除了参考汉文史料的记载以外,还运用了大量的西夏原始材料——辞书和图片等。全书通过解读西夏文献来研究西夏物质文化,极有说服力。该书把西夏的物质文化放到广阔的时空中来研究,充分考虑了文化的空间渗透性和时间继承性,论证材料丰富翔实,既可供文化史专家及民族学家参考和研究,也可作为通俗读物供大众阅读和了解,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8.
西夏是多民族王朝,除主体民族党项族(番族)外,还有汉、吐蕃,回鹘以及契丹、女真等民族。西夏文物从人物形象、服饰、生产、生活、文字、科技、丧葬等方面都反映出多民族的特点,以及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其石窟、塔寺、文献、雕塑、绘画等还反映出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和原始宗教的宗教信仰特点。  相似文献   

9.
1976年,宁夏灵武石坝出土了一批银器,为研究西夏金银器以及度量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结合考古发现的古代金银器实物和有关文献资料可知,灵武石坝出土的3件墨书西夏文重量的银碗,除了作为上层社会饮食器具外,依然是西夏社会政治身份和等级的象征,还被用作奖励军功和政绩的赏赐品。此外,从标记重量和出土经济文书来看,在商品交易中,银碗有时还被作为一般等价物,来衡量其他交易物品的价值。由此可见,无论从形制,还是社会功能,西夏的金银器文化与唐宋时期的金银器文化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统一六国,服色"上黑";汉王刘邦王巴蜀、汉中,色"上赤",最早至高祖五年袭秦德"色上黑"。文帝前元十四年改为"外黑内赤",这不仅是秦、楚集团调和的产物,更蕴含新兴皇权与秦、楚集团的博弈;至武帝定服色"上黄",汉代服色基本定谳,皇权成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汉初服色改易过程虽然隐含着秦、楚集团博弈与调和,但更多体现的则是新兴皇权与旧有权贵间的权力争夺;服色的变化与选择旨在建立强大皇权和维护皇权正统性,服色改易的过程同时也是臣权衰退、皇权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和智 《中国史研究》2023,(3):189-197
<正>近来,为完成《俄藏黑水城文献》出版任务,我们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拍摄的俄藏黑水城文献底片集中做了一次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一页与续官相关的西夏文《律令》刻本残片。该残片为ИНВ.No.7214中的一页,此前尚未刊布。经认真推敲考证,认为该残片属西夏《贞观律令》残页,是西夏崇宗结束母党专权、权臣窃命背景下为巩固皇权、整顿朝政修订前代律令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存最完整的西夏法律典籍,《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的诸多条文均涉及与西夏国家生活紧密相联的西夏皇族。《天盛律令》的颁行是居于西夏国家权力顶峰的西夏皇族所拥有的政治特权、优厚物质生活的绝对保证。律文所体现的西夏皇族的法律特权、经济活动及生活方式集中反映了西夏封建制度与西夏社会的本质。本文以《天盛律令》为中心,拟对《律令》中的西夏皇族史料进行细致梳理和分类研究,以期使西夏皇族的整体面貌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3.
榆林窟第3窟主室南壁中部所绘西夏时期观无量寿经变是敦煌石窟中具有鲜明特征和风格的经变画,以音乐视角观察,该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既有对前代经变画内容、形式和布局的继承,又有其特殊性的呈现.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全新乐舞形象的出现,与其他西夏乐舞图像间的一致性以及对西夏音乐史的反映.本文通过对该经变画各类乐舞图像的调查、梳理和考证,将研究结论与乐舞图像的特殊性相结合,在敦煌石窟西夏时期乐舞图像和西夏音乐史研究方面形成新的观点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西夏是11世纪初由党项族建立起来的一个强悍的少数民族政权,当时占据了今天中国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分别与宋、辽及后继的金鼎足而立。西夏人在其立国的200年间,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值得一提的就是他们的鬼神文化。 西夏人非常迷信鬼神,鬼神崇拜在西夏人的传统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们的心目中,鬼神是无所不在的。西夏人住的房子多用泥草盖成,只有少数达官贵人才有权力住砖房。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房子,西夏人总是把正屋留出来,供奉鬼神,人只能住在侧房。在西夏人的观念中,鬼和神是不同的。他们认为鬼是害人的。西夏人对各种鬼…  相似文献   

15.
莲花纹因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美感、高尚典雅的品格象征,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中。西夏时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新时期,其装饰纹样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一时期,石窟藻井装饰中莲花纹样的流变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一是在样式上由平瓣和卷瓣莲花纹逐渐向写实风格的莲花纹演变,二是在位置上由藻井井心逐渐位移到藻井边饰和四披,三是在技法上由以重线辅色向重色辅线演变。藻井装饰中莲花纹样的流变体现了西夏佛教石窟艺术在前期深受唐宋石窟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西夏自己的石窟装饰风格,这种变化也是西夏社会历史特别是佛教流派思想在艺术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汪小洋 《南方文物》2004,(3):37-41,15
在汉画像石的图像中,西王母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神话题材。东汉中期以后,几乎所有画像石墓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图像,而且位置显赫。从西王母图像的发展轨迹和组成看,西王母信仰具有了比较完整的宗教形态,它所具有的宗教品质,特别是西王母至上神的努力,对我国宗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体现出汉画像石的宗教价值和宗教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宦官是中国皇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来受研究者重视。中国历史上的汉、唐、明三代,宦官广泛参政,他们在维护皇权的同时,对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转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相较于以上三代,宋代宦官除了童贯、梁师成之外,大多隐而不显。  相似文献   

18.
食盐历来与政治和战争关系密切。宁夏海原县干盐池池盐,是汉唐时期著名的河池,宋元时期的定戎堡盐池。明代干盐池之名已约定俗成,政府在这里设有负责管理盐仓的"仓官"。宋夏之间的战争冲突在百余年间时停时起,除了其中的政治与军事等主要原因外,盐池的争夺是宋朝与西夏边界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池盐生产规模很大。金国占据西安州后,将盐池赐还给西夏,西夏人非常重视经营这里的池盐。从文化意义上看,丝绸之路穿越千年古道,与盐池同样有着密切关系,除了地理意义上的多元价值外,依赖于这里盛产的食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西夏,大黑天不仅奉为佛教护法,更具有保家卫国的政治功能。本文以俄藏黑水城文献《大黑根本命咒》(TK262)为例,略加考察大黑天在西夏的宗教、世俗及政治功能,另交代相关的修法地点,以反映西夏藏传佛教信仰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关于《西夏书事》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吴广成采用纲目体编修《西夏书事》 ,这与西夏史传世史料既不成系统 ,又有许多失考、亡佚的特点有关 ,该书是清人传世的汉文西夏史籍中卷帙最长、内容最丰富的 ,体现了清人编修西夏史的最高成就 ,但吴氏于记史之外对史事作过多评述有喧宾夺主之嫌 ,且多封建卫道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