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举有 《收藏家》2006,(7):25-30
刻纹铜器又名针刻铜器、錾刻铜器。这种铜器的艺术特点是:其纹饰图案不是用笔绘出来的,也不是铸造的,而是用坚硬锐利的工具刻出来的。线条强韧有力,比头发丝还要纤细,所以构图精美繁缛,在很小的面上刻出极其丰富的内容,哪怕只有方寸之地,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刻纹铜器是中国青铜艺术的一种创造,是青铜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根据考古资料,刻纹铜器是春秋晚期才出现,战国两汉较多流行,是青铜刻纹艺术的黄金时代。其后衰落,至三国晋代以后绝迹,前后大概流行了七八百年。刻纹铜器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
《文博》2021,(2)
2009年,为配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宁夏固原杨家庄清理了12座汉墓,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铁器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断墓葬时代为西汉早期至东汉中晚期。本次发掘为研究固原地区两汉时期的墓葬习俗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2007年9月~2008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县双河镇墓地进行了文物钻探和发掘,清理了一批年代为秦至两汉时期的墓葬。其中M3年代为西汉晚期,为一座积石积炭墓,出土了陶器、铜器、铅器、铁器和石器等遗物。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2012年3月,考古工作者对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楼房村四马溪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共发掘西汉早期至东汉初期土坑墓6座,出土了一批陶器、铁器、铜器等,丰富了重庆主城区汉墓考古材料,为深入研究重庆主城区两汉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丧葬习俗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胶东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两汉墓葬的发现、发掘情况。从墓葬形制看,可分为土坑墓、积贝墓、石椁墓、砖室墓和砖椁墓,其中土坑墓发现最多,分布范围也较广,主要流行于西汉时期,同时本地区还流行一种形制特殊的积贝墓。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铁器和漆器等,以陶器占大多数。从本地区已发掘的墓葬资料看,汉墓的数量占了半数以上,证明了两汉时期本地区的人口兴旺、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铜器有关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的早期铜器,年代下限到二里头文化时期(含二里头文化),即包括已经发现的属于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和夏纪年时期的铜器,其中以讨论仰韶时期、龙山时期的铜器为主。讨论所谓“早期铜器”的有关问题,实质上是讨论早期冶铜技术的起源、发展过程。鉴  相似文献   

7.
200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安吉工业园区建设所涉及的9座土墩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第八号墩为一座墓坑为方形的墓葬,编号D8M1。墓葬共出土41件随葬品,种类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玉器、漆器等。年代在新莽至东汉初。D8M1一椁双棺的葬俗,为研究两汉时期的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医学地理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医学地理学思想龚胜生先秦两汉时期是我国医学和地理学知识从产生经过积累发展成一门学科的时期,在此时期,我国的医学在疾病认识、药物使用、医疗工具、卫生保健等方面都有了相当成就,不仅出现了秦医和、缓,宋医文挚,齐医扁鹊、淳于意,汉医华佗、...  相似文献   

9.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溃阳镇北的溃阳岭上,是一处以应国墓葬为主的大型古墓群,墓葬的年代为两周时期与两汉时期。本文介绍的M301是1992年在应国墓地发掘的一座楚国直辖时期的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主要有铜器、锡器、石器、漆木器、骨器等,其中铜礼器有鼎、簋、敦、盘、■、浴缶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此墓的墓主人可能是应国王室贵族的后裔。  相似文献   

10.
刘立丽 《收藏家》2012,(8):61-66
青铜器在夏代开始铸造,经历了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到汉代因为漆器、早期青瓷和釉陶的广泛使用进入了衰退期。此时青铜器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由先秦的为礼制服务进入了重人阶段。追求人的价值,享受人生乐趣成为时代思潮,使用铜器是为了方便生活,享受生活,所以此时期的铜器,  相似文献   

11.
张懋镕 《文博》2013,(2):19-26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见到的3件铜器:黼鼎、26年佣叔壶与28年肮簋,论证它们都是穆王时期的铜器。并以此为基点,讨论了两件年代有争议的铜器:24年枷簋和30年吴盔,推定这两件铜器也是穆王时期的铜器,而且是标准器。然后将这几件标准器与以往所知的穆王时期标;住器联系在一起,其得穆王标;住器13件。据此第一次提出一个王世有“标;住器群”的概念,认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西周铜器断代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重新认识穆王时期铜器的面貌,对于西周册命制度的研究,对于西周全文历谱的研究,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出土巴蜀铜器成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境内,发掘战国晚期的墓葬时,往往都会出土一些“巴蜀式”的铜器。这些铜器,特别是铜兵器,在形态、装饰、图案、使用方法及功能诸方面都与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出土的铜器存在着明显地差别。我们先后对成都罗家碾、新都马家乡、成都枣子巷、峨眉符溪、绵竹清道和犍为罗城等地战国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铜器进行了最主要的合金元素——铜、锡、铅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地区商时期铜器窖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商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铜器窖藏进行分析,指出商周时期长江中游地区铜器窖藏具有收藏性质,窖藏铜器的主人是荆楚民族。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正>本期刊发专题论文、书评和读史札记16篇,如同以往各期,涉及了包括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在内的较为宽广的学术领域。《谈曾侯铜器铭文中的"南公"》通过考察新近公布的曾侯铜器铭文,分析了成康时期周人对南土的经营。《良乡、广阳二县两汉隶属、县界考》在缕析西汉调整燕地区划的历史过程中,力图显示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对行政区划安排的直接干预。《东晋南朝的书籍整理与学术总结》研究了从东晋中期到南朝官、私不断聚书的文化现象。《柳怀素墓志所见武周改立"二王三恪"史事考》以柳怀素墓志提供的线索,对武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以来,湖北随县、京山、枣阳和河南新野等地,先后出土多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其中又以随县地区出土数量最多。所出土的铜器中许多都铸刻有铭文。铜器铭文表明,这些铜器绝大多数为曾国所有。此外,还有鄂、楚、黄、息、陈、蔡等国之器。在一个地区出土如此丰富的曾国铜器,这在两周时期的列国铜器中也是少见的。自七十年代以来,相继发表了一些研究曾国铜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铜器的制作技术,本研究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 XRF)对滇西祥云县大波那墓地、检村石棺墓和红土坡古墓群出土357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 XRF可在无损、原位的情况下,基本做到铜器合金成分的定量分析。铜器材质均以红铜和锡青铜为主,铅锡青铜和砷铜居少量。三处墓地铜器Sn、Pb配比模式高度一致。铜矛、铜剑等兵器中出现少量高锡青铜。这些现象反映出祥云地区各时期铜器的制作工艺高度一致,可称之为昆明夷铜器工艺类型。大波那墓地铜器基本不含铁,其余墓地存在较多高铁铜器,大波那地区的先民应该采用了不同的冶炼技术。砷铜全部出自红土坡古墓群,初步推测晚期墓葬出现的砷铜乃至砷铜工艺很可能是沿着"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由西北地区传入祥云地区的。  相似文献   

17.
孙明 《中原文物》2020,(2):99-106
青铜觚最早出现于二里岗文化时期,盛行于殷墟文化,西周早期逐渐衰退并消失。铜觚圈足上的十字形镂孔与铸造过程中采用的泥芯撑有关,金属芯撑技术的使用开始于二里岗文化时期,殷墟文化时期金属芯撑的使用逐渐规范化。圈足上的镂空纹饰是商周时期铜器装饰手法的一种,圈足下端的条状缺口可能是铸造过程中用来定位的,但不能排除是装饰或者铜器的拥有者因某种特殊的文化习俗或使用需求而让铸造工匠刻意为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铜器的产地问题迄今未有定论。本文对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15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合以往发表的数据开展微量元素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三星堆祭祀坑中本地式和外来式铜器使用了相同类型的原料,且其所用原料与成都平原本土原料类型完全不同,而与殷墟、汉中、新干等铜器群所用原料关联密切,由此可知,至少部分祭祀坑铜器的原料是外来的。此外,祭祀坑中还发现非三星堆特征的铜尊,其圈足上有疑似铸造的三星堆特色的圆孔,暗示有“定制产品”的可能性。三星堆祭祀坑铜器的来源应十分复杂,可能包括殷墟、长江中下游以及三星堆本土等地点。铜器的风格、技术、原料、器用制度在不同层面实现了极为复杂的流动,这同时映射出晚商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的资源流通和文化互动网络。  相似文献   

19.
平顶山市北滍村两周墓地一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的伏牛山东麓。近几年来,在市区西20公里,薛庄乡北滍村西边的滍阳岭上,因烧制砖瓦取土,陆续出土了一批应国的铜器和邓国的媵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河南省文物局曾多次派人前往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1986年3月,为配合砖厂生产,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派王龙正同志前往现场进行考古调查和钻探,发现墓葬数十座。这些墓葬主要分布在滍阳岭的中脊上,大多是两周时期的土坑竖穴墓和两汉时期的砖室墓(空心砖墓、小砖券墓和少量土坑墓)。  相似文献   

20.
宰相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宰相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宰相制由两汉的三公制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本文说明了宰相制度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并着重讨论了这个时期各个阶段谁为宰相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