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净土宗根本道场在山西交城玄中寺,而早期道场并州大岩寺至今无人所知.笔者了解到,晋阳西山大佛所在开化寺后寺即为大岩寺.弘扬净土宗的三大师为昙鸾、道绰、善导.史载昙鸾大师初修净土法门在并州大寺,即并州大岩寺,后到交城玄中寺.县鸾大师寂后,道绰大师继之,初修净业在太原蒙山开化寺.后到交城玄中寺,精修弘扬净土教义.善导大师在玄中寺师事道绰大师,专弘净业.道绰大师寂后,善导大师到当时帝京长安光明寺,大弘净土法门,寂后葬于神禾原,即今之香积寺.之后,净土法门日益广大,东传日本,成为佛教中很有影响的大宗派.三大师弘扬净土始于昙鸾,道绰继之,善导发扬广大.而昙鸾、道绰二大师初修净土实在一寺.道绰大师初修的太原蒙山开化寺即昙鸾大师敕住的并州大岩寺——并州大寺.  相似文献   

2.
唐代折冲府“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其中,“每校尉,旅帅二人,每旅帅,队正、副队正各二人”。可见,团、旅、队、火为折冲府的基层组织,团之校尉、旅之旅帅、队之队正、队副为折冲府的基层带兵将领。既然如此,他们的官称性质如何?[日]西村元佑根据大谷文书第一二六号认为:唐代折冲府队副有上、中、下三等,因此推测折冲府校尉也有上、中、下三等;如果是上队副,就是从九品下的职事官,如果是其以下的队副,则是流外官了。大陆学者李方认为:折冲府之中府或下府“队正也应无品级,校尉则为品官”,“旅帅以下非官员”。以上学者的观点存在出入,事实上,“诸卫和折冲府的校尉、旅帅、队正、副队正是卫官”。  相似文献   

3.
<正> 继劳泾原《唐折冲府考》,又有罗振玉《唐折冲府考补》、《唐折冲府考补拾遗》及谷霁光《唐折冲府考校补》,唐折冲府之名目庶几乎大备,然非谓于斯已尽矣。今见近年出土之唐代碑志,复检得“辅贤”、“汾阳”二府可补《新唐书·地理志》并劳、罗、谷三文之阙,更有“善训府”可确知其属州,兹考而补之。  相似文献   

4.
鹿善墓位于咸阳市渭河北岸的洪渎原上.洪渎原是距北周都城长安最近的一座原,渭河上的桥梁将都城和原紧密联系在一起.北周的皇陵以及高等级贵族、官吏墓葬均埋葬于此.鹿善葬于此地与其家世显赫及本人跟随周武帝平齐、阵亡并州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边方村的隋鹿善夫妇墓进行了发掘.该墓为斜坡墓道、五天井的双室土洞墓,平面呈“中”字形,墓葬外围有围沟环绕.墓内出土有陶俑、墓志等.鹿善北周建德五年阵亡于并州葬于洪渎原,隋开皇十五年夫人刘氏合葬于此.  相似文献   

6.
唐代河北道是否设置折冲府是史学界在研究唐代府兵制度时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玉海》所引苏冕《会要》所谓"河北之地,人多壮勇,故不置府"这一段文字。许多学者根据唐代河北道确实有设折冲府的历史记载推断苏冕《会要》的文字有讹误。实际上,苏冕《会要》所记载的为唐太宗贞观十年全国各道增置折冲府时于河北道不增置新的折冲府而只是保留其原有的"旧府"这一历史情形,这样做的原因应当是秉承"居重驭轻"的统治思想以及顾忌到河北地区"人多壮勇"的地区实力。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阿斯塔那221号墓出有一件《唐前庭府员外果毅沙钵□文书》,中有"前庭府员外果毅沙钵□"十字。阿斯塔那501号墓出有一件《唐某团番上兵士残文书》,中也有"员外果毅"四字。这两件文书都明确记载了"员外果毅"这一官号。"果毅"是唐代折冲府所属官号。《新唐书·百官四上》诸卫折冲府条称:"每折冲府……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是每折冲府"果毅"定员为两名。"员外果毅"这一官号史籍却未见明  相似文献   

8.
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续周晓薇王其礻韦对唐代折冲府逸名的搜讨考校,笔者曾撰《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①一文,补得《唐志》所逸与前贤考补②所未及之府名计四十七府。嗣后,在检读唐墓志过程中,有零星所见,辄随手考校而札记之,迄今竟又新得十府,因联缀成篇,续于前文。...  相似文献   

9.
正谷霁光《唐折冲府考校补》(《禹贡半月刊》第3卷第4期,1937)载梁州有折冲府四,光义府是其中之一,西魏时改南郑县为光义县。《两唐书地理志汇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沿袭谷霁光之说。张沛《唐折冲府汇考》(三秦出版社,2003年)对梁州是否有光义府存疑,西魏改南郑县为光义县,当时梁州刚刚归顺西魏,府兵制当没有在梁州设置。关于西魏时改南郑县为光义县,《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都有记载,王仲荦《北周地理志》更是汇集了关于光义县的传世史料。  相似文献   

10.
唐李进忠墓志是新出材料,志主作为昭义军的中级军官,其志文为研究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形势及藩镇的军队组织体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志文中所保存下来的古村名也为地方志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最珍贵的是,此墓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史籍上未见记载的折冲府——涬源府,是对唐代折冲府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阗威上将军新疆省长兼督军杨公墓志铭》:原配谢氏,继配冯、崔、陈氏。 《新疆省政府主席杨公行状》:嫡配谢氏,继配冯氏、崔氏、陈氏。  相似文献   

12.
唐折冲府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全唐文补遗》第一至八辑及最近新出的《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的记载,在前人研究唐代折冲府的基础上,新增补了19个折冲府,并对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重复、错讹现象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13.
力子 《东南文化》2012,(4):81-88
在南京江宁将军山明代黔国沐氏家族墓区发掘的74JJSM3,尽管只葬入了男性墓主,但仍以出土众多珍宝类随葬品而备受瞩目。考古工作者根据出土墓志将墓主推断为黔宁王沐英十世孙沐睿。通过对墓志残存文字的辨识,可知74JJSM3的墓主应是沐睿之子沐启元。沐启元于崇祯元年被其祖母毒死,后仍被朝廷准予公爵之礼风光大葬,故拥有家族荣誉性质的墓制以及包括天启银币在内的众多珍宝类随葬品皆在情理之中。由于沐启元妻陈氏死于明亡之后,故74JJSM3最终只葬入男性墓主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74JJSM3墓主的确认,对于了解、印证明代后期沐氏家族诸位族长的谥号、字号、文学成就及其家族史事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再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①,检得唐代折冲府逸名凡四,曰崇训、丰仪、恒农、司。遂踵继拙文《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②及《唐折冲府考核补拾遗续》③,再缀续篇,以为补苴。崇训府贞观十四年《□孝长墓志》云志主孝长“出身崇训府队正”。案:“崇训府”,《新唐书·地理志》(以下简称《唐志》)无,前贤文字亦无补④,今续补之。咱不知其隶何州府。又,罗振玉《唐折冲府考补》(附隋兵府)引《唐赵才墓志》“父弘略,隋崇训府司兵”,补有崇训府名,今据此墓志,知崇训府在唐初依然存在。丰仪府龙朔元年《唐故游击将军左领军丰仪府果…  相似文献   

15.
唐折冲府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经原、罗振玉、谷霁光三家曾利用各种文献与出土的金石、墓志等对唐代折冲府予以补校和研究,而后,随唐代墓志的大量出现和整理,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此问题,并相继发表了一些相关论文。笔者继之,据新刊唐代墓志及所见文献等,依前人之成例,对唐代折冲府略做补考。  相似文献   

16.
宗泽墓     
宋代抗金名将宗泽之墓,座落在镇江市风景秀丽的东郊京岘山北麓。新中国成立后,宗泽墓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宗泽,字汝霖,浙江义乌人,他文武兼备,富有韬略,一生为官清正。北宋宣和元年(1119),任职南京,被人诬陷,削职后居住在镇江达四年之久,夫人陈氏病殁葬于京岘山。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进犯,六十九岁高龄的宗泽奉命出任河北义兵都总管,解京城开封之围,屡败金兵,金人敬畏,称他“宗爷爷”。宗泽于七十岁去世后,由其子宗颖,学生岳飞护柩至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京岘山。  相似文献   

17.
郑嘉励  郭勇 《南方文物》2006,(4):41-41,31
湖州市博物馆藏有一方刊有“酆都山真形图”的南宋墓志,长、宽约37.4厘米,厚7.6厘米,太湖石质(图一)。其文曰:考姓陈氏,讳□之,字君玉。世居吴兴乌程旧馆。父良厚,武经大夫,妣宜人钱氏。娶张氏,赠孺人,俱葬乌程妙喜西山。考生于乾道癸巳三月二十二日,卒于嘉熙戊戌十二月十三日,  相似文献   

18.
屠各不是南匈奴后裔,但并州屠各的确融合到南匈奴之中。两者的区别在于南匈奴最初由塞外进入“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后又“徙居西河美稷”,最终辗转迁入并州;而屠各一直居住在西河属国,当南匈奴徙居西河美稷后,屠各曾与南匈奴长期为邻,并与南匈奴一道迁移到并州。西河属国的屠各是汉武帝时安置在西河属国的。《晋书·北狄传》将屠各看作南匈奴后裔并认为屠各与南匈奴一道入居塞内,的确失之偏颇,但却道出了部分屠各与南匈奴一同进入并州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山西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其风味独特、品种繁多、工艺讲究的面食堪称天下一绝。山西人不“闭关自守”,带着正宗的乡味闯入京城。这就是并州风味面王快餐厅的开张。 并州,太原的古称。并州风味面王快餐厅是太原山西老陈醋厂北京经销处本着以店养店的  相似文献   

20.
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三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劳经原、罗振玉、谷霁光三家利用史籍及唐代墓志对唐代折冲府名号及数目增补考订以来 ,新出之唐人墓志又何啻数千 ,可藉考补而已散见于今人零拾星录者实非个别 ,笔者亦留心继踵 ,勉力续貂 ,已发表三篇有关文章 ,共补遗并考校折冲府计六十一府。今又检获三十余府 ,因再撰续篇 ,以为补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