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索代,出生在闻名遐迩的拉卜楞镇的一个藏族家庭,50多岁的他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学毕业后,正值“革”开始,索代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来到了牧区,在夏河县科才乡跟牧民生活了4年,在那极其艰难而复杂的岁月里,他当过牧民,任过民办教师,干过赤脚医生,其间吃了很多苦,但藏族人民的朴实、善良、勤劳、豪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也是在那几年里,他对牧民的风俗习惯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藏族的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都认为藏族文化跟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把藏族文化跟佛教文化等同起来,则是明显的谬误。 藏族的历史纪年跟汉族相同,都采用十二种动物来纪年。这些动物里唯有龙不是人世间实有的动物,而是人的观念的外化,或者说人用想象创造的,故可暂名之为“龙的文化”。 “龙的文化”似乎跟佛教没有亲缘关系,而跟原始苯教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 苯教的龙 信仰万物有灵论的苯教,把宇宙间的高等动物分为三类。地上的人,山林  相似文献   

3.
Editor‘s Note: Dorje Zhaxi in Garze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used to be the living Buddha of the Zuqen Monastery, number two monastery of the Nyingma Sect. But he didn‘t reside in the monastery,instead spending his time in the Tagong Grassland helping his welfare school and Buddhist institutes. People call him “Living Buddha Dorje Zhaxi”.  相似文献   

4.
说起土登彭措,第一次见到他的十有九人都对他产生过—种错觉感,从他的外表特征和衣着,特别是听到他那口流利的外语后,几乎没有人怀疑过他不是—个“正宗老外”,更没有人相信他是从甘孜州德格县八邦乡上八马村的—个普通牧民家走出来的地道康巴娃。  相似文献   

5.
When I was gathering materials in Zhanang County in Shannan in July 1981, I got to know that there was a young man named Kezhub in Gyiling Township who had collected lots of folk tales, folklore and ballads.  相似文献   

6.
In July 1972, tw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assigned to work for the Tibet Teachers'School, which had just resumed enrollmentamid the devastating "cultural revolution"(1966-76). They were Cewang Jigmei and his wife,Zhang Tingfang, a 1970 graduate from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of Peking University. The schoolwarmly welcomed the news.In October that year, Cewang was promoted tohead the Tibetan Language Teaching Office. Underhis leadership, the Office worked out supplementary teaching mate…  相似文献   

7.
Many eminent monks and Living Buddha‘s were born in Deqen. The 2nd Living Buddha Summo was one such.  相似文献   

8.
陈新 《丝绸之路》2003,(11):49-52
初夏的一天傍晚,微雨霏霏,紫气氤氲。“千岩迤逦藏幽胜,万树凝烟罩景奇”的云南丽江古城如空谷幽兰,更加诱人。  相似文献   

9.
Zekang Qamba Tuwang was a well-known person around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and once served as the first chief of the Lhasa Calendaring Center(called Moinzekang in Tibetan) and as the private medical doctor of the 13th Dalai Lama.  相似文献   

10.
我要回到拉萨如果没有看过中国西藏文化周艺术团在泰国北部城市清迈的演出,霍华德·格里夫斯可能会一直认为自己的西藏之行没有什么缺憾。“为什么我在西藏没看到这样的歌舞表演?”这位73岁的美国教育学博士见到记者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多少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经过交谈才明白,  相似文献   

11.
林枫  江严 《文史春秋》2004,(9):55-57
杨丽萍,云南大理白族人。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人。她1971年进入西双版纳歌舞团,此后在台上舞了33年,台湾及东南亚的观众称她为“舞神”。杨丽萍的艺术感悟力极强,独到的艺术思维方式和真实的生活体验,造就了这位个性独特的舞蹈家。  相似文献   

12.
13.
长林寺在闽南诏安县境,因其“开山僧”万五道宗是清初天地会主要创始人,而备受海内外史学界关注。长林寺今圮,所幸寺中尚存二碑,一为《长林寺记》,一为《长林寺弟子报恩题名志》,是研究天地会起源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4.
王森然的条目在1979年版《辞海》和】982年的《辞海(增补本)》上均告阙如,1989年版仅有”中国学者”等十余字,1999年版才新加了百余字,特别是有了“早年投身五四、五卅等运动,在华北、陕北、山东、绥远传播新文化和进步思想”,以及“学识渊博,于教育、文学、史学、艺  相似文献   

15.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北京蒙藏学校开始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至今已近八十年。其间,可用的研究史料基本停留在为数不多的几篇回忆文章,使得不断发表中的论文、列有"北京蒙藏学校"辞条的各种工具书辞典中,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少得可怜。其中,对于该学校的成立缘起众说纷纭,错误百出,却不存在学术意义上的此是彼非的讨论。本文尽可能详细地梳理相关各说,认为:北京蒙藏学校实由前清四所旧学,即咸安宫蒙古官学、唐古特学、托忒学及理藩部蒙古学改设而成,与其他边疆教育机构并无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邱健 《炎黄春秋》2004,(8):74-76
在笔者的故乡江苏南通市早期著名实业家张謇的故居中,陈列着一幅精美绝伦的艺术绣品:画面上风沙滚滚,城堞逶迤,终年积雪的长白山遥遥在望;在茫茫的旷野中,孤独的牧羊人凝视着低头吃草的羊群……这幅给人以特有的古朴、苍茫之感的塞外牧羊图,就是我国近代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女士  相似文献   

17.
西行二题     
雷涛 《丝绸之路》2004,(8):19-20
三危佛影这是一个夜晚的世界。当所有的光辉失却了热量,大地开始静默,人却活了起来。白天的敦煌属于自然,属于沙,属于太阳。一切生命在自然无情的炙烤下,显得如此脆弱而无奈,任由阳光奏响风干的音乐;夜晚却不同,当天际拉开夜的序幕,人却获得了生的自由。芸芸众生得以在自然间寻  相似文献   

18.
张万荣(1895年—1949年),乳名万寿,字仁甫,太原市尖草坪区宇文村人。父亲为太原粮店工人,母亲略有文才,对子女读书十分关心,并亲授学业。张万荣在母亲教导和支持下,读私塾,粗通经史。宇文,鲜卑族,复姓。相传明代鲜卑族姓宇文者曾在此居住,故村名亦为宇文村。村东北里许地有碧天  相似文献   

19.
兰州印象     
在我多次的西部之行中,到的最多的城市应数兰州。因为不仅西去敦煌、新疆要过兰州,去青海西宁、宁夏银川,兰州都是必经之处。  相似文献   

20.
无言的高昌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吐鲁番和哈密往往被看作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就是另一个的影子和参照。说实在的,把吐鲁番和哈密共同视为新疆的东大门可能会更恰当更客观。两兄弟无论从地域共性还是文化共性讲,身影往往相叠。东天山脚下的这两个绿洲这两个盆地在丝路文化上所沉淀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