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裕县友谊乡三家子村,是清康熙年间由驻守齐齐哈尔清军计石出哈剌(计姓)、托扣勒哈剌(陶姓)、莫勒吉勒哈剌(孟姓)三姓所建。这里至今仍保留着满族的语言、风俗和建筑等,曾吸引不少中外学者注目,並前往考察,是研究满族历史、风俗、习惯和语言的好地方。三家子又称“依兰孛”,最初只有计、陶、孟三姓。后来虽然增加了关、吴、富,赵、白等姓氏及汉族人口,但名称一直沿用未变,仍为满族集居的村落,而且仍以计、陶、孟三姓居多。撇开三家子历史不谈,本文仅就三家子陶姓的族属做一考证。如有不当,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其一其 三旧驰征鞍试臂鹰,今拴围犬尚狰狞。屯中不乏神跤手,言下羞煞太瘦生。碧草红花映浅潭,阜雕高瞩费盘桓。只因身到边墙外,始想夫余别有天。②其 二其四近岸离离草没腰,威孤款乃水声高。蓦然瞥见江边客,频沼登船上后梢。①尚武依然胜属文,谁云全泯旧精神?屯民不愧晓骑后,竞起参加解放军。③ *金启徐先生,满族,内蒙古大学教授,女真文专家。《三家子屯郎事诗》为其一九六一年赴我省富裕县三家子屯作满族历史与生活调查时所写,这是其中的四首。 ①屯临嫩江江叉.偶往闲步.屯民即招呼上船。 ②嫩江沿岸风景绝佳,草色碧绿,凡有水泡子处四围长…  相似文献   

3.
《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三家子屯调查报告》德译本序言[意大利]乔万尼·斯塔里齐木德·道尔吉译欧洲的东方学家对于满洲语的功用不仅持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对“纯粹”的,也就是说未汉化的满洲人的是否存在也各持已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早在世纪更易时期,当俄罗斯学...  相似文献   

4.
现代的满族语言主要保存在我国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是我国满族祖先的最早发祥地,又是我国满族语言的最后保留点,因此,要研究现代满族的语言及其与历史文化的关系,黑龙江省无疑是一个最为理想的地区。 最先对现代的满语及其文化进行调查研究的,是我国著名满学专家金启孮先生。他曾于1961年8月赴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乡三家子屯考察,对当地满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民俗风情、宗教仪式、语言文字和民间传说诸方面做了详尽的调查,其研究成果以《满族的历史与生活》这样一部专著的形式发表,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德文版1984年于汉堡出版。近年来随着满族人民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满族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也日益为更多人所瞩目,热心于学习满族语言文字、了解满族历史、民俗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通过《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一书的介绍,人们开始知道,在遥远的嫩江边上,至今还有会讲满语的八旗兵后裔在那里聚居。于是,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有许多中外学者去那里进行实地考察,陆续发表过一些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笔者于1985年、1987年和1988年三次赴黑龙江省考察,北自黑龙江源头洛古河口,南至嫩江沿岸黑龙江将军衙门故地,东达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凡九个县(呼马、爱辉、孙吴、逊克、嘉荫、罗北、嫩  相似文献   

5.
《满族古神活》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优秀图书,也是我国首次出版的满语神话汇集。书中收录的大部分神话故事,都采自黑龙江三家子屯,发表时,用满文与国际音标作记录,用罗马文字转写,并用汉语作了译注,是一部用四种文字写成的书。这部书稿,是继辽宁省民族研究所乌拉熙春《满语语法》、《满语读本》之后的第三本著作。正象孙英年老人所说,“它的问世,对于满族文学、满族语言、满族习俗及宗教诸方面,无疑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见《满族古神活·序》)本文仅就《满族古神话》在民俗学方面的价值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大五家子一带是满族的聚居地,这里的满族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风俗习惯,其中较为显著的表现在祭祖和丧葬习俗上.而这方面习俗又主要表现在杀猪祭祖和丧葬上使用独特的红幡和满族棺材.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对其操作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7.
晋江县龙湖乡衙口村和粘厝埔的粘姓满族群众一直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在全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有较大改变,但至今未能完全脱贫,症结何在呢。最近。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一 衙口村粘姓满族群众46户251人,粘厝埔93户530人,他们及其祖辈主要以农为业,纵观其历史发展过程,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庐客 《宁夏史志》2004,(4):42-48
在宁夏的历史沿革中,银川市先后作为新、旧宁夏省的省会城市,现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又是中国历史化名城之一,更是西北新兴的名旅游城市,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那么,“银川”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呢?是什么时候叫开的呢?它又有哪些含义呢?下面将笔的看法介绍给广大读,以求指教。  相似文献   

9.
每年早春,布谷鸟在山野里、村庄里“布谷,布谷——”不停地叫着。有的农家贪闲不出工,它就不飞走,一直叫得口中吐出鲜血。“唉唉,怪可怜哩!”大爹一边说一边赶紧扛起锄头;大嫫一边抹眼泪一边背上包谷种子,对着布谷鸟高声说:“好姑娘,莫叫莫叫,我们去种包谷了!”布谷鸟高兴地飞走了。真怪,大爹大嫫为什么叫这长翅膀的小鸟儿“好姑娘”呢? 听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白族姑娘,名叫阿凤。阿凤心灵手巧,还会唱好听的山歌。阿凤心肠好,她同情穷  相似文献   

10.
满洲满族名称辨析(上)──纪念满洲定名360周年滕绍箴皇太极定名“满洲”,同其他历史定名一样,是个历史范畴,有其时代内涵。而“满洲’与“满族”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历史概念。令人难于分辨,多有混淆,现就这一问题予以粗浅的辨析。一满洲发展阶段的根本民族...  相似文献   

11.
曹德全 《满族研究》2003,(2):84-87,96
“满族八大姓”历来在民间有此说法,但这“八大姓”含义是指地位显赫还是指人口数量多?其中有何联系?本文通过《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等历史文献记载,论述了“满族八大姓”的来历。  相似文献   

12.
<正>哈尔滨这个地名,据档案记载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那时,在它的南面,有块通往阿勒楚喀(阿城古称)的地方叫香坊,从17世纪起就名声显赫起来。其原因是由“两坊”发展起来的。一坊是在嘉庆年间的“京旗移恳”时,不少满族、汉族人来到此地,他们用柳条和蒿草搭成茅  相似文献   

13.
满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王朝,奠定了中国今日版图,发展了中国文化,在其从长白山走向中原的崛起过程中形成了“满族精神”. “满族精神”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创造了历史文明,积累了历史发展动力. “满族精神”概括起来共有四个方面:自强进取的奋斗精神,从肃慎到满族,顽强进取;继承与开拓并举的创新精神,将继承中国历史传统和满族自身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进而发展创新;巴图鲁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满族崛起时反抗民族压迫的顽强精神升华为抵抗外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涵盖继承、团结、包容、借鉴和学习等内容.“满族精神”具有厚重的当代价值,对我们今天有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在众多的鸟类中,乌鸦的名声最差,被视为不祥之物。因此有"乌鸦叫,祸来到"的谚语。大家在交谈中,当有人说的话带有不祥之意时,别人就会批评他是"乌鸦嘴"。不过,历史上乌鸦曾被封为"吉祥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据史料记载,当年满族某氏祖范察遇险,为逃避追捕,藏于一片大树之下。追兵至,远  相似文献   

15.
在清史和满族史的研究中,考查努尔哈赤创制的八旗,自然究及它初期所由来的牛录制度。牛录是来源于明代女真族(满族前身)人的射猎组织。以后,牛录又有了军事、行政组织的职能。 努尔哈赤创制八旗,“牛录”是基层单位,五“牛录”立一“甲喇”,五“甲喇”立一“固山”,满洲八旗共八“固山”应该指出,八旗制度和金代猛安谋克制度是有一定因袭关系的。但以上需要弄清的问题,从金代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中却找不到因袭的痕迹。那么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哪里呢?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谜团。弄清这个谜团,对我们认识满洲八旗制度和入关前满族社会的真实面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按照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世界、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财富,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称劳动人民为衣食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是人们的共识。但为什么又有“父母官”之称谓呢?带着这个问题,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原来这个“父母官”之称谓,是出自两汉时期南阳郡的两位太守,一个叫召信臣,一个叫杜诗。  相似文献   

17.
正谈到祖国惊人的巨变时,怎能不联想到我们村庄的变化呢?我的村庄在黄河北岸、中条山下的山西省芮城县南卫乡,名字叫东岩西村。这个名字里有"东"字,还有"西"字,太令人费解了。村中的老年人说,"先有龙岩寺,后有岩西村"。意思是说,龙岩寺建立在前,岩西村成立在后。那座颇有名  相似文献   

18.
老舍民族心理刍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纪新 《满族研究》2006,1(3):94-110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其负面作用之一,是将满族与清朝廷视为一体,从而否定了满民族。满族社会变迁对于作为文化人与文学家的老舍其民族心理的形成及走势,构成了既潜在又具有某些决定性的制约,它或明确或隐约地作用于作家的文学活动。他一生关注和书写着北京及各地满族同胞的命运,描写虽未标明民族身份却又明显带有满人特征的形象,来为自己的民族洗辱辩诬。老舍既非政治家亦非哲人,他很难跳出本民族正在遭难的小圈子去“放眼大局”,却选择了与本民族民众同呼吸、共进退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让老舍民族心理备受折磨的,莫过于本民族被看成是个缺乏爱国精神、不乏卖国记录的民族,他用作品中的同胞形象更用自己爱国者的一贯行动,来显示本民族的爱国传统。满族文化人反感于民国时期的道德颠覆,将“洁身自好”确立为处世准则,老舍亦如此。为了让社会上重新认识满族,他在晚年创作中正大光明地状写满族。其笔下人物所述“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正是满族人带着自我临终关怀性质的“天问”。  相似文献   

19.
二 满族与旗人 在有清一代,凡被编入八旗及旗下各类人口均被称之为“旗人”,他们自己也以“旗人”自称之。未被编入八旗及未成为旗下人口的汉族人口则被称之为“民人”,他们自己也以“民人”自称。而绝少有满人、汉人之别,故有“只辨旗民,不分满汉”之俚语。 旗人是满族共同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称谓。 上面笔者着重论述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大量的汉族人口被满族共同体吸附成为旗人的几种主要方式。下面拟就成为旗人的这些汉族人口在经济生活、政治待遇、语言文字、生活习俗、民族自我意识等方面与满族的异同作一简论,以说明这部份汉族人口与满族共同体发展壮大的密切关系。换之言,即论证这部份汉族人是怎样潜移默化成为满族一部分的。  相似文献   

20.
斑鸠有两种,个子小些的叫“小乖斑”,个子大些的叫“大憨斑”。小乖斑叫起来发出“谷嘟嘟嘟!谷嘟嘟嘟!”的声音;大憨斑的叫声则是:“毒哩!毒哩!”大憨斑为什么要这样叫呢?说起来还有个故事呢。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大憨斑有一支声音非常好听的笛子,吹奏起来,那笛声有时象大热天吹的凉风,有时又象大浪冲击着顽石,有时则象滋润着泥土的春雨,有时还象山谷里老虎在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