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亮 《文物世界》2010,(3):66-72
<正>古俑是中国古代明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俑的使用是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所以它真实负载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信息,也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不同时期人们审美习俗变迁的轨迹。汉、唐是中国古代社  相似文献   

2.
河南陶建筑明器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处中原。历代王朝多在此建都,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其中,陶建筑明器即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研究古代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以及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河南是我国出土陶建筑明器较多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陵县万佛洞,是陕西省现存宋代比较典型完整的石窟之一,对研究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很有参考价值。1956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已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了摄影,测绘、拓印和纪录。古代建筑修整所张智同  相似文献   

4.
《旅游》2004,(3):33-35
隆兴寺在河北正定县,北京南面260公里处。它始建于隋代开皇六年(586),宋代开宝四年(971)扩建。寺中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珍品,称得上是宋代文化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5.
南方宋墓出土盘口瓶和多角坛的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随葬用品,大致可分为实用器和明器两种类型。实用器,如日用陶瓷器、漆器、铜镜、文具等,一般为死者生前喜好之物;明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为死人而设置的迷信压胜之物,另一种是反映死者生前生活情况的奴仆  相似文献   

6.
徽州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根据古书上的纪载,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情况,从时代上说,始于唐代,扩于五代,精于宋人,元明以后趋于鼎盛.从地区上说,先从吴(扬州)蜀(成都)越(绍兴)开始,到宋代,两浙地区刻书最盛,其中又以杭州为最发达;福建地区也盛,以建安为中心,如朱熹所说"建阳麻沙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又如叶德辉所说"宋代刻书之盛,首推闽中".四川地区,由成都南移,以眉山  相似文献   

7.
陶瓷雕塑的起源可追溯到陶器产生的时代,人们以最廉价和最易取得的粘土为材料,来描绘现实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陶猪、陶羊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陶塑艺术品。晋代青瓷谷仓上堆塑的人物禽兽可称为最早的瓷塑,不过那是作为明器埋葬于地下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供观赏的瓷玩。宋代吉州窑就是颇享盛誉的生产瓷塑玩具的窑口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汉墓明器看汉代农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器是我国古代专为殉葬而仿照实物制成的殉葬品和各种器物,如灶、盆、壶、案、杯、化妆盒、饮食用具、家具、农具、手工用具、钱币、珍宝、水田池塘、车、船、各种人与动物俑、建筑模型等。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木”,深受儒家厚葬思想的影响,故成为出土明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时期。明器是死者生前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明代墓葬随葬的模型明器主要有木俑、木家具、铜锡器三类,其中帝陵、藩王、公侯等墓葬的明器由官方提供,基本与文献记载相符合,等级差异显著。民间随葬明器则多依宋代以来传统。从总的趋势来看,明代墓葬中明器渐趋粗糙,使用率下降,已接近其发展尾声。  相似文献   

10.
方国兴 《南方文物》2002,(1):40-42,110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推行教育改革,发展官学,使宋代教育为之一振,为我国古代教育史写了光辉的篇章,对于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俑名试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古》和《文物》上曾有一些报告、图录、报导文章,把古代墓葬中出上的动物一类的"明器",称作马俑、牛俑、羊俑、鸡俑、狗俑、猪俑、骆驼俑……或总名之为动物俑或兽类俑。我认为这样的称呼动物类"明器",是不太恰当的,理由是:俑在古代文献  相似文献   

12.
明器是古人下葬时的随葬器物,一般用陶瓷木石制作,也有金属或纸制的。出土明器是考察历代社会风貌、葬俗文化和雕塑艺术的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济南闵子骞墓苑东汉墓、奥体中路东汉墓和药山东汉墓均出土了大量随葬明器,种类十分丰富。这些陶制明器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贵族、地主阶层的日常生活,也全面展示了建筑形式、饮食文化和畜牧业水平。同时,了解东汉陶制明器的制作工艺对研究后期瓷器的生产工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灵宝张湾汉墓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72年,我馆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在河南省灵宝县张湾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图一)。其中有四座汉墓(编号为墓2—墓5),当是东汉后期弘农杨姓豪强地主的墓葬,出土了一批精致的绿釉陶明器,如楼阁、仓房等建筑模型,制作出色,特别是陶桌和箸、棋完整的六博俑,均属罕见。陶桌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桌的明器。现将这四座汉墓的具体情况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陶塑艺术的出现虽然晚于日用陶器,但是,从雕塑艺术发展史来看,它乃是中国古代雕塑的前躯。陶塑艺术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一直至唐代,不仅佳作连年问世,而且高峰迭起。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新石器时代直至汉唐的陶塑艺术,代表着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流。新石器时代的陶塑已颇具艺术魅力。夏商时代的陶塑艺术又有了显著的进步,以极其简练的手法,出色地塑造出日用陶器的造型。进入战国时期以后,由于厚葬风气的盛行,陶塑的主要用途便发生了变化,它从欣赏品衍变为随葬的明器,它的品种随之不断扩大,制作方法日趋丰富。因此,在战国、秦汉乃…  相似文献   

15.
耿庆刚 《文博》2012,(2):17-22
汉代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高峰,由画像砖石、壁画、建筑明器等反映的汉代民居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建筑类型、结构形式、建筑各部等中国古代居住建筑的整体与局部,几乎均已具备,因此,我国古代的各种类型民居,在汉代已基本成熟且已定型院落布局、结构同样如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汉画像砖石、壁画中的院落形象、院落模型明器以及院落遗址等进行整理,对其结构、布局进行分析,探讨其特征及主要构成部分空间位置关系,并结合文献对其反映的社会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基本局限于绘本地图,对于数量庞大古籍中作为插图存在的地图缺少重视,其中以"十五国风"为主题的地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一主题的地图在宋代以来的古籍中长期延续,但又不断发生着变化,对其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绘制年代的判定与绘本地图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十五国风系列地图的分析,说明印刷术造成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在宋代的爆发性增长,并且彻底改变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积累和发展进程,但与今天创造知识的速度相比,中国古代创造新地图(知识)的速度依然是非常缓慢的。  相似文献   

17.
何赵云 《沧桑》2010,(5):121-122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宋代则是古代监察制度系统化和完善化的时期。其既加强了中央监察体系,又进一步强化了地方的监察力度,设置路一级的中央派出行政机构,又赋予了路级转运使监察权力,确立了上监督下、下监督上、左右互相监察的体制,是宋代的一大特色,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文以此为基点,通过对宋代转运使的监察职能及其作用的初步研究,阐述宋代地方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监察体系发展、完善所起的作用,为我国当代行政监察制度及现代化法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有着很高的成就,是世界历史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从现存的大量的雕塑艺术遗产来看,中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陶俑、陵墓雕刻和佛教造像三个方面,而其美学特色却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索。一、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的雕塑艺  相似文献   

19.
<正>汉陶明器是汉代用于陪葬的陶土制品,于此所言背景,可稍稍回顾一下陶土制品的前史,而明器,在那时只不过是日常用品或仪式用物而已,或为典礼,或为生活,或为装饰,并未专意用于陪葬,大致到了秦汉,陶土制品才正式用于明器一途。在陶器发明前,先民们的谷物或其他食物烹制采用的是"石烹汉陶明器的产生背景  相似文献   

20.
王瑞霞  周麟麟 《文博》2009,(6):371-386
近十几年来,青州陆续有龙兴寺佛教造像和香山汉墓彩绘陶俑出土。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彩绘保存较好,且数量很大。通过对山东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彩绘文物的色彩、纹饰等的统计,让我们对山东的彩绘陶质和石质文物的艺术特色有一个综合认识。陶质彩绘文物自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经历了由实用器到明器的转变,到两汉时期发展到高峰,中国雕塑的最大特色之一塑、绘结合成熟了,对其后的雕塑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隋唐以后,彩绘陶质明器渐渐走向衰落。目前彩绘石质文物在山东最早见于汉代画像石,在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上得到极大发展。继承了汉代陶俑塑、绘结合的雕塑形式,将外来的宗教艺术中国化了,其细腻的刻画,对形体比例的准且把握,使中国的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