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书院是古代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或称书屋、书斋、书堂等。古代福建书院发展历程,与福建经济、教育的发展同步。据目前所见文献记载,福建之书院,始于唐代,直到清末,福建历代所建主要书院(不计正音书院)共近750所。(一)唐代福建见诸于文献记载的书院有20多所,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中一些著名的书院对后世影响极大。最早的书院是漳州的松州书院,唐景龙二年(708年),漳州刺史陈元光之子陈珦于距今漳州市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书院始建于唐代,约有5所。宋元时期,达156所,著名的有金华丽泽书院、慈溪慈湖书院、杭州西湖书院、婺州正学书院等。明代浙江书院有170余所,其中较著名的有杭州万松书院、绍兴甬上证人书院、余姚姚江书院等。清代浙江书院更多达400余所,著名的有杭州崇文书院、紫阳书院、求是书院、诂经精舍等。浙江书院对浙江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曾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著名学者吕祖谦、陈亮、叶  相似文献   

3.
明清徽州书院的官学化与科举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徽州书院官学化的途径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 ,形成于唐、五代 ,发展于宋、元 ,兴盛于明、清 ,前后存在了一千多年。书院发端于私学 ,原属于官学系统之外的教育机构。但在古代专制制度的社会条件下 ,书院从它建立的时候起 ,就很难逃脱官学化的命运。徽州书院自然不能幸免。现在的问题是 :书院的官学化到底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学术界的一般观点是 ,“官府对书院掌教聘任权的控制” ,“官府对书院经济、田产的控制和干涉”是书院官学化的两个主要途径 ① 。如果说这是就全国书院官学化的一般情况而言 ,那么徽州书院却并…  相似文献   

4.
清代虽有过压抑汉族士人书院的短暂时期,但总体上采取的是宏观规范、控制和积极疏导、支持与鼓励的政策。有清一代书院获得了巨大发展,其普及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书院三大事业之一的藏书也有了很大发展,呈现出空前的辉煌盛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清廷及地方各级官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书院创办人、负责人及院中师生和社会乡绅仕宦的捐助:三是书院刊刻、出版业的发达:四是书院发展及文教事业兴盛的带动和内在要求;五是清代朴学兴起的推动。  相似文献   

5.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最初只是收藏、校刊书籍、辨明典章的地方。五代时,由于战争的影响,官学衰废,士子苦无就学之所,于是自动择地读书。一些学者在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下,选择风景优美的山林名胜之地,作为“群居讲学之所”,出现了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书院的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不少有名学者讲学其间,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聚众讲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书院这个名称最早始于唐代官方,指的是朝廷收藏、校勘书籍的地方。作为教育机构的书院,实际起源于私学。宋初著名的书院差不多都是由唐末五代的私人读书讲学之地发展而成。宋初统一海内,民生安定,读书士子纷纷要求就学读书,国家也正需要大批治国人才,但当时朝  相似文献   

7.
书院之名昉于唐代开元年间,书院之实源于春秋私学,经盛唐吸收修书院与官学藏书、讲学两项优长,晚唐产生实体书院。成熟书院特征为学校性质、从事终结性教育和兼容精神。考查现存资料最祥出现时间较早的唐末东佳书堂,认为东佳书堂已经完成了传统私学向书院的过渡。书院起源时间应在晚唐,唐末初具规模,也较为普及。  相似文献   

8.
正位于赣西边陲莲花县闪石乡的复礼书院,是一所古老的学府,是王阳明心学的传播之所。在明清时期,其影响很大,乃人文胜地。复礼书院由明朝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刘元卿创办,始建于明朝隆庆六年(1572)。复礼书院的组建,完全是民间行为。假如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所设立的讲学肄业之所。最早的书院可上溯到宋代四大书院,即白鹿、石鼓(一说嵩阳)、应天、岳麓书院。自明以后,书院为习举子业而设,数量愈增。清朝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从抚臣袁廓宇请,修复衡阳石鼓书院。嗣后各直省以次建立。直省省城所设立的书院,由政府拨给经费,供给师生膏火。书院师长,由督抚、学臣选聘德才兼备足为多士模范的人担任,并不分本省外省和已  相似文献   

10.
王立斌 《南方文物》2002,(2):102-103,38
鹅湖书院是江西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的发祥地。南宋时期的两次“鹅湖之会”奠定了鹅湖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的地位。牌坊,它是我国古代封建集权制度的一种集建筑与雕刻艺术于一体的门洞式的纪念性的建筑物,一般用木、石、砖等建材建制,古时多见于书院、寺庙、陵墓、宗祠、衙署、园林、街道等。牌坊的建造,一般是皇帝御批,再则是经当地官府逐级呈报,直至朝廷批准后,方可建造。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8月9—11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书院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明清史重点学科共同主办的"明清书院文献与书院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会议围绕书院文献编纂与考订、明清书院相关史实考证、明清书院与学术及政治之关系等议题进行探讨与对话。陈时龙共考证了明代96种书院志,对其记载对象、作者、卷数、编纂时间、体例等均进行了详尽考察,呈现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明代书院志专题目录。刘艳伟通过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书院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制度。自唐代出现书院,至清朝末年废书院,书院制度存在达一千年以上。有学者统计,全国历代书院在6600所以上。书院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湖南是书院出现较早的地区。攸县光石山书院创建于唐开元以前,为中国最早的民间书院。随后书院文化在这方土地得到大的发展和繁荣,曾经的三湘四水、城镇乡村,皆见书院。湖南书院声名之大,得于湘水之滨的石鼓、岳麓书院。宋初有天下三大书院、四大书院、五大书院之说,岳麓、石鼓皆名列其中。南宋时期,二书院同为朱熹、张栻讲学之地,是理学研究与传播的大本营。明代王  相似文献   

14.
书院藏书是与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并列的中国古代三大藏书体系之一,在我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保存文化典籍、促进教育发展与文化传播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福建书院在内的唐和五代书院及其藏书事业在中国书院、藏书事业发展史上具有特殊价值。本文以唐和五代时期福建地区书院文献史料稽考、择例纪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书院,并以此为基础,探考唐和五代时期福建书院及其藏书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大致展现中国唐和五代书院及其藏书递嬗之轨迹和历史本原风貌。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今属贵阳市所辖的开阳县,在清代县城里就建了一所在省内较为有名的书院——开阳书院。书院之名"开阳",正好与今之县名"开阳"相同。从唐代就产生的这种集教学育才、学术研究、出版藏书为一体,类似于今天高等学府的"书院",其名称与所在地的政区名称相同者,实在是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笔者在上个世  相似文献   

16.
古代书院研究的新成果──《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评介彭术白新良先生的新著《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一书,近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对于中国古代书院予以研究的新成果。书院的建设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自唐代之后,书院即迅速地在各地扩展,在...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书院非常兴盛,在其不同的发展时期,历史教育均颇受重视。书院在教学中采用问难论辩、自学与指导相结合等方法,体现出书院自由开放、生动活泼的历史教学特色。在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宋代书院的历史教育和史书撰述所呈现出的义理化倾向,对于社会道德教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组织、教育机构。中国书院始于唐代,发展于五代,繁荣于宋代,延续起伏于元、明、清,最终废改于清末。书院教育持续一千多年,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与独特的历史地位。广东省肇庆市的书院始于宋,发展于明,极盛于清。乾隆时期,书院发展最盛。到清代后期,珠江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作为珠江流域主干的西江流域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书院剧增。位于西江干流中下游的肇庆曾是明清时期两广总督府驻地,是两广的文化教育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书院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上置丽正书院,聚文学之士:秘书监徐坚、太常博士贺知章、监察御史赵冬曦。或修书,或侍讲,使张学为修书使以总之,有司供给优厚。”(《通鉴》)可见当时官立的书院主要是为修书、侍讲而设。唐贞元时,李渤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南唐时,在白鹿洞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至宋时改称白鹿  相似文献   

20.
刘昌兵 《南方文物》2002,(2):52-54,47
依山傍水是白鹿洞书院自然环境的特色。白鹿洞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并称古代四大书院,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它位于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东南,现存元明清古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由于书院所处四面环山,俯视似洞,唐代江州(九江)刺史李渤曾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故名白鹿洞。南唐在此兴办“白鹿国学”,北宋时更名为白鹿洞书院。书院座东北朝西南,前有一溪,名贯道溪,水自五老峰的凌霄峰来,汇入鄱阳湖,溪南有卓尔山为屏障,书院后有后屏山,左有左翼山和回流山,右有五老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