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酋邦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酋邦”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奥伯格 195 5年根据他对美洲低地土著社会的民族学研究提出的。较早和较系统地提出并阐述酋邦问题的学者是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 ,他将原始社会依其社会演化阶段分为三类 ,即游团、部落与酋邦。“酋邦”一词很快成为一个时髦的概念 ,成为原始社会演变、社会复杂化机制的重要研究领域。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酋邦进而成为国家和文明起源研究的主要对象 ,并被剑桥大学的柯林·伦弗鲁称为史前研究的“新概念”。中国学者在 2 0世纪 6 0~ 70年代对此还一无所知 ,张光直的《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 ,1983年 )使国内读…  相似文献   

2.
易建平 《世界历史》2004,169(6):107-113
新进化理论 ,尤其是塞维斯的游团—部落—酋邦—国家和弗里德的平等社会—阶等社会—分层社会—国家这两种人类社会演进图式 ,受到了许多批评与挑战 ;当然 ,这并不妨碍新进化理论 ,尤其是塞维斯的酋邦学说和弗里德的分层社会学说 ,仍然是在相关学科尤其是在考古学中影响最为广泛也最有用处的学说 ①。在那些批评的声音中间 ,更多的学者仍旧对塞维斯和弗里德的基本理论抱有着持久的热情 ,正如我们曾经提到过的卡内罗、约翰逊和厄尔一样 ②,虽然他们也从各个方面对塞维斯和弗里德的学说进行了各种修订与补充 ,其中我们比较感兴趣的还有 ,克里…  相似文献   

3.
约翰逊和厄尔的人类社会演进学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建平 《世界历史》2003,4(2):81-90
在塞维斯与弗里德的人类社会演进理论发表之后 ,国际学术界进一步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与文化比较研究工作 ,其中引人注目的有约翰逊和厄尔的学说。本文介绍了他们人类社会演进理论的基本内容 ,着重分析了他们酋邦的定义 ,指出了其中在权力结构描述方面的不足 ,并使用中国材料予以了证明。本文结论是 ,他们的学说虽然并未对前人的理论有什么根本性的突破 ,但还是做出了一些重要的修订 ,这对于人类社会演进理论的深化研究 ,尤其是当前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研究 ,具有着不可忽视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吸引学者尤其是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诸多问题当中,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最容易让他们着迷.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探索,给出了许多各不相同的答案.19世纪下半期,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出了"氏族一部落一部落联盟一国家"的古典进化论模式.他的学说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其中有许多重要成果被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所吸收,是长期以来影响我国学者最深远的一种国家起源理论.在他的影响下,我国许多学者甚至把经由部落联盟到国家这种模式当成是早期国家形成的唯一的普遍演变方式(但是,实际上这是对其理论的误解).随着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其中较有突破性和代表性的要属"酋邦理论".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成问题一直是学界十分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以摩尔根、恩格斯为代表的古典进化论学者提出的“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的形成模式。后来,有人认为摩尔根、恩格斯所提出的国家形成模式并不完善,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又在20世纪60年代根据新的人类学资料提出了“队群-部落-酋邦-国家”的形成模式,很快波及全世界。在我国,有的学者在接受塞维斯新的国家形成理论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文化变迁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的一种客观存在,文化大概是所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复杂最有争议而且也是最令人困惑的概念之一.关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在前苏格拉底时期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近一二百年来,有关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文化学”.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蒌伯与克拉克洪在《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一书里,考察了以往人类学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Clifford Geertz为当今美国首席文化人类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自1970年起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人类学教授迄今。吉氏1926年生于旧金山,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先后任教于加州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自50年代起曾多次前往印度尼西亚和北非从事田野考察研究。主要著作有《文化的解释》(1973年),《爪哇的宗教》(1960年),《巴里人的时间和行为》(1966年),《伊斯兰的观察》(1968年),以及《人类学家作为作家》(1988年)。 吉尔兹自述道:“我的文化观是符号学的,人陷入意谓的网络中。文化即人类自织之网。对其所做的分析不是为了寻找法则,而是去解释其社会表现的意义。”(《文化的解释》)。自70年代以来吉氏逐渐成为美国当代文化解释学的重镇之一,并代表了今日在美国极为发达的文化理论的研究方向。 本文为作者1983年在全美人类学年会上所做的“杰出人类学家讲演”,全文首次刊载于《美国人类学家杂志》1984年6月号。中译文根据收入此文的《相对主义:解释和论争》文集(1989年由M·克劳兹编选)译出。本文主题针对当代思想世界中最高理智激发性和最易引起争议的人类知识相对性问题,其风格是对诸相关问题本身的构成进行分析,因而广泛涉及到当代文理知识的各个领域。演讲在大会上获得热烈反响,文章发表以后评议不绝迄今  相似文献   

8.
张晓华 《世界》2005,(11):33-36
100多年前,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公开断言:“印第安人部落民族文化生活在美国文明的影响下正在日渐衰退,他们的技术和语言正在消失,他们的制度也在解体。今天还可能搜集的事实,再过几年之后即将无从发现.”  相似文献   

9.
酋邦的考古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酋邦之概念自从美国学者奥伯格(K.Oberg)于1955年根据他对中美洲低地土著社会的民族学研究提出酋邦(chiefdom)这一概念以来,酋邦迅速成为原始社会演变、社会复杂化机制和国家起源的重要研究领域。70年代以降,酋邦进而成为国家和文明起源研究的主要对象,并被剑桥大学的柯林·伦弗鲁(C.Renfrew)称为史前研究的“新概念”。自50年代以来,对酋邦这一概念及其社会形态的探讨主要是在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三个领域里进行的,并在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信息交流和反馈。美国人类学家弗里德(M.Fried)从人类学理论上给酋邦社会所下的定义被大部分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学者塞维斯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划分为群队、部落、酋邦和国家四个阶段,而部落联盟正是其中的酋邦阶段,这一阶段对部落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苗霖霖、杨昕沫《鲜卑部落联盟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对处于部落联盟阶段的鲜卑族历史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该书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黑龙江省出版基金和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的立项和出版资助,对于推进北方民族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关于国家起源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一百多年来,由于新旧大陆的早期国家社会和前国家社会遗址的考古学发掘以及世界各地的前国家社会的民族学发现,给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使研究逐步走向深入。但这并非意味国家的发生学问题已经解决,事实上,国家怎样发生;如何从考古材料研究国家的起源等问题,依然是世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中国近几年来有关“文明”问题的讨论,实质上便是如何从考古材料发现国家起源的线索。在这样的情况下,《史前国家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一书由求实出版社出版,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演进》一书是美国丹佛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乔纳林·哈斯(Jonasan Haas)的博士论文,曾获哥伦比亚大学班克劳夫(1800—1891美国历史学家)学位论文奖。1982年修订后由哥大出版社出版。该书中文版的译者是罗林平等五位同志。 《演进》一书由导言、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作者对研究国家起源的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 人类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产生国家,是历史的必然。国家的产生以多方面条件为前提。在诸多前提条件中,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那么,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够导致国家必然产生呢?换言之,国家产生的社会生产力前提以什么为标志呢?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他  相似文献   

13.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误译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先 《民俗研究》2010,(1):260-272
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是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克利福德与乔治·E·马库斯编辑的一本论文集,原题为Writing Culture: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Ethnography。这本书在我国人类学界较有影响。但是,译本中也出现了一些错误,个别错误性质严重。对这个汉译本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批评,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这本名著在我国人类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起源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起源之研究陈淳在史前学领域中,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与国家起源是三项重要的战略性研究课题,是世界考古学界共同关注的目标。到目前为止,除了人类起源以外,农业和国家起源被公认为是多元发生的。只要条件成熟,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史前社会都会向农业社会和国家过渡。...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王权形成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中最为核心的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侯外庐《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后改名为《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等前辈学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初,王震中先生《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一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就已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201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王震中先生新著《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①,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中国国家起源及发展的研究又做出  相似文献   

16.
两千三百多年前,孟子曾与老朋友告子进行过一场有趣的辩论。当时,告子讲了一句带有挑战性的惊世之言:“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下》)孟子对此也表示首肯,认为“食、色,乃人之大伦也。”孟子和告子的话,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吃饭、男女相悦交欢,是人的天然本性。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前沿,我们再回味一下孟子和告子的话,除了佩服他们的超然胆识外,也应该惊叹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史深遂透辟的理解。孟子和告子实际上指出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是建筑在两种生产的基础上的,即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而这正暗合了恩格斯的观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人类生产“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  相似文献   

17.
网上更精彩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麦可·山下中国行日前,美国《国家地理》资深摄影师麦可·山下到访《华夏地理》,并接受了新浪网、《摄影之友》、《新京报》等媒体的采访。1979年,麦可·山下凭借优秀的摄影作品和丰富的拍摄经验与美国《国家地理》结缘。1982年,他因拍摄长城与中国首次结缘。后来,他出版了与中国相关的《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和《伟大传奇再现郑和下西洋》两部摄影巨作。他鼓励国内的摄影爱好者与杂志编辑交流和沟通,积累经验,“作为美国《国家地理》在中国大陆唯一的合作伙伴,《华夏地理》就是一个帮助摄影师成长、成功的优秀平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用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阐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关于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两种文化现象的理解,并对车广锦先生《中国传统文化论》(东南文化:1992.5期,以下简称“车文”)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便共同探讨,促进对中华文明起源中这一重要文化现象的学术研究。 一、关于生殖崇拜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始终是物质生产与人类自身繁衍两个方面。原始社会,人类对生殖器的崇拜表达了他们祈求生育,繁衍人口的强烈愿望。在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生存环境恶劣的氏族社会,人类面临着自然的灾难、瘟疫和野兽的伤害,就必须以“生”的力量来战胜灾难和死亡。灾难越是深重,对生殖的祈愿便越强烈。这是一种遍及世界的历史文化现象,原始人类炽盛的  相似文献   

19.
<正>陶瓷的孕育、发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的不断提高相联系的。划分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阶段的依据是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蒙昧时代的高级阶段"还不知道制陶术",野蛮时代是"从学会制陶术开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  相似文献   

20.
本期导读     
<正>一.《文字与早期文明》亨利·摩尔根将文字作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期进化论的文明社会标志。在《城市革命》中,柴尔德将文字作为城市与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并称之为人类知识的革命。文字发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使人类的知识得以永恒,且便于时空上的远程传播。它帮助人们克服了经验和知识口耳相传的局限,使知识的积累加速,成为社会向更高层次文明发展的基础。对于考古学而言,文字又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透视我们祖先的思想,而不必完全从他们的物质文化来间接窥视他们的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