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12月13日上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埃及学家托马斯·施耐德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了其埃及系列考古讲座的第三讲,题目为"古代埃及的死亡与丧葬"。本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单位的老师和学生们聆听了本次讲座。以下是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陈星灿)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2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埃及考古系列讲座在考古研究所举行。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托马斯·施耐德教授带来了他的第二讲,题目为《古代埃及的宗教与神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王巍研究员主持讲座。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们聆听了此次讲座。以下是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2016年5月19日,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彼得·布兰德(Peter Brand)教授,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了题为"作为外交官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和青铜时代晚期的赫梯帝国"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刘健研究员担任翻译。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50多名研究者莅临此次学术讲座。彼得·布兰德教授是国际著名埃及学家,对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有深入研究,发表过许多重要的学术论著。目前正在从事埃及卢克索市卡纳科神庙多柱大厅铭文和浮雕的研究,是"卡纳科多柱大厅考古项目"主持人。此次讲座,他对公元前1258年埃及和赫梯帝国签订和平条约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动因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分析。本文系葛人先生根据布兰德先生的讲稿翻译。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1月9日,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大众考古》编辑部协办的第十二期"南京大学考古名家讲坛"有幸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先生,为南大师生带来了题为《良渚玉工微刻新解》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0月25~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梁占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主任袁广阔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发  相似文献   

6.
<正>按:2015年8月11日,加拿大西蒙菲沙(Simon Fraser)大学考古系教授凯瑟琳·迪安德雷雅(Catherine D’Andrea)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做了题为"古代非洲小米研究:传统认识与和植物考古学证据"的学术讲座,向大家介绍了她对非洲小米驯化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凯瑟琳·迪安德雷雅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考古系教授,著名植物考古学家。早年曾从事日本植物考古学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长期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1月9~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多维视域下的当代考古学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考古类期刊和出版社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宏亮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研究员、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葛承雍教授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先后致辞。白云翔先生指  相似文献   

8.
<正>按:英国著名考古学家、埃及学之父皮特利爵士(Sir.William Flinders Petrie)曾指出,"古埃及串珠的研究,将是埃及学发展中的关键性课题之一。"上世纪30年代,夏鼐先生留学英国。在伦敦大学格兰维尔(S.Glanville)教授指导下,知难而进,利用伦敦大学丰富的埃及串珠藏品和去埃及实地考察的机会,对埃及串珠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1943年撰写出《古埃及串珠》  相似文献   

9.
深切悼念苏秉琦先生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苏秉琦先生,因病于1997年6月30日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苏秉琦先生作为当代中国考古学导师,他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  相似文献   

10.
2013年5月22日,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2013年度"华侨华人系列"讲座之二在北京大学历史系108会议室举行。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曹云华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下南洋:东南亚华侨华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教授主持,出席的嘉宾有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赵红英所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英明教授、印红标教授和外语学院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20日下午,兰州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康涅狄格学院亚洲艺术研究主任、敦煌学基地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宁强教授在基地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中国的肖像画艺术”的讲座,由郑炳林所长主持,敦煌学基地的教师及博、硕士研究生聆听了这次讲座。  相似文献   

12.
<正>为纪念扬州建城2500年,2015年10月23~24日,由扬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扬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扬州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北京、江苏、重庆、西藏、陕西、浙江等省市的考古文博机构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0月3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系列讲座"在闵行校区举行。讲座分为专家讲座与群英会谈两部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辽宁省文物局专家组组长郭大顺教授,安徽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凌家滩遗址发掘主持人张敬国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及文化学系中国考古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访问讲席教授刘莉教授,分别做了精彩讲说。群英会谈以郭大顺、张敬国、刘莉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叶舒宪四位专家为主,学术讲座与对话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神话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庆存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9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国祥应邀作客"南博讲坛",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西辽河流域史前考古成果的精彩讲座。报告主要通过重要遗址和重大考古发现介绍中国西辽河流域史前时期的两大文化高峰——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并借此探讨中华龙的起源。兴隆洼文化距今8200—7200年,主体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作为中国迄今所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4月29日,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讲座"系列之四在北大历史学系举行。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莱佛士人文讲座教授杜赞奇(Prasenjit Duara)作了题为"南洋离散华人的孔教与公民权:比较的视角"的讲座。杜赞奇教授生于印度,在德里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后,前往美国继续深造,师从孔飞力(Philip Kuhn)教授,在哈佛获得博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期间,杜赞奇教授曾担任历史学  相似文献   

16.
2015年8月10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考古系教授艾莉森·贝茨女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了"乌兹别克斯坦阿卡察可汗-卡拉遗址发掘"的学术讲座,介绍了近二十年来悉尼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家在阿卡察可汗-卡拉地区所做的考古工作及其重要发现。阿卡察可汗-卡拉位于阿姆河下游,古称花剌子模。讲座重点介绍了该地区公元前后的都城遗址,特别是在西北小城内10号区域发现的一处礼仪建筑。在建筑的回廊和大厅的壁面上均有描绘细腻精美的壁画,其中位于大厅南壁的一处高达6米的人像,显得尤为重要。人像被描绘为侧面站立的姿态,佩剑、头戴高冠,表明他的高贵身份。通过考证人像上衣饰带和颈部项圈上图像的题材,她进一步论证这些图像与琐罗亚斯德教(祆教)经典阿维斯塔关联紧密。贝茨教授认为这处建筑内的用火遗迹反映出琐罗亚斯德教的存在与影响。在公元前后的遗址中发现这些壁画,说明祆教的象征——鸟祭司在花剌子模存在的年代比以往认识的早5-6个世纪,因而可能需要重新评价花剌子模在中亚琐罗亚斯德教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壁画的发现和释读,对学界研究琐罗亚斯德教图像的产生和传播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次讲座之后,为了郑重起见,贝茨教授又发来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从这篇短文更仔细地了解有关该遗址及其壁画的内容和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卷论述中国远古时代的历史,是由苏秉琦教授主编,张忠培教授、严文明教授共同撰写的。李伊萍、朱延平、朱永刚、许永杰、赵辉、戴向明、吴贤龙、刘雪英等同志也都参与了与本卷撰写有关的一些工作。苏秉琦教授,生于1909年10月,河北高阳人,中国考古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从1952年至1982年主持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工作。自1934年起,先后主持和指导陕西宝鸡斗鸡台、西安郊区、洛阳中州路、陕西华县、河北邯郸及洛阳王湾等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与调查工作,著《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斗鸡台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聚落考古中心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聚落考古新进展"专家座谈会于2013年1月2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研究中心、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南京大学历史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十多个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陈星灿副所长主持了上午会议。首先,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97,(7)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苏秉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6月30日1时30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苏秉琦先生1909年10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34年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34~1949年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49年后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学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博士于 2 0 0 2年 4月 1 6日晚在位于旧金山的美国华人历史学会作了题为“非洲华人史”的讲座。他主要谈了四个问题 :华人移民非洲的早期历史 ;非洲华人的社会经济活动 ;非洲早期的契约华工和非洲华人的一体化过程。他认为 ,华人在非洲定居的经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创业谋生、奠定基础、逐步适应和一体化。研究美国华人的权威麦礼谦教授和胡垣坤教授到场并参与了讨论 ,前来参加讲座的听众中还有从南非移民美国的华人。李安山教授讲完后 ,听众提出了多个问题 ,诸如非洲华人的融合问题、台湾与非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