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海危机的起因是克林顿政府在 1 995年 5月允许台湾领导人李登辉访美。中方认为李登辉访美标志着美国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和严重倒退 ,怀疑美国要打台湾牌以遏制中国的崛起。为了震慑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独势力 ,中国政府决定在东南沿海举行一系列的军事演习。鉴于中方这次军事演习所选定的时间 ( 3月 2 3台湾“总统大选”)和地点 (分别距离基隆港 2 0海里处、高雄港约 3 0海里处 )的敏感性 ,克林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军事行动。首先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领导层发出明确信息 ,其次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台湾附近水域游弋 ,第三 ,推迟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非援助,按照政策力度等要素的考量,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大致可分为孕育与实践(1949—1982年)、务实转型(1982—2000年)、机制化与扩大化(2000—2012年)、全面提升(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不过,就对非援助原则和政策目标而言,以1983年中国对非合作“四项原则”为分界点,中国援非历程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之前,中国援非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7世纪上半叶,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为了主导高额利润的东亚贸易,展开激烈竞争。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窃据台湾,并以此为基地,从事辗转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的多角贸易。荷兰侵占台湾初期的转口贸易,与明朝私人海商提供商品有密切关系。关于明末海峡两岸贸易主导权问题,有"荷兰东印度公司主导"与"华商主导"两派观点。本文则认为,影响明末海峡两岸贸易主导权的因素很多,明朝海商和荷兰殖民者都无法单方面主导。从天启四年(1624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荷兰殖民当局在台湾的转口贸易,经历了起步、发展和逐步衰落三个阶段,海峡两岸的贸易主导权则在不同阶段在明朝私人海商和荷兰殖民者间转换。  相似文献   

4.
史海撷英     
《百年潮》2018,(1)
正海基会成立内幕台湾当局建立海基会的初衷,是为了在"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与不得不与大陆方面交往这两个互相矛盾的诉求之间寻求突破的结果。因为既要有官方意义上的交往,又要不违反"三不政策",成立一个名为民间,实为官方的机构,不就解决了吗?1990年6月1日,郝柏村担任"行政院长"。郝柏村非常重视发展两岸关系,上任后迅速指定时任台湾红十字总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5.
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经过艰难谈判,就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达成公报。公报共九条。在第五条中,美国重申了“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公报的第六条: 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关建交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在作这样的声明时,美国承认中国关于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贯立场。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0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谢保成著三卷四册本《增订中国史学史》,这是继白寿彝主编的六卷本《中国史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谢保成主编的三卷本《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和杜维运著三卷本《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1993—2004年在台湾出齐)之后的又一部多卷本《中国史学史》,也是  相似文献   

7.
1973年以来的台湾抗战史研究,深受世变的影响,概略可区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政策推动,研究起步”,自1973年起,由于官方开始提倡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抗战史研究随之开展.第二阶段“政府开放,多元发展”,1988年前后台湾解严、蒋经国去世,经20世纪90年代台湾民主化政治禁忌解除、档案开放及更多学人的投入,抗战史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第三阶段“官方领导,研究结集”,2008年台湾再度政党轮替,一度沉寂的抗战史研究在官方提倡之下达到巅峰,“国史馆”集结台湾学者所论,出版《中国抗日战争史新编》是台湾抗战史研究的里程碑.第四阶段“主题计划,共同研究”,自2016年迄今,官方提倡不再,民间维持着抗战史料的出版与学术活动,政治大学人文中心及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借主题计划与共同研究,继续推进抗战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张剑点校的《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郘亭书画经眼录》(以下称张剑校本).这是莫友芝撰《郘亭书画经眼录》首次成书.此书是张剑在仔细校勘了分别藏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善本室、国家图书馆、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的四部稿钞本后整理出的最完善版本.据张剑考证,社科院所藏两册本是莫友芝亲笔草稿本;台湾藏本潦草、多涂改、且不全,是莫友芝次子莫绳孙的首次整理本;国图有两种钞本,一种三册,一种四册.三册本系台湾藏本的誊钞本;四册本则最完备,为光绪戊申(1908)年前后莫绳孙删定完成的"誊钞待印本".张剑校本就是以它为底本.  相似文献   

9.
(一)、3月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云南省剧协主席、云南省京剧院院长、著名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女)逝世。 (二)、3月29日,参加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部分满族代表、委员在中央民族学院召开座谈会。 (三)、4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18名满族学生喜获该院首届“满族学生奖学金”。 (四)、5月24日,台湾满族协会举行第四届第二次会员大会。 (五)、5月28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繁荣当代满族文学创作而由13个满族自治县举行的首届中国满族文学奖在京召开颁奖大会。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科技革命以来,国家科技政策的选择和实施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科技政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国防建设战略阶段(1949~1977年)、经济建设战略阶段(1978~1994年)、科教兴国战略阶段(1995~2005年)和创新型国家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中国科技政策演进的总体趋势呈现出五个鲜明特点:从供给主导式政策变迁向需求引导式政策变迁转  相似文献   

11.
清政府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统一台湾以来,鉴于台湾多发地震、经济需要恢复和政治上的考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在台湾建造稳固的城池。但随着台湾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以及军事、政治形势的变化,清政府逐步放弃了最初在台湾实行的不筑城政策。  相似文献   

12.
孙力 《史学集刊》2003,(2):41-45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从17世纪以来,台湾的战略价值逐渐为人们所看重.台海两岸也经历了四次分合。第一次是明末荷兰、西班牙入侵台湾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次是郑氏集团割据台湾和清政府统一台湾,第三次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割占台湾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第四次是国民党占据台湾。台海两岸的几次分合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对台湾的侵占,造成了殖民化问题、台独问题和钓鱼列岛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几次分合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是统一进程往往受到国内国际不确定因素的牵制,二是统一过程中时有分离主义势力从中阻挠,三是统一进程中和平手段和武力手段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贫困与发展是新中国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从扶贫政策的效果与政策模式来看,新中国的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77年)以保障生存为主,扶贫措施主要体现在土地改革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第二个阶段(1978—1985年)以扶持、开发贫困地区经济为主,通过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以"三西"地区为代表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第三个阶  相似文献   

14.
国共大决战进入第四个年头,国民党在大陆的败局已定。美国从西太平洋“安全”的战略利益出发,图谋分离台湾,使之不落入中共之手,先是策动台湾“自治”,后又鼓吹联合国“托管”,可谓煞费心机,使尽解数。分离台湾政策的制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利用中国牵制日军,力主战后将被日本侵占的台湾归还中国。在他的积极斡旋下,取得英国和苏联的同意,并载入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企图最终消灭共产党以达统一全国,殊不料事与愿违,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濒临大厦之将倾。美国继任总…  相似文献   

15.
正承德文津阁《四库全书》原有七部,其中藏于圆明园文源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的三部毁于战火;传世的四部(大内文渊阁、盛京即今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文溯、文澜二阁本已有残缺)中,文津阁本原存于避暑山庄,今藏于国家图书馆,现有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在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原件现存台湾)已经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影印问世以后,仍然有必要影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者,是因为这两种本子的《四库全书》差异实在很不小。在《四库全书》的七个本子中文渊阁本成书最早,名气最大,  相似文献   

16.
孙瑜 《日本学论坛》2007,6(3):38-42
旧金山和会将中国排斥在外,会后吉田茂制定了"静观待变"的拖延政策,在同中国内地和台湾两方面的媾和问题上尽量不作出选择。面对杜勒斯催促其同台湾媾和的压力,吉田茂主要依靠英国牵制美国,最终由于美英间达成妥协,他不得不放弃其拖延政策,同台湾方面签订了《日台和约》。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与台湾的关系,是中日关系中颇为复杂的问题,其复杂性不仅涉及中日两国,而且涉及东亚以及对东亚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大国,影响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系统地了解和研究日本对台湾的政策,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当前中日关系的本质与大局。本文拟围绕战后日本对台湾的政策与演变,作一简要评述,旨在求教。自50年代以来,日本对台湾的政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1952~1972年,为日台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阶段,双方关系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2.1972年到90年代初,为日台“断交”后的非官方关系阶段,其特点是在日台“断交”…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六大报告有关台湾问题的分析很精辟,不但包含了我党以往行之有效的政策,而且根据目前海峡两岸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坚持、三个新意,明确了今后对台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当前,台湾的"台独"势力利用台湾岛内的省籍情结和台湾同胞"出头天"的思想,将台湾人民的台湾意识向"台独"方面引导,造成了我们统一前景的严峻形势,而"出头天"思想的产生与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台湾近500年历史对台湾民众心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只有了解和理解广大台胞的心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新时期的对台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刊本期续发“二二八”专题史料三组,本馆阅卷室参加了资料提供工作。台湾真相张琴(一九四七年三月廿五日) 一个自由首先我要说明的,我是不折不扣的中华民国台湾省人氏,但是现在台湾的同胞,甚至我的故乡(台中)的亲友,都说我不像台湾人了。为的是:一呢,我不会说日语,二呢,台湾话我也不能说得流利了,三呢,我的衣著以及生活习惯完全祖国化,这是因我在国内太久了。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895年6月-1919年3月日本占领台湾初期为背景,通过分析首任台湾总督府学务部长伊泽修二和台湾总督的民政长官后藤新平的教育思想和政策,对以往研究中把日据初期定义为同化教育时期的观点提出质疑。指出:总督府并非一开始就实行了“同化教育”和“皇民化教育”政策。首先,当时日本国内普遍存在着以万世一系天皇为中心的单一民族的国家观念,以“同化”手段对异民族(台湾人,朝鲜人)进行“国民统合”,与日本以同一血缘关系形成国家的单一民族观念相矛盾。其次,同化教育政策在现实中又与总督府注重经济利益的殖民经济政策相矛盾,因而遭到否定。另外“芝山事件”表明,台湾民众对日本的同化教育政策也进行了强烈抵抗。因此日据初期,实际上采取了日本人、台湾人和原住民三个系统的“差别教育”和“隔离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