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如何才能高效率地使用,依然值得探讨。坚持一定的使用原则以及科学分配和管理,是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教育经费短缺成为各省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谋求教育经费独立之议在全国教育会议上屡经提出。在教育经费独立的声浪中,河南成为首个较成功地推行教育经费独立的省份。1922年河南省当局将全省买当契税划为教育专款,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随之设立,负责监管教育专款的收支及分配事宜。其后,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监理委员会不断修正、补充相应的规章制度。尤其是1928年监理委员会经扩充改组为教育款产管理处之后,逐渐形成了以款产管理处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系统化教育经费管理体制。1942年契税收归国有,款产管理处随之取消。河南教育界谋求教育经费独立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河南教育事业的存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且成为国民政府肯定教育经费独立既有实践并将教育经费独立提案上升为制度的助力者。  相似文献   

3.
民国教育经费制度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教育经费制度述论张元隆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无论是数额确定、筹措清理,或是管理使用、监督体制,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建设规模和发展走向。鉴于学界对此尚无专题论述,本文拟作历史的考察。中央教育经费制度的演变民国时期,中...  相似文献   

4.
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制约了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转变评价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是保证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我国许多公、私立学校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不得不从北方及沿海迁到西南。这一时期是我国教育经费最困难的阶段,教育经费的支出在最低时仅占财政预算的0.3%(宪法规定为15%),各公、私立大学的师生生活非常困难。抗战胜利后,各项事业亟待恢复,特别是迁到西南的政府机关、工  相似文献   

6.
李慧颖  李晓燕 《神州》2013,(1):224-224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而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经费密切相关,教育经费的短缺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共性问题,并严重地困扰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我国应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财政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存在着教育投入力度不够、投入主体单一、投入结构不合理、教育事权和财权相脱节以及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财政改革的步伐。为推动高等教育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文章试从加大政府投入、发展多元投资主体、优化投入结构、促进教育事权和财权相统一以及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明贵 《中国钱币》2010,(4):56-57,F0004
二十年前,笔者觅得民国时期由四川省教育厅发行的四川省教育经费收支处公债票伍元券和壹元券。今将两张公债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前,贵州由于连年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不安,民生凋敝,教育不受重视,教育经费极其贫乏,即使有少许拨款,也往往不能兑现。因那时省财库常常空虚,连军政费用尚且不够,更谈不上教育经费。如1933年就是因为教育经费被军费挪用,使得学校无法维持。抗日战争爆发,特别是从1938年武汉、广州沦陷后,贵州成了抗战的大后方,敌占区的工厂、机关、学校纷纷迁来贵州避难,知识分子大量来到贵州,人才荟萃。他们来自全国各个先进的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对贵州经济的繁荣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初期面对其统治区域日趋缩小的严重局面,一方面为适  相似文献   

10.
曾晓彤  张显辉 《神州》2012,(31):213-214,216
通过国内外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国家政策层面、人才培养所需教育经费投入与渠道、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比较,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蒋宝麟 《历史研究》2012,(2):83-100,191
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在南京建校,经费完全由江苏省截留的"国税"承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东南大学改组为国立中央大学。与此同时,南京政府对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进行重新划分,直接影响中央大学教育经费的来源。各方围绕该校经费的来源和数额问题展开旷日持久的博弈。直到1932年8月,中央大学经费完全由中央财政承担,学校完成教育经费层面上的"再国立化"。抗战前中央大学经费问题的演变,透视出近代中国大学"国立"的政治经济蕴含,以及国民党治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框架中,政治与学术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吴静 《神州》2012,(14):251-251
本文从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这一历史契机出发,就民办高校如何建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问题做了初步研究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力求稳定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促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伪满时期,殖民当局颁布了大量教育法规。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伪满在博物馆的经营、教育经费的监管方面,投入甚多。伪满教育法规的最大缺陷是缺乏教育平等原则,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教育被区别开。所谓"殖民地教育现代化"的论调纯属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救助现状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民 《沧桑》2008,(5):122-123
当前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救助工作由于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在国家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政策与措施有助于教育救助制度发展与完善的条件下,必须迅速强化教育救助意识,实现从临时性救助到制度性补偿的转变,从基本受教育权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型,建立协调有序的救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受教育权是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的基本权利,是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有效落实和保障对民族地区的民族发展、人权进步、文化传承和保护有重要的意义。加大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发展民族经济、完善民族教育立法是少数民族受教育权有效落实和保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承宽 《中国土族》2010,(Z1):45-46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方针,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严格以教育规划为指导,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政府教育投入比例,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教育项目,薄弱学校改造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极其艰苦的农村、战争环境里,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小学,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依靠拨款、设立教款筹募资金、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形式,为小学教育提供了经费.本文力图依靠陕西省档案馆保存的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的资料,再现当时小学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筹募情况.  相似文献   

18.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先君嵇文甫先生有知人之鉴,能知人于未显吋,一生结交与培养人才很多。同乡:王炳程(怡柯)先生,与先君求学中学时即为知交。王先生有经济才,生活朴素。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我国罕阀混战,国家财政困窘,民不聊生。但全国唯我河南省教育经费独立,教职员工受难较少。这要归功于王先生。他当时设法叫河南旧省政府创立河南教育款产处,领导各县成立契税局,凡属人民房产地亩买卖,必经契税局证明始生效,所收契税,上缴省教育款产处,专作教育经费田。此外,二、三十年代在我国盛行过一阵所谓“平民教育”“乡村自治”。梁漱溟、晏阳初首先倡导,而继起实行者有河南镇平县彭禹廷等及我同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巧妙地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简易物品自制各种具有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的玩教具,不仅可以节约教育经费,还能极大地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自制的玩教具,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  相似文献   

20.
论点摘编     
论点摘编藏族教育投资问题研究王振岭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二期上发表文章研究了藏族教育的投资问题。文章认为,加强西藏教育投资是发展藏族教育的重要物资前提,在我国,民族教育的投资主要是由地方财政根据总的教育经费预算拨款,中央和有关部门给一些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