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灵感应”这个词汇用在我们所讲述的这个小故事里也许的确很恰当。记者在采访西藏著名画家余友心时听到他的这样一段经历:“我曾经在康区的那个小村子住过三天,那里家家都有画唐卡的,我见过他们的唐卡。  相似文献   

2.
吴燕子 《华夏地理》2002,(11):84-97
雁石坪坐落在青藏公路边上,虽被称为镇,却只有数间客房,几家小饭铺,三间小百货店,一个道班,一个供销社,一个不能盖邮戳的邮电所.从这里,我们离开青藏公路,弃车向西,徒步进入长江的源头地区.  相似文献   

3.
噶尔穆来信     
汽车冲过祈連山雪峰山下的当金山口,来到柴达木盆地,穿过盆地与达布逊盐湖的盐桥,就到了噶尔穆。噶尔穆在以前出版的青海地图上,只在昆仑山下,噶尔穆河畔有这个名称,至于它的确切地点,是誰也不知道誰也无从查考的。那时,这里一片荒漠,野兽成群,沒有人烟村落。而現在噶尔穆是青藏高原的工业建設中心,是青藏公路的中枢,进藏的门户,成了一座有現代化設备的初具規模的城市了。 1953年中央决定了修建青藏公路的計划。冬天,筑路英雄們在慕生忠将軍率领下,带着青稞面、餅干、羊皮风箱和冰块等来到了这里。他們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藏》2004,(5):2-7
1954年12月25日,全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拉萨,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翻开了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川 、青藏公路胜利通车,是人类公路建设史上的壮举,川藏公路东自四川成都,跨怒江,攀横断;青藏公路北起青海西宁,渡通天,越昆仑,两路平均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交会西藏首府拉萨。修建川,青藏公路,历时五载,3000多名筑路人捐躯两路,1万多名建设者立功受奖。 值此两路通车50周年之际,记者书面采访了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加措先生。  相似文献   

5.
中州路遇(下)高扬在村子里的一块空坝上,中间放着两张桌子,桌子两旁插着几面小龙旗,桌子后面坐着一个满脸横肉的黑大汉。他一手拿着一把盒子枪,迈着横步,朝我们走过来。他仔细地把我们一家人和车上的行李打量了一番,吼着:下车!下车!检查。天哪!人都吓瘫了,哪...  相似文献   

6.
王卓 《武汉文史资料》2008,(11):158-159
当我与丈夫柯宁还在谈恋爱时,一次聊天中,他提到了1995年春在武汉电视台《科技之光》子栏目“科学家,您好”开播第一期担任小记者的经历。巧合的是,4年之后的1999年,我也担任过“科学家,您好”栏目的小记者。这相似的人生经历拉近了热恋中我们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刘景林 《炎黄春秋》2004,(12):65-69
1964年夏季,我调到解放军报社,在福州军区记者组当记者。1966年8月,接到报社命令:驻福州军区的全部记者立即返回北京。我们到了北京才知道,其他驻各军区的记者也都回来了。解放军报社代总编胡痴向我们传达了任务。他说:“根据毛主席的提议,由军报创办一份内部刊物,定名为《快报  相似文献   

8.
当我与丈夫柯宁还在谈恋爱时,一次聊天中,他提到了1995年春在武汉电视台《科技之光》子栏目"科学家,您好"开播第一期担任小记者的经历。巧合的是,4年之后的1999年,我也担任过"科学家,您好"栏目的小记者。这相似的人生经历拉近了热恋中我们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遭逢全国性的“肃托”大搜捕 1952年我是上海《解放日报》文教组的一名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记者,那年冬天,因病正在职工休养所疗养。12月22日星期一晚上8时左右,突然有两个公安人员出现在我面前,顷刻间我被双臂反剪戴上手铐押上了一辆小吉普车,旋即又直驶新闸路我母亲家进行查抄。他们什么也没有抄到,一小时后,只拿了一条薄被子回到车上。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诞生以来,青藏高原交通事业经历了骆驼时代、汽车时代和即将到来的火车时代。而有一个人,不但经历了前两个时代,并为第三个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就是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一文讲述了当年他在“世界屋脊”上修建公路时那惊天动地的壮举。  相似文献   

11.
上一次见胡少飞是两年前他从西藏病退同成都,脸上是十八年藏地生涯留下的高原红。而二年后再次见他,发现他白胖了不少,我们约在成都的一个露天茶园,因为是冬天。  相似文献   

12.
正他的故乡在山西省沁源县沁河镇河西村,就因有了他这位上了《世界名人录》的物理学家、华盛顿华人各界联合会会长任之恭博士,村子也便出了名。他曾多次回国讲学,受到周总理、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人的多次接见。怀着对这位物理学家的敬意,我们去他的故乡进行了采访。1977年,当任之恭先生怀着热扑扑的心情回来寻根时,河西村却冷落了这位海  相似文献   

13.
近日,我们带着文化小学的小记者在溧阳市平陵中路一间简陋的老房里,见到了87岁的王秋生。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请他讲重走长征路的故事。我们一进他的家门,就看到他正忙着整理资料,筹划着再写两本书,把自己的藏品全部捐赠出去。35年来,王秋生踏遍红军长征经过的省市,甚至数次前往一些地方。2008年四五月间,79岁高龄的他跨越甘肃、陕西、青海、四川等20多个省市,行程1.5万公里,用时48天亲访长征路,还险些丢了性命。  相似文献   

14.
教训     
劳拉的家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那儿青山绿水,安静详和,与世无争,可以说是世外桃源。村子里的人们聚居在山脚下,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劳拉最爱到山腰上那片大树林里去玩耍,因为那儿总会有许多可爱的小百灵。劳拉喜欢倚在那光滑粗壮的树干上,静静地听这些小家伙们唱歌。这片树林比劳拉的爷爷年纪还大。劳拉的爷爷在很小的时候,就见它们已经长在这儿了。茂密的大叶子下,一根根粗壮的树干异常光滑。村子里的人与这群大树相伴度过了安静的一生。有一天,一个外地人迷路来到了这个小村庄里。他误打误撞走进了这片大树林中,正巧他是一个研究家具的行家,当他看到这些树的时候,他惊呆了:从没  相似文献   

15.
放映员往事     
每当丧礼降临村子的时候,总会勾起王炳民对于过去时光的回忆。“我从小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父亲也是。记得小时候,村子里谁家有人过世了,父亲总会去帮忙。父亲是农民,没有钱,也没有文化,但他想着给人做点事总是可以的,扫地、摆桌子、打水、做饭……这些事情他都会去做。”  相似文献   

16.
《环球人物》2013,(19):8
驻爱尔兰特约记者马逸尘:"现代隐士"近几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欧洲推行"再工业化",大兴高科技制造业。然而在爱尔兰,许多人挣着制造业的钱,却跑到山林中生活,成为"现代隐士"。比利是著名IT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公司为他租了豪华房子,但他直奔十几公里外的小山谷,找到一座古堡住下。同事去看他,得穿过树林、荒野、牧场和河滩;到了后,发现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打个电话得爬上山。还有一位公务员,退休前就到处打听"隐居地",他的要求很简单:有便利店和报刊亭,能买到牛奶、面包和报纸就行。最后,他选定了西南边郡的村子,一退休就带着太太从首都直奔山村。  相似文献   

17.
香蕉的启示     
《南京史志》2009,(6):1-1
我曾在假期开着一辆车去旅行。那天,在一段陡峭的山路上,我的车子驶过一个美丽山村时,水箱突然漏水了,那里离最近的汽车修理厂至少也有5公里。显然发动机已经热得过度了,我不得不在这个村子停下车来。这个村子由一家小商店和一片稀疏的房屋构成,村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围上来观看。热水从水箱的三个小洞中喷涌出来,像三股细细的喷泉。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月的最后一天,北京还没有度过这几年中最寒冷的冬天。下午接到电话,来自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他平静地告诉我:“我们的导师李斯颐走了。”  相似文献   

19.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在数万建设者们的艰苦劳作中向拉萨不断地延伸。看到这雄伟的工程,再看看伴随着铁路伸延的青藏公路,我们不由得怀念起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兰州军区原后勤部政委慕生忠老将军,回想起他在世时为我们讲述的当年修建公路时那惊天动地的壮举。运200万斤粮“,牺牲”了4000峰骆驼,他感到西藏必须要有公路1953年的春天,西藏军民吃粮告急。当时西藏和平解放不久,西藏上层中少数分子在外国反动势力的怂恿和支持下,视高山大川、交通闭塞为王牌,对进藏部队实行经济封锁,扬言要把解放军饿绝困死。三万进藏部队的处境十分困难,粮食…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末一个寒冷的下午,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中国社科院一间会议室见到了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教授唐钧。64岁的他身穿黑色毛衣,染过的黑发遮不住鬓间隐隐的银丝。在此之前,他刚刚接受了另一家媒体的采访,神色略显疲倦。近期公众对社会救助持续不断的关注,多少让他有些意外。外界异乎寻常的重视,与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天有关。入冬后,发生在城市中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