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遣策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考古工作在湖北、湖南、江苏、广西等地发现了较多的以记录随葬物品为主要内容的简牍。这些简牍记录的内容有的单纯,有的却很庞杂;有的与随葬实物基本相符,有的则不见有实物可以对照。对此.一般都称之为“遣策”,且普遍认为是“随葬物品的清单”。  相似文献   

2.
施劲松 《四川文物》2020,(3):112-118
对于东周秦汉时期流行于四川盆地的巴蜀符号,除了研究其自身的形态、种类、组合外,考察它们产生、流行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出土背景应有助于认识符号的性质以及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巴蜀符号可能是族徽,四川盆地内重要墓葬出土的符号显示出它们产生和分布的特点,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关联。由巴蜀符号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构建四川盆地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3.
从九种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科技考古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科技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九种核心期刊,其中八种为考古类核心期刊,一种为物理类(原子能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考古论进行献计量统计。每种期刊均从创刊号起统计到2002年底止,共计976篇论。从逐年论数统计中发现,我国科技考古论统计曲线呈现三个平台,它印证了我国科技考古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倡导期(1950-1977),初步发展期(1978-1989),快速发展期(1990-2002)。这三个发展阶段与我国经济、科技发展期所对应。从按五大类科技方法统计发现,核技术方法共360篇,占总数36.8%;生物方法130篇,占总数13.3%;物理和化学方法427篇,占总数的43.7%;地球物理方法41篇,占总数的4.2%;计算机及其应用18篇,占总数的1.8%。统计表明,不少高新技术已在考古事业中得到应用,核技术方法及物理和化学方法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为了更完善地反映我国科技考古的全貌,需扩大统计调查期刊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陈雍 《华夏考古》2020,(4):116-128
本文首先分析蒙德柳斯《方法论》三个中译本,简述《方法论》在中国的传播概况;其次揭示《方法论》以年代学为研究目的的方法论体系;然后探讨tybology中文用语和含义在中国考古学上的演变过程;最后阐述考古类型学的逻辑思维形式及实务操作指要。  相似文献   

5.
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考古志是考古研究的基础,主要是对实物材料的整理、分析和共时性阐释;第二层次的考古学是将实物资料与人类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的联接,是对文化进程的历时性阐释。中国历史考古研究走过了以证史为目的的考古志阶段,也通过分区与分期研究奠定了基本的时空框架,但离综合性的文化阐释还有一定距离;在墓葬的"晋制"讨论中,研究者开始以考古材料阐释丧葬行为和丧葬观念的进程,将墓葬研究从物质文化推进到了精神文化层面,迈出了从考古志向考古学研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述海外者很多,但是属于真正记述实地见闻者少之又少,除从来华胡商交流所获外,更多是听闻或辗转传抄,导致一些文献所记与海外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本文通过对比海外考古调查所见资料和中国文献记载,对文郎马神国风俗和真假忽鲁谟斯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7.
人鱼纹饰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常见于两汉、隋唐时期的墓葬中,形制丰富,器型多样。学术界对此做过不少讨论,但对不同时期人鱼纹饰的时空脉络关系研究较少。结合现有考古资料,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鱼纹饰展开梳理和分类,探讨人鱼纹饰在不同时空下的发展变化关系与原因,进而得到我国人鱼纹饰的演变脉络。人鱼纹饰受不同时间葬俗观念和地域变迁的影响,呈现复杂化、人格化和世俗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8.
汪家嘴遗址是江汉平原与澧水流域过渡地带的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时代从二里岗上层偏早延续到殷墟二、三期。其文化特征与湖南澧水流域青铜文化皂市类型之土著因素保持强烈的一致性,中原商文化的因素极少或不见,是一个典型的地域类型。本报告运用了考古界面理论和存在背景关系理论,不仅为该遗址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为今后考古报告的科学编写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甘肃东部的毛家坪、董家坪两地找到了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这是秦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这一发现,把秦文化的考古学研究由春秋战国时期,推前到西周时期,这无疑为探索秦文化的来源,探讨早期周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文物春秋》2009,(2):80-80
<正>编写一部目录学著作的目的,是在对文献书目进行研究、整理的基础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使其在学科研究和事业发展上更  相似文献   

11.
12.
<正>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的考古工作荣获2007~2008年度全国田野考古一等奖。这是国家文物局和考古学界对我们工作成绩的肯定与鼓励,也是我院田野考古工作者开拓创新、辛勤工作的结果。以下将唐陵考古工作中的思路、方法、措施以及得失作以介绍,以期得到考古界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13.
The goal of this essay is to decipher the methods used by nautical archaeologists to create and to apply affiliations or identities to the assemblages they investigate under water. By collating 36 years of dat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utical Archaeology, this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methods applied are predominantly intuitive, and are not only susceptible to a variety of interpretive critiques, their intuitive nature also impacts the various historical narratives that the material culture becomes embedded within. The author concludes by arguing that the explication of methods is necessary for the discipline to continue to grow, and proposes that disengag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wrecks from a historical narrative is a route worth exploring.  相似文献   

14.
15.
朱乃诚 《收藏家》2010,(9):3-1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考古中华”展于2010年7月29日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国考古学专题展览。与以往的出土文物专题展览不同,这个展览有许多特色。其中围绕考古学重大学术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主线和绝大多数文物展品为第一次展出等,是该展览的最主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考古学文化的层次划分研究实质是对考古学文化内部的地区差异程度的考察。通过对龙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鼎、鬶的研究,文章认为考古学文化性质的确定可通过数种典型陶器来确定。考古学文化内部群体的划分,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政治势力的组合倾向。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question: why is the archaeology of English historic landscapes apparently so provincial? Inevitably the response must be that matters are more complex.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the work of W. G. Hoskins, the “father of English landscape history,” and draw attention to: the complex way in which landscape is embedded in nationalism; the relations between locale, province, and nation; and the way wider tensions, in particular of colonialism are embedded within Hoskins's own discourse. In conclusion, I examine ways in which this problematic continues to structure enquiry into the English landscape today and to inhibit a genuinely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historic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23-25日,由河南博物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了“文明探源:考古与历史的整合”学术研讨会。为了充分反映这次会议的学术成果,《中原文物》特辟“文明探源”栏目,从2006年第1期起将陆续刊登大会论文。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并惠赐佳作,以期推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考古遗址的价值功能(一)古代遗址的价值功能保存至今的古代遗址,其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历史载体。除了传世的古代文献之外,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的惟一途径就是发掘古代遗址。任何一个古代遗址,都是人类  相似文献   

20.
关于聚落考古的方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聚落考古,就是以聚落为对象,研究其具体形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进而研究聚落形态的演变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的发展轨迹。聚落考古往往要与环境考古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讲的聚落形态不是遗址形态。在聚落形态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它所反映的社会面貌或社会组织结构也应当没有本质的改变。有些聚落中的遗迹保存得比较好,不但可以进行功能区的划分,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各功能区乃至单体建筑之间的联系,借以复原当时的社会。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据地层关系和文化分期难以达到目的,还需要引入地面的概念,要设法揭示完整的地面。聚落调查的目的不仅是要了解有没有遗址,也不仅仅是了解遗址中有哪几个时期的东西。从聚落考古的要求来说,至少要了解遗址中是单一文化期的聚落,还是有几个时期不同范围的聚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