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金梅 《区域治理》2022,(11):17-20,204
面对庞大复杂的市场及不可抗的风险,云南小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同样面临着与其他市场主体一样的谈判力弱,生产经营成本高、收益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弱等窘境,存在小农户生产经营"小而精、小而优"的优势未得到发挥,农业多样性和多功能性有待拓展,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延伸不够等问题.要促进云南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就要促进传统精...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以江苏著名的民族资本企业家张謇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先行者们,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在江苏苏北沿海地区进行资本主义大农业经营,创造性地建立了公司加佃户(农户)的经营方式,并将这种方式纳入了近代大工业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农工商一体化格局,在近代中国第一次成功地将传统小农推向了现代大市场。  相似文献   

3.
宋朝以降,中国传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呈现出又一高峰,以小农家庭为基础的区域市场网络开始形成,川蜀市场、东南市场、华北市场在宋朝得以确立和发展.各区域市场内部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并且不同区域市场不断整合与联系,全国性市场形成.各区域市场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原因,其发展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拟从华北区域市场出发,探讨其形成因素、发展表现,以期进一步洞悉宋朝其他市场的来龙去脉,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宋朝出现的全国性市场.  相似文献   

4.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政治参与时,存在着不少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新洲区农户消费活动的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消费活动空间是乡村空间结构的一种表现和组成部分,在受到乡村已有的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结构影响的同时,也不断塑造并形成新的乡村空间结构。在对武汉市新洲区3个乡镇11个村326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户消费行为的一般特征。认为农户消费活动总体上呈现距离衰减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两带三圈层的空间结构模式。交通工具对农户消费空间的扩展有较大影响。同时,农户消费活动也受个人及其社会经济属性的制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消费空间偏好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家庭经济收入和年龄是农户消费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农户消费空间的形成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消费空间变化是透视当代乡村地域系统演变的重要视角.基于江汉平原公安县农户抽样调查和实地访谈数据,以微观分析描绘农户消费场景变化、宏观分析勾画农户消费空间演变,以多元线性回归解析乡村消费演变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微观上,农户消费区位频次趋于增加、区位类型趋于分化,低等级商品消费向低等级购物地扩散、高等级商品消费向高等级购...  相似文献   

7.
小农户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利益与价值主体,也是乡村地域系统结构—功能及形态建构主体。小农户振兴,即为适应当前乡村地域系统乃至城乡地域系统社会经济形态、地域结构—功能重构,通过对影响农户生计转型发展的内部要素和外缘要素的调控管理,实现小农户生计转型升级及其与乡村地域系统、城乡地域系统结构—功能演化融合协同发展的过程。文章基于小农户概念内涵,分析了小农户振兴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小农户振兴与城乡地域系统演化发展的联结关系,提出应根据地域差异,在明晰小农户生计转型发展和城乡地域系统类型、要素组成、结构—功能、发展特征与模式的前提下,按“村域—乡村地域系统—城乡地域系统”不同尺度分区分类实施小农户振兴。重点关注小农户振兴与乡村地域系统结构—功能、乡村产业体系、乡村社会功能再组织化及乡村生态环境提质的耦合协同,加强小农户振兴与乡村资源管理、小农户振兴地域类型与特征、小农户振兴规划与政策、小农户振兴路径与模式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8.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农户主动参与是乡村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治理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行为发生机制研究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行为的驱动因素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农户行为遵循“认知—感知—响应”的发生路径模式,生态环境治理认知是驱动农户行为的基础性变量,生态环境治理感知是认知正向驱动农户行为的中介变量;(2)环境社会资本、环境影响敏感度、农户行为自觉等因素分别是制约生态环境治理认知、生态环境治理感知及生态环境治理响应的主要因素;(3)在美丽乡村建设及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多主体参与的社会监督、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本建设尚待加强,以农户为中心的多主体参与模式和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相似文献   

9.
自19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上海、宁波等口岸开埠通商,国际茶市对中国茶叶生产与销售的影响日益深入。在市场利好的刺激下,徽州婺源产茶区的一家农户通过增加茶叶生产与制作的劳动力投入,提高家庭的现金收入。同时,这家农户还因应家庭规模的变动,投入大量劳力开垦土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从而缓解口粮不足问题。这个个案说明,一方面,国际贸易未必会引起晚清小农经济的危机,反而可能为其发展提供一定契机。另一方面,晚清小农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到国际市场、赋役制度的影响,还与家庭发展周期、土地开发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研究晚清小农经济时,有必要从小农家庭的角度,讨论晚清农户应对各种地区性、全国性与国际性政治经济变动的策略,从而更深入理解晚清小农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基于河南省11村的1251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①农村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金缺乏以及农区发展环境约束,农民自身素能(如缺乏技术、文化水平低等)也有一定影响。②农区发展中最希望得到的外部支持是给项目建厂或提供资金支持,还有一些农户期望政府提供其他发展生产上的帮助。③农户对未来的期望以改善生活条件为主,且随着未来时间段的变长,他们的总体期望变得更加模糊。④多数农户(占样本71.58%)对其生活现状"基本满意"或"满意"。⑤农户对其发展的考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收入状况、受教育水平、地理环境等的作用更为明显。基于农户视角对农区发展的分析,对有关农区发展政策的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安年 《史学月刊》2002,2(1):77-88
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科学技术革命、现代化进程、市场与政府、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现代化和改革、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现代社会保障、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战争与和平。  相似文献   

12.
云南保山通向南亚地缘经济战略探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山发展通向南亚地缘经济有着天然的地缘因素优势,古代的丝丝绸之路,近代的滇缅公路,现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南亚各国关系的改善,能源通道"马六甲困境",大大促进保山与南亚的经济贸易往来。同时,保山与南亚被高山、大河阻隔,缅甸北部的不稳定局势及中印关系的改善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则成为制约保山发展通向南亚地缘经济的制约性因素。加强与南亚农业领域、经济贸易、旅游文化产业等合作及建设中印石油大通道是保山通向南亚地缘经济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前期,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户的收入水平趋于不断上升的态势,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支出也不断提高。在农户的收入结构中,农副业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除此之外,农户还利用农闲时节开展货运、出雇等贴补家用。农产品的出售收入是农户现金收入最大的来源。在农户支出结构中,尽管生活性开支占了绝大比重,生产性消费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生产性消费也呈逐步提高的趋势。总体来看,当时农户的消费具有较强的自给自足性质,小农经济与国家工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国家出台统购统销政策后,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断加速,因此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收支相抵剩余甚少是导致中国农业合作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时下中国最火热的休闲方式,是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手段。但在贫困乡镇,受基础条件、资金等因素制约,发展乡村旅游面临困境。需要从硬件、软件上加以改变,才能促进贫困乡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巩义市100家农户投资行为的调研分析发现:①区域发展环境对农户投资行为影响程度与路径不尽一致,经济环境对农户投资的影响比社会环境更直接;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户投资愿望更趋强烈、投资结构多元化,经济环境对农户投资影响逐步降低,社会环境的影响增强,且文化制度条件比收入水平对农户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③不同区域发展环境下农户投资行为差异较大,积极开放的文化、制度环境促进农户投资;④农户投资受外部性影响相对较弱,区域特征明显。基于对农户投资行为的分析,提出加强农户投资能力建设与农区发展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乡镇工业为主的农村工业化的蓬勃发展 ,不但促使了农户对劳力分配的调整 ,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存量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而且也影响农户收入的变动。农村工业化对促进中国农业、农村及劳动力过剩等问题的解决有积极作用 ,农村经济发展确可由农村工业化之发展来达成。中国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总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便来源于农村工业化 ,即乡镇企业的发展及相关农业的发展。在目前状态下 ,要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要通过农村工业化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乡镇企业内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冯海英 《攀登》2007,26(5):57-59
农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及信息传播机制是面向农户开展信息服务、提高信息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农户为指向,从社会学视角在对贫困农村农户的信息获取途径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不同农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信息网络不同;农户感到获取信息困难;社区中信息的传播呈现梯度传播模式,信息网络呈塔形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试述制约旅游业有效竞争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目前市场中存在制约旅游企业有效竞争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态系统重构背景下农户适应行为及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莎  陈佳  杨新军 《人文地理》2020,35(2):112-12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性科学发展,适应性研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户适应性为可持续生计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基于社会-生态系统重构背景,从农户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农户适应作用分析框架来探讨民勤绿洲地区农户适应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交互效应,厘清农户适应性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以生态治理恢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主导的政府政策实施重构了乡村社会-生态系统,推动农户生计适应策略变化。②农户生计适应性行为以农业调整为主,被动适应行为选择较少,外出打工成为未来生计趋势。③系统外部影响因素中有效灌溉率(水资源状况)是交互作用的核心因素,左右农户生计适应选择。农户适应行为选择主要受系统内部自然资本、劳动力资本与认知水平、金融资本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因素影响。④农户资本内部结构与储量的差异是适应行为选择多元化的内在动力,以生态恢复主导的政府计划性适应管理是农户适应行为选择的外在推力。生计资本及系统内外部要素交互作用的综合影响推动农户适应行为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青海省循化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循化县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采用Probit回归对循化县五个村共101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循化县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与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土地依赖性、距离县城的距离和家庭农业人口数密切相关。分析研究结论并就解决循化县土地抛荒问题和农户增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