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光《过洛阳故城》云:“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在中华民族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那么,如何定位洛阳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呢?为此,洛阳市历史、文物、考古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由徐金星先生主编的《洛阳市文物志》、《河洛史话》,由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和《河洛文化论丛》第一、二卷明确提出了“中华民族,根在河洛”,以及“洛阳是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历史文化名城”等重要学术论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共识。这为“洛阳是中华民族的圣城”这一学术观点的提出准备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重大压力,城市文化血脉传承任务异常艰巨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一项开创性活动。它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物单体保护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既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落到了实处,也将传统的文物单体保护整合为集中连片保护,成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我受朱广平副市长的委托在这里召开整顿和规范文物市场秩序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河南省召开的整顿和规范文化、文物市场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中央领导关于整顿文物市场的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六部委和河南省六厅局《整顿和规范文物市场方案》,动员、部署我市整顿和规范文物市场秩序工作,依法取缔文物非法交易场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树立古都洛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良好形象,为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净化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体系,涉及很多保护地类型,也涉及很多法律法规,这是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必要基础。比如风景名胜区依托《风景名胜区条例》,文保单位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典园林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等。  相似文献   

5.
为总结历史文化名城首届编修史志和志书资料开发利用的经验 ,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修志用志工作发展 ,2 0 0 1年 4月 17~ 2 0日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修志用志研讨会在十三朝古都洛阳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共同主办 ,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发起并具体承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高德、贺巍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贾英豪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许还平 ,洛阳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王文超及历史文化名城志办的代表和洛阳市的专家学者 90余人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志…  相似文献   

6.
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层面。怎样保护文化遗产?比较我国成功申报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平遥、丽江,我们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发现:一是必须由保护单体文物发展到保护成片街区、保护景观整体、保护整座古城;二是“保护古城,另辟新城”的原则,保护与发展并行不悖。由此产生了本文对东昌坊-小局部,历史文化名城-大整体,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畅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1984年3月15日,河南省文化厅、公安厅、洛阳市人民政府,在洛阳市联合召开了表彰洛阳市公安局侦破“511”案件大会。各地、市和文物较多的县文化局、公安局的负责同志共三百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洛阳市公安局的同志介绍了侦破此案的经过,陈百川同志和鲁隆庆同志分别代表文化部、公安部致了贺词,省文化厅副厅长丁发杰、省公安厅副厅长张镶,洛阳市副市长韩西英、市委副书记宗树铮同志先后讲了话。洛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去年三月,澳门走私犯和他们豢养的投机倒把分子窜到洛阳,串通当地的违法犯罪分子大量收购文物,进行走私活动。他们的魔爪一伸出来,就被人民群众所  相似文献   

8.
借洛阳召开国际大遗址保护论坛之机,洛阳文物局从洛阳出土的数十万件文物中精选出百余件珍品,举办了洛阳文物珍宝展。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建都,为河洛文明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也给这座千年帝都带来了浩如烟海的文物宝藏。珍宝馆分珍宝一馆和珍宝二馆。一馆展出的是由专家斟选的洛阳五十年考古所得文物珍品。  相似文献   

9.
马剑戈 《河洛春秋》2000,(3):1-7,37
洛阳是炎黄二帝的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使邙山上下、河洛之间成为蕴育华夏文物瑰宝的风水宝地。这里有“五都贯洛”的古城遗迹,重重叠叠的历代墓葬、数量浩瀚的碑刻墓志、美伦美奂的石窟艺术、殿宇辉煌的寺观建筑、精品荟萃的馆藏文物。文物作为洛阳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洛阳的无价之宝。在世纪之交的今天,认真总结洛阳文物工作的得失,促进洛阳各项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洛阳文物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陈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法律法规,解释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长期以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实例为证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如何使历史文化名城更好地做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首先是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它是名城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是采取点、线、面的保护方式合理发展利用,它是根本;第三是全面保护古城风貌,开拓新区合理发展,它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月31日,昔日的北平、今日的北京和平解放,古都避免了战火的摧残。当年3月,在梁思成先生完成的《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中,提出的第一项文物就是“北京城全部”。时隔56年,2005年1月,北京市政府公布了新的一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其中第七章第61条的题目即为“旧城整体保护”。规划指出:“应进一步加强旧城的整体保护,制定旧城保护规划,加强旧城城市设计,重点保护旧城的传统空间格局与风貌。”[1]2005年3月2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进一步强调“旧城保护应当坚持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为总结历史文化名城首届编修史志和志书资料开发利用的经验 ,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修志用志工作发展 ,2 0 0 1年 4月 1 7~ 2 0日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修志用志研讨会在十三朝古都洛阳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共同主办 ,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发起并具体承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高德、贺巍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贾英豪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许还平 ,洛阳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王文超及历史文化名城志办的代表和洛阳市的专家学者 90余人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志…  相似文献   

13.
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少言 《人文地理》2003,18(5):31-33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处理发展与保护过程中矛盾的基本手段,为克服城市诸多矛盾与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文章分析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指出西安应从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城市设计等方面统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综合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现代城市建设有机承继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发布实施,这是全面推进我国文物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长远看,创建与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保护城市风貌、延续城市文化以及发展城市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和保护中的几个关系问题进行了阐述探讨,提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发展旅游业必须处理好文物古迹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克服长官意志,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保护好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氛围。本文还针对山东省泰安市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巴蜀史志》2015,(1):4-5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极为重视。他不仅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思想和观点,并且推动了一系列保护文化遗产的开创性实践,为延续福建文化的“根”与“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福建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由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市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编纂,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所长、研究员徐金星主编的《汉魏洛阳故城研究》一书,将由科学出版社于近期出版。该书收录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文物考古部门的发掘简报,报告以及各方面研究者的有关论文,是迄今关于汉魏故城第一部完备的文集,全书约153万字。本书为历史、考古以及其它方面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特别是考古发掘的第一手资料,对汉魏洛阳故城的考古、研究和保护,对中国城市史、都城史、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北京大学考古系前主任、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为该书题写了书名,中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为该书作了序。这里我们将俞伟超先生的《序》以及徐金星先生所写《前言》先行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简称《文物保护法》)。这是我国制定和颁布的第一部文化行政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实施,赋予了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以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规定了一切组织和公民在文物保护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准则、权利义务和违法时应承担的责任。它是保护和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力措施。《文物保护法》继承了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对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原则和办法,体现了我国文物政策的延续和发展。保护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陆续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指示、条例、办法和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1961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这个《条例》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十多年来我国文物工作的经验,把这一时期公布的一些文物政策和法规加以系统化,形成了更加完整、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的文物行政法规。《条例》对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文物工作逐步纳入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历史建筑是城乡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普查认定工作对于构建保护传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朝阳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类型学、演绎等研究方法,一方面,探索出一套“谋定后动—靶向锁定—共谋共建——摸清家底”的全流程历史建筑普查的技术方法,实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另一方面,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分析普查对象的聚集性特征,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进一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划定,注重历史建筑与历史城区、历史村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文物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对全域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保护规划的调研方法、潜在保护对象的盘点与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理念、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保护同时代文物、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及“四有”工作文化渊源、保护文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文物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等,阐述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与文化自信,取得保护理论与实践重要成绩.为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