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慕安 《文史月刊》2008,(6):14-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际交往随之增多。用仪仗队迎送国际宾客.是一种重要的外交礼仪。为了适应外交工作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即成立了仪仗队。早期的仪仗队只有一个排.随着任务的增多,来往客人的等级也越来越高,仪仗队也由小到大,逐步走向正规。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际交往随之增多。用仪仗队迎送国际宾客,是一种重要的外交礼仪。为适应外交工作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即成立了仪仗队。早期的仪仗队只有一个排,随着任务的增多,  相似文献   

3.
慕安 《文史月刊》2006,(1):13-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际交往随之增多。用仪仗队迎送国际宾客,是一种重要的外交礼仪。为了适应外交工作的需要,国家成立了仪仗队。早期的仪仗队只有一个排,随着任务的增多,来往客人的等级也越来越高,仪仗队也由小到大,逐步走向正规。到1953年6月,正式成立了仪仗营。仪仗队  相似文献   

4.
明代秦简王墓仪仗俑是1989年被盗掘后追缴所得,但规模仍较完整,其底座对所持仪仗用具记载的墨书是同类文物中所仅有。经由墨书得知,虽有轻微的错漏或逾制,其总体基本符合明代对于亲王仪仗制度的规定,由此推断明代的亲王仪仗制度在明中期施行效力较高。  相似文献   

5.
王铭 《民俗研究》2013,(5):35-44
在唐宋时期的丧葬礼中,卤簿车舆承担着运载亡者遗体、亡魂及各色陪葬器物的功能,同时由于其具有展示于道路的作用,因而往往成为丧家炫耀经济实力的极好机会。在唐代前后期丧葬制度的转变上,卤簿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丧葬车舆仪制下移的榜样和标杆。卤簿制度通过诏葬而被民间沿袭,丧葬车舆制度通过凶肆或社邑提供,成为民间丧葬礼炫耀经济实力的重要内容。上行而下效,导致此风在社会上广泛盛行。唐宋时期卤簿制度与丧葬礼的紧密结合,造成了葬礼仪制的全面车舆化,从皇家和官僚系统而蔓延开来,影响波及一般百姓,形成厚葬的习俗。  相似文献   

6.
天子的选择     
瑜韵 《中华遗产》2018,(9):100-113
帝都天子城 在古代中国,天子居住于皇宫内,而皇宫所在地就是首都,即“京”。从金代开始,北京地区连续成为元、明、清三代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图为象征了帝王政治和京城地位的建筑——故宫,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  相似文献   

7.
藏区绝少产茶,而茶却是藏族男女老幼的最佳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藏族的有句谚语“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  相似文献   

8.
《文史博览》2006,(10):38-38
蒋介石会客,客人说话,他不诡汪精卫会客,客人说一半,他说一半;胡汉民会客,客不说,他说;而孙科以脾气大著称,会客时则两不说话。胡汉民诡“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因此有革命脾气;他又在国外长大,因此有洋人脾气;他是独子,因此有大少爷脾气,有时只发一种脾气,有时候两种,有时候三种一起发。”  相似文献   

9.
如今在一些描绘清宫大内轶事的电视连续剧中,将宫廷生活编造得如同一方乐土:皇上可以耐着性子与妃子拍拖,格格、皇子、侍卫们也都可以自由自在地谈情说爱,甚至于还可以对皇帝使小性子、发脾气……让许多不谙世事、不懂历史的少男少女们看了后,仿佛觉得,古代皇宫中的日子比现实世界还要“民主”、“自由”得多……这真是一种天大的误导!其实封建专制下的宫廷,无论中外,都只是一处黑暗世界而已。须知在专制制度下,即使皇帝本人,也是没有丝毫率真的自我可以表现的。所以我在这儿闲话几句清宫大内规矩,也许能够让那些对清宫剧痴狂的男孩女孩们,能对历史上真实的宫廷生活,有个稍微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吴莉苇 《世界历史》2004,1(3):91-100
明末清初的中国礼仪之争是一场文化争论 ,同时也与许多权力冲突交织纠葛。礼仪之争所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向为论者喜道。关于后者 ,虽然很少有人会单纯视礼仪之争为文化争论 ,但也很少有人系统分析这场争论的权力冲突内涵。鉴于此 ,本文试图通过传教士间的派系斗争、传教士与罗马教会的矛盾、和耶稣会士在欧洲的敌对势力如何助长争议恶化形势的论述 ,以此说明礼仪之争中权力冲突的分量甚至超过文化争论 ,称之为一场传教士间的冲突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1.
丧礼,是中国古代五礼之中"凶礼"的重要内容,丧葬制度也历来为后代所重视。人去世之后的丧礼、埋葬、丧服制度都体现了形式繁复、等级分明的特点。一些丧葬仪俗被制度化,是宗法社会伦理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许卫红 《文博》2000,(5):17-21
生老病死是人们历来所不能回避的现实。《说文》:“人归为鬼”,鬼假借归音,体现了古人将“死”等同于“归回原处”的灵魂观念。这种观念指导生者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原则处理故去的亲人,也就出现了象征另外一个世界的起居处所──葬具。《说文·木部》“棺,关也,所以掩尸。”葬具的质地一般以木棺为主,也有石棺、瓮棺和少量的金属棺;棺外的套棺为椁。随着这些葬具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在使用上逐步制度化,而其制作也日趋复杂讲究,葬具的外表装饰受到重视,这种做法其实是和地上居室建筑遥相呼应的。装饰的方法也同地上…  相似文献   

13.
《中华遗产》2012,(5):158-159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时间在农历四月上旬,公历的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的开始,立夏是重要的节气点。中国入围绕着立夏节气,形成了系列的礼仪制度与养生民俗,尤其是立夏的吃食,特别有讲究。  相似文献   

14.
战国楚墓根据墓主的等级将椁内分隔成多个室,其分室的目的是要分门别类地来放置随葬品和葬具。既然椁内单独构筑成放置棺的棺室,那么在棺室内的木构殓具均属于棺,即使是用厚木板垒砌的葬具,也应属于棺,而不能视为"内椁"或"里椁"。只有这样认定才符合文献记载的棺椁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李联  李丹阳 《神州》2020,(5):84-84,86
幼儿文学经常被认为是小儿科,幼儿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我们认为他们都是幼稚肤浅的,实则不然。优秀的幼儿文学常读常新,文字当中蕴涵的生命密码,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更能让成人反思,回到初心和本源的生命状态。本文将从幼儿独特的思维特征写起,探究幼儿文学蕴涵的生命密码,即人类集体精神的烙印,让我们更了解幼儿,了解自己,保护幼儿,保护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6.
秦汉以来更为明确的“天下之中”,是指河洛地区。河洛地区以经济、化方面的优胜地位,后来又成为行政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刘洁 《黑龙江史志》2008,(14):41-42
本文通过对汉赋所涉的古席之考证与我见,再现一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文明。笔者经文化与文学的交叉研究,一为还原古代尤其是两汉的生活、文明制度;一为展现文学创作之物质文化背景,从而全面深入地解读汉赋中的文化原型及文学内涵。本文共五大部分:绪言里,首述汉赋所见之席类与古席研究之意义;其后四部分,则分别论述古席的历史源流、种类、功用、座次习俗及礼仪文化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8.
19.
明光宗朱常洛,可谓中国历史上一个苦命的皇帝。他虽是明神宗长子,却遭到父皇的百般鄙薄。在正位东宫太子的过程中,经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岁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难产的超龄太子。他福浅命薄,在位刚刚一个月,便撒手人寰,是名符其实的“一月天子”。为何他的人生之旅如此曲折艰难,他的命运如此多舛而悲苦?个中缘由还得从波谲云诡的万历后宫说起。  相似文献   

2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六十一个春秋,其间也一直处于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之中。当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还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在运转实践中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完善,而解决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