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灿若星河的历史长廊中,古诗词是最明亮的星辰,无数诗词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瑰丽的世界,或婉约豪迈,或浪漫温情,或缠绵悱恻。源远流长的诗词文化中,透过文字看本质,才能领悟古诗词的意象。每句古诗词都有其独特的诗韵神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意象审美是深层解读古诗词的关键切入点,文章以此为基础,通过汉字、叙事、人物、愁的角度,对古诗词的意象审美文化进行深层次探究。通过意象审美走入古诗词的世界,领悟古诗词的美学意境,更深入地领悟诗韵神韵,品味诗词带给我们的古风古韵。  相似文献   

2.
该所是我国大型电子器件研究、开发及应用研究所之一,是第一批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企业,拥有单片集成电路与模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微电子、光电子、真空电子、MEMS等领域的各种器件、电路、部件和整机系统的开发和生产。全所职工约15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00多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帝王图志》以图说史、图文并茂,收录了中国历代帝王谱系和图片,内容全面。该书不仅为读者打造了帝王文化的视觉盛宴,而且还蕴含了一种图像学阐释和个人生活史解读的全新史学理念,也为读图时代的古史编纂和帝王文化出版的策划创意,开辟了值得重视的新径  相似文献   

4.
一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地理学著作中,考索地名的缘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汉书·地理志》曾经对60多个地名作溯源性解释,涉及到以山水为名等地名命名规则7种。东汉末应劭的《汉书集解》、《地理风俗记》、《十三州记》、《汉官仪》等,共对一百六七十个地名释源近200处,涉及到以方位为名等地名命名规则14种。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共为1000多处地名释源,涉及到地名命名规则约24种。此后,明郭子章的《郡县释名》(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民国吕式斌的《今县释名》(北平恒和商行1931年本)和清李兆洛的《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因濒海拥江跨淮的优越自然条件、悠久持续的历史开发进程、多次南北移民与文化融合以及崇文重教的地域优良传统等,培育出瑰丽多样的地方文化,自古有"鱼米之乡""锦绣江南"之美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套《江苏地方文化史》分别以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常州、扬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镇江、泰州、宿迁13个设区市行政区划为范围,系统反映了各市地方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与几乎世界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集中蕴藏的地区一样,贵州少数民族集居的广大地区,其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其保护之路依然艰辛。由于民间文化博大、深厚、灿烂的特点,任何个人都无法承担这一伟大又艰巨的使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整合人力物力资源,并以人类与文化的视野,忠实地记录行将消失或面临灭绝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首先明晰演化经济学核心概念在文化研究中的内涵,进而构建了一个基于演化视角的区域文化观念嬗变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分析了江苏区域文化观念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区域文化发展变迁是一个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遗传、变异、竞争、选择、路径依赖等是关键词和主旋律;源于文化的强大遗传作用,文化发展深深的植根于历史传统;文化变异产生的新奇、创新形成文化发展变迁的根本动力;文化发展以竞争为重要的外部选择机制;文化发展易于产生"路径锁定"。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南京人文精神有着鲜明的历史个性和时代内容。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独有的地域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发挥其价值引导、精神熏陶、行为规范和传播影响的作用,并以此拓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观念以及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江苏人物传记丛刊》,江庆柏主编,大32开,精装50册,由广陵书社2011年9月出版。  相似文献   

11.
<正>一、传统斗牛活动的危机张帅(以下简称张):非常感谢菅丰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访谈,您刚从中国回来,还要准备斗牛会的一些事情。在正式展开访谈之前,能否请菅丰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您最近从事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活动?菅丰教授(以下简称菅丰):我近十年来在日本主要从事关于公共民俗学的研究与推广这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认识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地区家猪驯养的发展状况及其在文明演进中的作用,探讨早期阶段家猪饲养的地区性差异,本文选取了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新时器时代典型遗址--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通过对遗址中猪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对遗址中猪的食性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结合整个遗址中猪骨的形态学鉴定结果,探讨遗址中是否存在家猪的驯养行为以及人类的生业模式等信息。  相似文献   

13.
张捷 《人文地理》1998,13(1):59
区域民俗文化是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组成因子。有关其专项定量评价目前尚不完善。本文以九寨沟藏族民俗及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为例,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评价进行尝试。针对已有固定结构权重评价模型适应性较弱的现状,本文尝试了具有能够反映主导民俗类型的可变权重的主成分优先法对两个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同时,本文利用游客态度调查结果,对九寨沟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公众体验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1925年,王国维首倡“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1]考古学是实证科学,用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以考证古代历史是“二重证据法”的内核。吴文化是江苏的地域文化。吴文化研究首当其冲的是句吴文明的发端,而有虞氏部族的南徙又与句吴发端密切相关。因此,应用“二重证据法”研究有虞氏的南徙与句吴文明的发端,既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有机组成,也是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15.
张捷 《人文地理》1997,12(3):20
民俗文化是文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民俗文化类型及其旅游资源类型进行了研究和划分。本文认为民俗文化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地整体形象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或贡献。"地方"的概念是阐释旅游地整体形象形成及特征的有效工具。论文对九寨沟藏族民俗和江苏吴民俗进行了实例比较研究,讨论了其形成与地理环境背景的关系、各自特征、现状及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