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楚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献梳理开始,首先对早期楚化的时限作了限定,认为早期楚化应限于西周时期,不应无限地上溯。同时认为商代确实已有楚,但两周之楚不同于商代之楚,是周王朝分封之楚。在献记载的楚人活动地域内,对西周时期的诸考古学化遗存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鄂西北区(包括陕东南和豫西南)楚化出现最早,而且分布普遍;荆州区、西陵峡区和沮漳河流域楚化出现的时间不完全一样,这些地区楚化的出现是楚人不断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发掘及调查材料入手,以遗址为研究对象,对湖北省与楚文化相关的遗存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重点着眼于与文献记载中的早期楚丹阳地望相关的沮漳河及江汉平原区、汉水中上游山地区、峡江地区及近来学界讨论较热烈的襄宜平原及随枣走廊区。通过对这四个区域西周至东周时期的遗址的分布特点的比较,运用"中心位置理论"观点加以分析,并结合文献考证,从而推断出不同时期的楚文化中心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围绕早期楚文化问题进行论述,先从楚国的历史发展明确了早期楚文化的概念,再从楚国早期活动中心"丹阳"地望的考证与考古学的探索相结合提出了探索早期楚文化的思路,另外从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论述了探索楚族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早期楚文化探索中紧密相关而亟待解决的早期楚国与楚族、早期楚都、楚式鬲及早期楚文化面貌、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就今后早期楚文化探索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6.
试论楚文化的墓葬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各地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东周墓葬以楚墓最多,估计已达四千座以上,超过目前所知东周墓葬总数的70%以上。西周时期的楚墓发掘的数量不多,特点也不太明确,目前发现的主要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墓葬。楚文化类型的墓葬主要包括楚国及其所属小国的墓葬,出土地点集中在江汉平原、长沙地区和豫南地区。墓葬在形制、棺椁制度及随葬制度方面,相对于中原地区,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湖南早期楚文化的历史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楚文化何时开始对湖南产生影响、楚人何时进入湖南、楚人何时开发湖南、楚人何时入主湖南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与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通过对以澧县文家山、湘阴晒网场、岳阳毛家堰——阎家山等为代表的湘北地区早期楚文化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并结合对熊渠伐杨粤称王、楚文王迁罗于湖南、楚公戈等相关历史文献和文物资料的考辨,提出:西周末期,楚文化才开始对湖南产生影响;春秋早期,楚人才自发地进入湖南。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楚人于西周中期入湘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8.
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我省社会科学中一项重大课题,时至今日业已发展而为楚史、楚文学艺术、楚国科技乃至于楚人哲学思想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但是楚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解决还主要依赖于考古学,因此考古工作的如何进行,直接关系到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就此,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再三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早期楚文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考古基础工作的普遍开展。九月十日,邹衡先生在出席第六届楚文化研究会之后,又赶赴襄樊地区考察工作,在两天的时间内连续参观了襄樊、宜城几处周代遗址的出土器物。在此之前,邹先生在1982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考古学方法,从青铜器、陶器、漆器、葬俗等方面,探讨了楚文化对晚期蜀文化的影响。认为以楚式青铜器对晚期蜀文化的影响为主,楚式漆器次之,陶器的影响微弱。楚国的部分葬俗也被蜀人所借鉴。秦灭蜀以前,在当时各列国中,楚文化对晚期蜀文化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从楚文化探索中提出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真正从考古学来探索楚文化,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长沙楚墓的正式发掘开始的.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年了.回首三十年前,从考古学角度来看,我们对楚文化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现在总算已经有了些比较具体的概念,虽然还说不上有了比较科学的概念.经过同行们的多年努力,已经积累了数量可观的资料,取得了不少重要线索,提出了许多问题,并对它们进行了尝试性探讨.这是我国考古学科、考古事业走向崭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比较突出的一个分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深入探索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奥秘,把楚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先谈楚文化。夏鼐先生对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曾发表过精辟的看法,他提出了三点:“第一,一种‘文化’必须有一群的特征。一种文化必须有一群具有明确的特征的类型品。第二,共同伴出的这一群类型,最好是发现不止一处。第三,我们必须对于这一文化的内容有相当充分的认识。”这三点中,我们看到,第一点是最主要的,即必须有一群具有明确特征的类型品(典型器),离开了这一点,也就谈不上什么‘文化”。然而,夏先生也强调了这主要是就某种原始文化而言。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13.
马承源先生曾对长江中下游及相邻地区青铜器的发展作过如下推论:“很可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及相邻地区,前六世纪上半叶稍早(即春秋早、中期交递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应有所变化①”。但能直接证明这种变化的材料圆于考古发现或对已有材料的分析认识不够深入与准确,尚十分零散。笔者在整理湖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几件青铜器时,从纷繁的材料中理出了一群显然存在某种联系的器物.通过这一群器物,又可以把这一地区最著本地特色的青铜器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就器类而言,这群青铜包括容器尊、卤,乐器烧(学术界又称钲,镛、大烧、早期市钟等,…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早期楚文化和楚人入湘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楚文化是研究考古学楚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它牵涉到楚文化渊源和早期楚都丹阳地望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严格意义上的早期楚文化概念的时限应卡在楚立国前后到楚文化特色明显的西周中期之间。尽管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的考古工作者为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尽了不懈的努力,但结论依然有很大的分歧。可以说,早期楚文化仍然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楚人入湘问题往往也因对早期楚文化特性认识模糊,而有较多的歧义,故这一问题也有再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早夏文化在考古学上表现为新砦期遗存及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在考察两者文化面貌的基础上,本文对早夏文化的来源区分为主要来源和其他来源。从各遗址内发现的建筑遗存的形制及建造方法、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组合、灰坑、窑址等遗迹,以及遗物中石器、骨器、蚌器尤其是陶器的一脉相承性等方面分析,可知早夏文化主要来源于王湾三期文化。早夏文化陶器中的侧扁三角形足鼎、大平底壶来源于造律台类型,黑陶或黑皮陶器、贯耳壶、盆形豆、鬶及玉器中的玉钺等因素来源于山东龙山文化,花边罐、侈口罐、单耳罐、大口瓮等器物的造型来源于齐家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几年来,对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已经推向了高潮,随着材料的不断增多,对探索仰韶文化以前的文化面貌,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并取得了新的成就。 早期新石器遗存,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考古工作中,已经露出了线索,但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址却很少,因而,对仰韶文化以前的文化遗存的分布与特点,缺少较全面的了解。七十年代前后,对早期遗存的发掘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以新的资料充实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十几年的工作证明,我国的早期遗存,较多的分布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尤以渭水、汉水及关中平原地区的分布较为集中,通过调查发现和已经发掘的遗址已有几十处,比较重要的材料主要见以下几处遗址。  相似文献   

17.
普洱古茶园具有神性的自然和自然的人性。著名文化学者黄庆在澜沧江流域田野调查十几年,他提出澜沧江流域蕴藏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生态文明系统,这个文明系统里包含着古老文明的活态的遗迹,古茶树即是这一文明遗迹的见证和灵魂。本社社长刘保党与黄庆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拉美早期资本主义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早期资本主义的探索金计初历史是有规律的,但各国各地具体的历史是各不相同的。这本是一个常识问题。不过在历史研究的具体过程中,常常容易忘了这个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道理。如有的文章喜欢将欧洲的历史经验套用在其它地区的头上,以欧洲的发展模式来推论其他地区历史...  相似文献   

19.
鸿沟流域的生态环境在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河流湖泊被淹废,大面积的农田变成了沙丘或沙地,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的程度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不仅影响了本地的农业发展,还促进了人口的大量南迁。  相似文献   

20.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等“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消息传到北京后,人们欢欣鼓舞,纷纷庆祝“公理打败了强权”。各帝国主义战胜国和北洋军阀政府,为了掩饰他们发动战争的真正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遏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力把这次战争的胜利解释成为联合国家的打败了德国武力的结果,企图以此掩盖这次战争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